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时间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1)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
(1)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3)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重点精讲]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1)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2)积极追寻理想世界,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抨击当时的社会。
4.代表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核心比较]
拜伦与雪莱作品的不同:文风不同。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立的叛逆者,多为追求个人幸福,人称“拜伦式英雄”。而雪莱则将人类的未来寄予普遍的爱,体现出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深化探究
材料 诗歌赏析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
思考
(1)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2)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还有哪些代表人物?简要列举他们的代表作。
答案 (1)同意。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2)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德意志诗人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二、现实主义文学
1.时间
19世纪30年代以后。
2.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重点精讲]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潮流。
3.特点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重点精讲]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2)揭露社会现实。
(3)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社会改良。
(4)注重对典型人物的细节描写。
4.代表
(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描述社会下层生活,反映英国社会状况。
(3)俄国
①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②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享誉世界。
(4)北欧
①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②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
(5)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深化探究
材料 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思考
(1)根据材料指出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社会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形象:传神地描绘出老葛朗台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资本家形象。实质问题: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及人性沦丧。
(2)主要特点: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
①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②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②特点
a.强调集中表现自我;b.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c.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③代表
a.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b.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重点精讲]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1)社会根源
①现实主义文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②现代主义文学: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2)创作特点
①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2.苏联文学
(1)状况: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
(2)代表:①高尔基的小说《母亲》。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亚非拉文学
(1)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
[深度点拨]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相比没有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舞台冲突,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只有支离破碎的情节、怪异的人物动作等,以此体现人物内心的苦闷、迷惘。
深化探究
材料 1953年《等待戈多》曾在法国演出,连演三百场,轰动法国。1957年《等待戈多》在美国旧金山监狱演出,观众是1400名囚犯。它竟然立即被囚犯观众所理解,一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一个犯人说:“戈多就是社会。”另一个犯人说:“他就是局外人。”
思考
(1)《等待戈多》属于哪一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有何艺术特点?
(2)《等待戈多》大受欢迎及被囚犯观众所理解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答案 (1)流派: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点:集中表现自我;故事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语言无逻辑。
(2)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失望和内心焦虑。也反映出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无可奈何的等待。
课堂小结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史上先后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1.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一幅令人失望的讽刺画。”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C.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D.启蒙学者的文学作品要比其他时代的作品优秀
答案 A
解析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由此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阅读了《西风颂》、《巴黎圣母院》、《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悲惨世界》等作品。他们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解冻文学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是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诗人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但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是( )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A属于浪漫主义文学,B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属于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属于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故选B。
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取之于某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此作品的作者很可能是( )
A.高尔基
B.雪莱
C.海明威
D.马克·吐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现代主义”这一限定词,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现代主义作家。
5.《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其主要依据是( )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内容纯属虚构
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
D.反映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答案 D
解析 《等待戈多》反映了西方人在遭遇两次大战灾难后希望摆脱困境的心理,反映了人们在人生痛苦状态下的对自身苦难的厌倦的精神危机。
6.下列属于
20世纪亚非拉作家的有( )
①鲁迅 ②马尔克斯
③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高尔基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高尔基是
20世纪的苏联作家,因此应排除。
学思之窗
提示 (1)人生态度: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他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启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有力的武器。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想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代表人物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现代主
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代表人物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学习延伸
提示 (1)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局势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并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的社会情绪。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时代背景。
(3)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对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4)20世纪的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该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苏联的“解冻文学”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并随之出现了一批触及社会尖锐问题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基础达标]
1.浪漫主义是19世纪上半期西欧文学的主流。下列作品典型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的是( )
A.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C.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D.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所涉及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百年孤独》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特点的准确理解。从材料“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推断出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3.“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这种创作方法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 B
解析 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作品的思想倾向一般都较为隐蔽。
4.巴尔扎克,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是“吃黑面包的收账员的诚实”,主要以此说明( )
A.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B.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民的失望
C.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D.用作品描绘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答案 A
解析 关键信息:吃黑面包的收账员的诚实。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不符。
《老人与海》
5.右图是香港画家蔡浩泉为张爱玲翻译的作品所作的插图。仔细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
B.《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
C.《老人与海》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社会的罪恶
D.《老人与海》奠定了作者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能力提升]
6.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准确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来思考。材料的大意是批判在工业革命中发财的工业资本家的庸俗、丑恶,题目的要求是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题中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追寻理想世界”,故A可排除。D项体现了该流派的主张,但不符合“兴盛的原因”,因此D项错误。
7.《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对现实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下列与其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
A.雪莱的《西风颂》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答案 C
解析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通过娜拉对现实社会的罪恶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雪莱的《西风颂》、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都属于浪漫主义作品;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8.某作家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据此判断,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人间喜剧》
C.《母亲》
D.《等待戈多》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张。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母亲》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的伟大成就;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代表。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材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将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材料三 黑色幽默派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2)根据材料二,《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3)根据材料三,黑色幽默派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类似一例。
答案 (1)浪漫主义。采用具有强烈感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批判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任答两点即可)
(3)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等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