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课件+学案+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课件+学案+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22:16:37

文档简介

第一章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在国庆节期间去某景区旅游,他把拍下的美景于北京时间15:45发到某社交软件,立即得到了某国际友人的点赞。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发某社交软件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约为(  )
[A] 1/6 [B] 5/6
[C] 1/3 [D] 2/3
【答案】 B
【解析】 北京时间15:45,即东八区区时为15:45,0时所在经线约为116°W,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地区范围为116°W向东至180°,比例约为5/6,B正确。
2.该国际友人点赞小明发的美景时正好在吃早餐,他最可能来自(  )
[A] 纽约(41°N,74°W)
[B] 东京(35°N,140°E)
[C] 多哈(25°N,52°E)
[D] 伦敦(52°N,0°)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小明上传照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45,该国际友人点赞时正好在吃早餐,说明是上午时刻(可能是7时),此地应在北京的西侧。东京在北京东侧,B错误;纽约位于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小时,此时约为2:45,A错误;伦敦位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8小时,此时约为7:45,为吃早餐时间,D正确;多哈位于东三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5小时,此时约为10:45,早餐时间已过,C错误。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浙江杭州盛大举行。读图1,回答3~4题。
图1
3.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白露 [B] 寒露
[C] 霜降 [D] 小雪
【答案】 B
【解析】 二十四节气中,相邻节气日期相差15天左右,寒露在10月8日左右,B正确;白露在9月8日左右,霜降在10月24日左右,小雪在11月22日左右,A、C、D错误。
4.亚运会举行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 自南向北移动
[B] 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C] 自北向南移动
[D] 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答案】 C
【解析】 亚运会举行期间为9月23日—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即自北向南移动,C正确。
瑞典斯德哥尔摩(59°N,18°E)当地时间10月5日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图2
5.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靠近(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P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当日为10月5日,为近日点之前3个月左右,按照地球公转的方向推断,最靠近甲点,A正确。
6.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全球处于10月5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4/14 [B] 17/60
[C] 73/90 [D] 119/120
【答案】 D
【解析】 18°E位于东一区,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东一区时间为10月5日13时,因此计算得知,西十二区为5日0时,东十一区为5日23时,东十二区为6日0时。因此西十二区往东至东十一区处于10月5日的范围,共跨23.5个时区,占全球的范围为23.5/24,四个选项中最接近119/120,D正确。
7.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北京当地(  )
[A] 物体日影较长 [B] 万家灯火通明
[C] 天色已经微亮 [D] 正午太阳耀眼
【答案】 B
【解析】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瑞典斯德哥尔摩(18°E,东一区)当地时间为10月5日13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比瑞典斯德哥尔摩早7个小时,时间是10月5日20时,而且是冬半年,北京当地此时应万家灯火通明,B正确;此时是黑夜,没有物体日影,A错误;天色已经微亮,是清晨,C错误;正午太阳耀眼是地方时12:00,D错误。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1:30(当地时间19:30)在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准时开幕,当地时间8月11日闭幕。据此回答8~9题。
8.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巴黎(48°52′N,2°25′E)当地使用的统一时间是(  )
[A] 东一区区时 [B] 东二区区时
[C] 西十区区时 [D] 中时区区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1:30(当地时间19:30)开幕,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该地区应使用东二区区时,
B正确。
9.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变化表述正确的有(  )
①正午影子变短 ②正午影子变长 ③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 ④一日内转过的角度
变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C
【解析】 奥运会举办时间为7月27日至8月1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巴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埃菲尔铁塔正午影子变长,②正确,①错误;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7月21日23:44 [B] 7月22日7:44
[C] 7月23日7:44 [D] 7月22日23:44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2日7:44,B正确。
11.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市(116°E)的地方时是(  )
[A] 15:28 [B] 15:16
[C] 16:00 [D] 16:14
【答案】 A
【解析】 我国于北京时间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20°经线的地方时为15:44,北京市的经度为116°E,比120°E的地方时晚16分钟,因此北京市的地方时为15:28,A正确。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图3是某年9月24日傍晚,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图”景观。据此回答12~13题。
图3
12.一年内,天坛的“头顶悬日”景观还会出现在(  )
[A] 12月22日前后 [B] 3月21日前后
[C] 6月22日前后 [D] 10月1日前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秋分日前后的日落时分能拍摄到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日前后的日出日落方位与之相同,B正确。
13.如果想一周过后再次拍摄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摄影镜头应朝向(  )
[A] 正西方向 [B] 正东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出现在9月24日(秋分日前后)日落时分,一周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京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摄影镜头应朝向西南方向,C正确。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图4)。据此回答14~15题。
图4
14.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
[A] 鹅肠菜 [B] 野蔷薇
[C] 芍药花 [D] 半枝莲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约为5时,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
15.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如果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
[A] 立春 [B] 芒种
[C] 立秋 [D] 寒露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立春为2月4日前后,北京温度不合适,排除A;芒种为6月6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B;立秋为8月8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C;寒露为10月
8日前后,昼长与温度均合适,D正确。
  2024年欧洲杯足球赛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举办,汉堡(53°33′N,10°00′E)人民公园体育场在北京时间6月16日21:00迎来了首场比赛,图5示意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卫星影像。据此回答16~18题。
图5
16.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首场比赛开始时,当地时间为(  )
[A] 6月16日14:00 [B] 6月16日2:00
[C] 6月16日15:00 [D] 6月16日1:00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首场比赛为北京时间6月16日21:00,即东八区为6月16日21:00,汉堡属于东一区,两地相差7个小时,汉堡时间为6月16日14:00,A正确。
17.首场比赛期间天气晴朗,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A
【解析】 6月16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比赛在当地14:00开始,比赛期间太阳应该位于西南方位,故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即图中的①,A正确。
18.承办比赛期间,汉堡市(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C] 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D]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答案】 C
【解析】 承办比赛期间,即2024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6月21日到达最北,后往南移动,故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B错误;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不变,D错误。
  6月18日,家住龙岩的陈先生乘坐动车前往漳州出差,为期一周。龙岩位于漳州西北方向。表1为龙—漳部分列车时刻表,图6为列车座位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表1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D3143 06:57 07:39
D3133 10:52 11:40
D6565 12:03 12:46
D3239 15:35 16:19
图6
19.动车行驶过程中,下列哪个座位可避免阳光照射(  )
[A] 车次D3143 座位A
[B] 车次D3133 座位A
[C] 车次D6565 座位F
[D] 车次D3239 座位F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龙岩位于漳州西北方向,故列车前进方向为东南,座位A位于东北侧,座位F位于西南侧,6月18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6:57—7:39太阳位于偏东方向,座位A能被照射到,A错误;10:52—11:40太阳位于南偏东,且接近正南方,能照射到座位F,不能照射到座位A,B正确;12:03—12:46和15:35—16:19太阳大致在南偏西方位附近,两个时间均能照射到座位F,C、D错误。
20.陈先生出差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 纽约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C] 悉尼正午杆影先变长后变短
[D] 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陈先生出差时间为6月18日到6月24日,中间经过夏至日,其间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再往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D错误;南半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杆影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靠近远日点,所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时收到的。图7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回答21~22题。
图7
21.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
22.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
[A] 东三区 [B] 东一区
[C] 西二区 [D] 西六区
【答案】 A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5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6分)
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古代,十二地支既表示时间,也表示方向。子表示北,午表示南,卯表示东,酉表示西。卯酉圈是地平坐标系中的大圆,是与子午圈相垂直的地平经圈,它与地平圈相交于正东点和正西点。图8示意北京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9为北京某街道某日16:15(地方时)实景图。
图8
图9
(1)指出拍摄图示街道实景的时节,并说明原因。(4分)
(2)简述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方位变化。(6分)
(3)说出一年中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夏季。树木枝繁叶茂;树木的影子较短,方向接近正东方。(4分)
(2)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逐渐升高至最高点(正南方向),然后逐渐降低,从西北方向落下。
(6分)
(3)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是6个月。理由:夏至日时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者相隔半年。(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9可知,北京该街道树木枝繁叶茂,且16:15树木的影子还较短,应该是夏季,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影子方向接近正东方,此时太阳方位接近正西方,若是春秋季,则此时太阳方位应在西南方。第(2)题,结合图8可知,夏至日,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逐渐升高至最高点(正南方向),然后逐渐降低,从西北方向落下,该日为夏季,与夏至日太阳视运动相似。第(3)题,北京地区,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者相隔半年。故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是6个月。
24.(20分)图10为东半球示意图,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5°,C地经度为20°W。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计算图示时刻北京(116°E)的地方时,并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4分)
(2)写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6分)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至20°,简述澳大利亚悉尼昼夜长短和正午日影长短的变化。(4分)
(4)若∠α在一年中的最大值变小,推测地球五带的变化。(6分)
【答案】 (1)北京地方时为9:04。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15°N,160°E)。(4分)
(2)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7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6分)
(3)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正午日影变长。(4分)
(4)∠α在一年中的最大值变小,即黄赤交角变小,热带面积和南北寒带面积变小,南北温带面积扩大。(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C地经度为20°W,则推知D地经度为160°E,且160°E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α位于北半球,度数为15°,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N,160°E)。此时160°E地方时为12:00,其位于116°E以东44°,因此北京(116°E)地方时为9:04。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5°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故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7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由15°增大至2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15°N向北移动到20°N,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此时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其正午日影不断变长。第(4)题,∠α在一年中最大值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也决定了地球上的五带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面积和南北寒带面积都会变小,但是南北温带面积会扩大。
25.(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阳市(26.5°N,106.5°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4年6月11日至6月30日开展了太阳方位观测活动,图11为该小组绘制的6月11日日出时刻的太阳位置示意图。
图11
(1)在下图中绘制该学校6月11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描述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
(6分)
(2)计算该学校6月11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并列出计算过程。(6分)
(3)推测观测期间α角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绘图如下。(4分)
(直射点纬度为推算值,当日贵阳正午太阳高度为估算值,不要求精度。)
日出时刻太阳位于东北方,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时刻太阳位于西北方。(2分)
(2)13小时48分。(2分)
贵阳的经度为106.5°E,与120°E的经度差为13.5°,时差约为54分钟;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00,可得出日出地方时为5:06;昼长约为(12:00-5:06)×2=13小时48分钟。(4分)
(3)变化:先变大后变小。(2分)
理由:α角是日出时太阳方位与正东方位之间的夹角,太阳直射点越接近赤道,α角越小。观测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其间α角变大;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向南移,α角变小。(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1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大约为1天移动0.25°,6月11日太阳直射纬度大约为20.75°N,贵阳市6月11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84°,绘图见答案。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即昼长。据材料可知,贵阳市经度为106.5°E,该地在6月11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00,此时当地地方时为5:06,根据昼长计算公式可得:(12-日出时间)×2=13小时48分。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α角是日出时太阳方位与正东方位之间的夹角,日出时刻为地方时6时,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因此日出时刻越接近地方时6时,α角越小;日出时刻与地方时6时相差越大,α角越大。观测时间为6月1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间α角变大;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向南移,α角变小,因此α角先变大后变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章末整合
大单元·体系构建
微专题·拓展提升
微专题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为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昼夜交替及地方时的出现 ①出国旅游或访问时,根据各地的时差能正确调整手表时间,并能做好出行安排;
②充分利用各地时差,合理安排国际商务活动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①港口、聚落在河流沿岸的选址;
②防洪堤坝的选址及建设;
③挖沙场地的选址;
④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的确定;
⑤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⑥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随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
②合理选定楼间距;
③不同纬度地区,窗户朝向的安排;
④杆影法测定某地的纬度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活动;
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③调整作息和生活日常
1.2024年9月16日18时40分左右,游客在广东肇庆(24.5°N,113°E)拍摄到“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下图)。太阳仿佛一颗“红丹”,慢慢地落入“卧佛(天然石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口中。据此回答(1)~(2)题。
(1)游客拍摄该照片时相机的朝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加固训练】
D
【解题思路】 第(1)题,该地理奇观出现于日落时刻,9月16日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因此相机朝向西北,D正确。
(2)到2025年也可以观赏到相同的“卧佛含丹”景观的日期是(  )
[A] 3月16日 [B] 3月28日
[C] 9月30日 [D] 12月16日
B
【解题思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同时,日出日落方位相同。9月16日处于北半球秋分日前一周,所以大致在北半球春分日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与3月28日相同,昼长相同,日落方位也相同,B正确。
2.深圳(23°N,114°E)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遇到问题 解答问题
(1)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是否都能照射到房内
(2)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不能,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的阳光不能射入房内。
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应小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4)本地由东向西流的河流,要加固河岸的哪一岸
北岸
【解题思路】 第(1)题,根据深圳的经纬度可知,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的阳光不能射入房间内部。第(2)题,日出、日落时的太阳高度角低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所以旗杆影子应比正午时长。第(3)题,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且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处于黑夜中心,其地方时为0:00,太阳此时应直射(23°26′N,20°W),据此绘图即可。第(4)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由东向西流的河流,北岸受到侵蚀,需要加固。
微专题二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之美
1.日出日落时间、当地太阳高度和光照方位以当地12时为中心对称
根据当地日出(或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地昼长;根据一个时间的光照方位(物影区域)可以判断另一个时间光照方位(物影区域)。如:已知某地当地7时太阳日出东南,即可求得当地17时太阳日落西南。
2.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
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方位一年内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这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根据一个日期可以算出另一个等值时的日期,甚至根据需要可以算出这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长(日数)。如:已知某地5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即可求得7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
3.同一地点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分日反对称
已知某日一地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可以推算出距离二分日相同天数的另一日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即一日的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日出东北变为日出东南等。如:北半球某地8月23日日出时房屋影子在西南,即可求得10月24日日出时房屋影子在西北。
4.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反对称
同一日期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另一地的夜长。如:60°N某地某日昼长为14时,即可求得60°S某地同日夜长为14时(昼长为10时)。
5.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日出日落对称
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相同,且偏向角度一样。如夏至日均日出东北,而且东偏北的角度相同。
1.图1示意福州某中学2022年10月9日某时刻正南窗一隅的太阳光照情况,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回答 (1)~(3)题。
图1
图2
【加固训练】
(1)照片的拍摄时间大约是(  )
[A] 5:00 [B] 9:00
[C] 15:00 [D] 18:00
B
【解题思路】 第(1)题,此时为10月,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福州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地方时6时后日出,18时前日落。图1是正南窗一隅的照片,根据“窗户朝南”和太阳光在黑板的投影,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时间应为日出后至12时前,B正确。
(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
[A] 惊蛰到立夏 [B] 小寒到大寒
[C] 小雪到大雪 [D] 立冬到小寒
C
【解题思路】第(2)题,太阳高度越小,照射面积越大,因此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要保持逐渐增大,应该符合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才行。对于福州来说,夏至到冬至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小雪到大雪期间,符合题意,C正确;惊蛰到立夏期间和小寒到大寒期间,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受光面积会逐渐变小,A、B错误;立冬到小寒,福州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变小后变大,因此受光面积会先变大再变小,D错误。
(3)某同学还想再次在相同的时间看到与这一天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至少还需要约多长时间(  )
[A] 1个月 [B] 5个月
[C] 9个月 [D] 1年
B
【解题思路】第(3)题,当太阳直射同纬度时,与该日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相同,10月份距离冬至约为2个半月,冬至后2个半月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因此该同学再次在相同的时间看到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至少还需要5个月时间,B正确。
2.方位角是指从某地的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至观测目标间的水平夹角。某校地理社团耗时一年坚持开展观测活动,同学们结合观测记录与软件模拟,绘制了当地部分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下图),该校旗杆日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2:20。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春分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解题思路】 第(1)题,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地应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日出方位角为90°,日落方位角为270°,③符合,C正确。
(2)该校地理位置接近(  )
[A] (40°N,115°E)
[B] (50°N,115°E)
[C] (40°N,125°E)
[D] (50°N,125°E)
A
【解题思路】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校旗杆日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2:20,当地经度为120°E-(20÷4)°=115°E,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春分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则当地纬度为40°N,A正确。
(3)下列四幅杆影日变化示意图,符合图中②曲线的是(  )
[A] [B] [C] [D]
A
【解题思路】第(3)题,据图可知,②曲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日出杆影指向西南、日落杆影指向东南,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以北,杆影视运动为顺时针,A正确。
培优练·链接真题
1.(2022·江苏卷,4~6)国际空间站距地约42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3)题。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60分钟
C
【思路点拨】 第(1)题,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公转360°。据图中经度可知,此时国际空间站位于60°W附近,北京位于120°E附近,经度差约180°,大约需要45分钟,C正确。
(2)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 9:40 [B] 10:10
[C] 10:40 [D] 11:10
C
【思路点拨】第(2)题,由材料可知,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位于60°E附近,故北京时间为10:00左右。由上题分析可知,再过45分钟左右,空间站将到达北京上空,此时北京时间大致是10:45,C正确。
(3)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 圣地亚哥
[B] 卡马匡
[C] 马纳卡拉
[D] 上海
C
【思路点拨】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时空间站位于60°W附近,每90分钟可以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开始飞行1小时,可以依次经过卡马匡—马纳卡拉—北京,不经过圣地亚哥,A错误;由材料可知,空间站能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肉眼看到,此时空间站必须被太阳照亮,且太阳光线又不能太强,故黎明或傍晚时段符合条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1小时后地球向东运动了15°,也就是晨昏线相对向西移了15°。在这1小时内,卡马匡一直是夜晚,空间站无法反射阳光,B错误;约30分钟后空间站到达马纳卡拉附近上空,此时当地地面是黎明,位于高空的空间站比地面先接受阳光照射,可被人们肉眼看到,C正确;约45分钟后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位于上海的西北方向,此时上海是10:45左右,天空明亮,看不到空间站,D错误。
2.(2024·山东卷,6~7)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下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回答(1)~(2)题。
(1)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 (12°N,61°W)
[B] (12°N,121°W)
[C] (20°N,61°W)
[D] (20°N,121°W)
A
【思路点拨】 第(1)题,据材料可知,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太阳高度角此时为90°,下船记录的时刻为当地地方时12:00,且当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为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更接近赤道,结合选项,该地纬度为12°N,C错误,A正确。
(2)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C
【思路点拨】第(2)题,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
3.(2024·浙江1月选考,22~23)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两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K地位于Q地的(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C
【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地所处纬度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故Q地位置更靠北;同一日期Q地的日出时间早于K地,说明Q地位于K地东侧,所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A、B、D错误。
(2)K、Q两地相比(  )
[A] 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 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 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 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
C
【思路点拨】第(2)题,图示为日出直立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最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地所处纬度更高,所以甲日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两地一样大,B错误;乙日日出地方时最晚,应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故Q地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纬度位置较低的K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章末整合
微专题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为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地球运动 的地理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昼夜交替及地方时的出现 ①出国旅游或访问时,根据各地的时差能正确调整手表时间,并能做好出行安排; ②充分利用各地时差,合理安排国际商务活动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①港口、聚落在河流沿岸的选址; ②防洪堤坝的选址及建设; ③挖沙场地的选址; ④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的确定; ⑤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⑥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 ①随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 ②合理选定楼间距; ③不同纬度地区,窗户朝向的安排; ④杆影法测定某地的纬度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活动; 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③调整作息和生活日常
【加固训练】
1.2024年9月16日18时40分左右,游客在广东肇庆(24.5°N,113°E)拍摄到“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下图)。太阳仿佛一颗“红丹”,慢慢地落入“卧佛(天然石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口中。据此回答(1)~(2)题。
(1)游客拍摄该照片时相机的朝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到2025年也可以观赏到相同的“卧佛含丹”景观的日期是(  )
[A] 3月16日 [B] 3月28日
[C] 9月30日 [D] 12月16日
【答案】 (1)D (2)B
【解题思路】 第(1)题,该地理奇观出现于日落时刻,9月16日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因此相机朝向西北,D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同时,日出日落方位相同。9月16日处于北半球秋分日前一周,所以大致在北半球春分日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与3月28日相同,昼长相同,日落方位也相同,B正确。
2.深圳(23°N,114°E)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遇到问题 解答问题
(1)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是否都能照射到房内
(2)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4)本地由东向西流的河流,要加固河岸的哪一岸
【答案】 (1)不能,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的阳光不能射入房内。
(2)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应小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绘图如下。
(4)北岸
【解题思路】 第(1)题,根据深圳的经纬度可知,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的阳光不能射入房间内部。第(2)题,日出、日落时的太阳高度角低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所以旗杆影子应比正午时长。第(3)题,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且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处于黑夜中心,其地方时为0:00,太阳此时应直射(23°26′N,20°W),据此绘图即可。第(4)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由东向西流的河流,北岸受到侵蚀,需要加固。
微专题二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之美
1.日出日落时间、当地太阳高度和光照方位以当地12时为中心对称
根据当地日出(或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该地昼长;根据一个时间的光照方位(物影区域)可以判断另一个时间光照方位(物影区域)。如:已知某地当地7时太阳日出东南,即可求得当地17时太阳日落西南。
2.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
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方位一年内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这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根据一个日期可以算出另一个等值时的日期,甚至根据需要可以算出这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长(日数)。如:已知某地5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即可求得7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0°。
3.同一地点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分日反对称
已知某日一地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可以推算出距离二分日相同天数的另一日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即一日的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日出东北变为日出东南等。如:北半球某地8月23日日出时房屋影子在西南,即可求得10月24日日出时房屋影子在
西北。
4.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反对称
同一日期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另一地的夜长。如:60°N某地某日昼长为14时,即可求得60°S某地同日夜长为14时(昼长为10时)。
5.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日出日落对称
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相同,且偏向角度一样。如夏至日均日出东北,而且东偏北的角度相同。
【加固训练】
1.图1示意福州某中学2022年10月9日某时刻正南窗一隅的太阳光照情况,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回答 (1)~(3)题。
图1
图2
(1)照片的拍摄时间大约是(  )
[A] 5:00 [B] 9:00
[C] 15:00 [D] 18:00
(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
[A] 惊蛰到立夏 [B] 小寒到大寒
[C] 小雪到大雪 [D] 立冬到小寒
(3)某同学还想再次在相同的时间看到与这一天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至少还需要约多长时间(  )
[A] 1个月 [B] 5个月
[C] 9个月 [D] 1年
【答案】 (1)B (2)C (3)B
【解题思路】 第(1)题,此时为10月,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福州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地方时6时后日出,18时前日落。图1是正南窗一隅的照片,根据“窗户朝南”和太阳光在黑板的投影,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时间应为日出后至12时前,B正确。第(2)题,太阳高度越小,照射面积越大,因此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要保持逐渐增大,应该符合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才行。对于福州来说,夏至到冬至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小雪到大雪期间,符合题意,C正确;惊蛰到立夏期间和小寒到大寒期间,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受光面积会逐渐变小,A、B错误;立冬到小寒,福州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变小后变大,因此受光面积会先变大再变小,D错误。第(3)题,当太阳直射同纬度时,与该日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相同,10月份距离冬至约为2个半月,冬至后2个半月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因此该同学再次在相同的时间看到同样的太阳光照射教室情况,至少还需要5个月时间,B正确。
2.方位角是指从某地的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至观测目标间的水平夹角。某校地理社团耗时一年坚持开展观测活动,同学们结合观测记录与软件模拟,绘制了当地部分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下图),该校旗杆日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2:20。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春分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校地理位置接近(  )
[A] (40°N,115°E)
[B] (50°N,115°E)
[C] (40°N,125°E)
[D] (50°N,125°E)
(3)下列四幅杆影日变化示意图,符合图中②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 (1)C (2)A (3)A
【解题思路】 第(1)题,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地应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日出方位角为90°,日落方位角为270°,③符合,C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校旗杆日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2:20,当地经度为120°E-
(20÷4)°=115°E,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春分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则当地纬度为40°N,A正确。第(3)题,据图可知,②曲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日出杆影指向西南、日落杆影指向东南,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以北,杆影视运动为顺时针,A正确。
1.(2022·江苏卷,4~6)国际空间站距地约42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3)题。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 15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D] 60分钟
(2)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 9:40 [B] 10:10
[C] 10:40 [D] 11:10
(3)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 圣地亚哥 [B] 卡马匡
[C] 马纳卡拉 [D] 上海
【答案】 (1)C (2)C (3)C
【思路点拨】 第(1)题,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公转360°。据图中经度可知,此时国际空间站位于60°W附近,北京位于120°E附近,经度差约180°,大约需要
45分钟,C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位于60°E附近,故北京时间为10:00左右。由上题分析可知,再过45分钟左右,空间站将到达北京上空,此时北京时间大致是10:45,C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时空间站位于60°W附近,每90分钟可以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开始飞行1小时,可以依次经过卡马匡—马纳卡拉—北京,不经过圣地亚哥,A错误;由材料可知,空间站能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肉眼看到,此时空间站必须被太阳照亮,且太阳光线又不能太强,故黎明或傍晚时段符合条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1小时后地球向东运动了15°,也就是晨昏线相对向西移了15°。在这1小时内,卡马匡一直是夜晚,空间站无法反射阳光,B错误;约30分钟后空间站到达马纳卡拉附近上空,此时当地地面是黎明,位于高空的空间站比地面先接受阳光照射,可被人们肉眼看到,C正确;约45分钟后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位于上海的西北方向,此时上海是10:45左右,天空明亮,看不到空间站,D错误。
2.(2024·山东卷,6~7)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下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回答(1)~(2)题。
(1)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 (12°N,61°W) [B] (12°N,121°W)
[C] (20°N,61°W) [D] (20°N,121°W)
(2)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答案】 (1)A (2)C
【思路点拨】 第(1)题,据材料可知,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太阳高度角此时为90°,下船记录的时刻为当地地方时12:00,且当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为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更接近赤道,结合选项,该地纬度为12°N,C错误,A正确。第(2)题,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
3.(2024·浙江1月选考,22~23)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两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K地位于Q地的(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K、Q两地相比(  )
[A] 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 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 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 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
【答案】 (1)C (2)C
【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地所处纬度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故Q地位置更靠北;同一日期Q地的日出时间早于K地,说明Q地位于K地东侧,所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A、B、D错误。第(2)题,图示为日出直立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最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地所处纬度更高,所以甲日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两地一样大,B错误;乙日日出地方时最晚,应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故Q地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纬度位置较低的K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
第一章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在国庆节期间去某景区旅游,他把拍下的美景于北京时间15:45发到某社交软件,立即得到了某国际友人的点赞。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发某社交软件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比例约为(  )
[A] 1/6 [B] 5/6
[C] 1/3 [D] 2/3
【答案】 B
【解析】 北京时间15:45,即东八区区时为15:45,0时所在经线约为116°W,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地区范围为116°W向东至180°,比例约为5/6,B正确。
2.该国际友人点赞小明发的美景时正好在吃早餐,他最可能来自(  )
[A] 纽约(41°N,74°W)
[B] 东京(35°N,140°E)
[C] 多哈(25°N,52°E)
[D] 伦敦(52°N,0°)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小明上传照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45,该国际友人点赞时正好在吃早餐,说明是上午时刻(可能是7时),此地应在北京的西侧。东京在北京东侧,B错误;纽约位于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小时,此时约为2:45,A错误;伦敦位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8小时,此时约为7:45,为吃早餐时间,D正确;多哈位于东三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5小时,此时约为10:45,早餐时间已过,C错误。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浙江杭州盛大举行。读图1,回答3~4题。
图1
3.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白露 [B] 寒露
[C] 霜降 [D] 小雪
【答案】 B
【解析】 二十四节气中,相邻节气日期相差15天左右,寒露在10月8日左右,B正确;白露在9月8日左右,霜降在10月24日左右,小雪在11月22日左右,A、C、D错误。
4.亚运会举行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 自南向北移动
[B] 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C] 自北向南移动
[D] 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答案】 C
【解析】 亚运会举行期间为9月23日—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即自北向南移动,C正确。
瑞典斯德哥尔摩(59°N,18°E)当地时间10月5日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图2
5.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靠近(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P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当日为10月5日,为近日点之前3个月左右,按照地球公转的方向推断,最靠近甲点,A正确。
6.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全球处于10月5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4/14 [B] 17/60
[C] 73/90 [D] 119/120
【答案】 D
【解析】 18°E位于东一区,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东一区时间为10月5日13时,因此计算得知,西十二区为5日0时,东十一区为5日23时,东十二区为6日0时。因此西十二区往东至东十一区处于10月5日的范围,共跨23.5个时区,占全球的范围为23.5/24,四个选项中最接近119/120,D正确。
7.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北京当地(  )
[A] 物体日影较长 [B] 万家灯火通明
[C] 天色已经微亮 [D] 正午太阳耀眼
【答案】 B
【解析】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时,瑞典斯德哥尔摩(18°E,东一区)当地时间为10月5日13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比瑞典斯德哥尔摩早7个小时,时间是10月5日20时,而且是冬半年,北京当地此时应万家灯火通明,B正确;此时是黑夜,没有物体日影,A错误;天色已经微亮,是清晨,C错误;正午太阳耀眼是地方时12:00,D错误。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1:30(当地时间19:30)在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准时开幕,当地时间8月11日闭幕。据此回答8~9题。
8.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巴黎(48°52′N,2°25′E)当地使用的统一时间是(  )
[A] 东一区区时 [B] 东二区区时
[C] 西十区区时 [D] 中时区区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北京时间7月27日1:30(当地时间19:30)开幕,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该地区应使用东二区区时,
B正确。
9.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变化表述正确的有(  )
①正午影子变短 ②正午影子变长 ③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 ④一日内转过的角度
变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C
【解析】 奥运会举办时间为7月27日至8月1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巴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埃菲尔铁塔正午影子变长,②正确,①错误;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影子一日内转过的角度变小,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7月21日23:44 [B] 7月22日7:44
[C] 7月23日7:44 [D] 7月22日23:44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2日7:44,B正确。
11.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市(116°E)的地方时是(  )
[A] 15:28 [B] 15:16
[C] 16:00 [D] 16:14
【答案】 A
【解析】 我国于北京时间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20°经线的地方时为15:44,北京市的经度为116°E,比120°E的地方时晚16分钟,因此北京市的地方时为15:28,A正确。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图3是某年9月24日傍晚,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图”景观。据此回答12~13题。
图3
12.一年内,天坛的“头顶悬日”景观还会出现在(  )
[A] 12月22日前后 [B] 3月21日前后
[C] 6月22日前后 [D] 10月1日前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秋分日前后的日落时分能拍摄到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日前后的日出日落方位与之相同,B正确。
13.如果想一周过后再次拍摄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摄影镜头应朝向(  )
[A] 正西方向 [B] 正东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出现在9月24日(秋分日前后)日落时分,一周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京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摄影镜头应朝向西南方向,C正确。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图4)。据此回答14~15题。
图4
14.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
[A] 鹅肠菜 [B] 野蔷薇
[C] 芍药花 [D] 半枝莲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约为5时,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
15.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如果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
[A] 立春 [B] 芒种
[C] 立秋 [D] 寒露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立春为2月4日前后,北京温度不合适,排除A;芒种为6月6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B;立秋为8月8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C;寒露为10月
8日前后,昼长与温度均合适,D正确。
  2024年欧洲杯足球赛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举办,汉堡(53°33′N,10°00′E)人民公园体育场在北京时间6月16日21:00迎来了首场比赛,图5示意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卫星影像。据此回答16~18题。
图5
16.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首场比赛开始时,当地时间为(  )
[A] 6月16日14:00 [B] 6月16日2:00
[C] 6月16日15:00 [D] 6月16日1:00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首场比赛为北京时间6月16日21:00,即东八区为6月16日21:00,汉堡属于东一区,两地相差7个小时,汉堡时间为6月16日14:00,A正确。
17.首场比赛期间天气晴朗,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A
【解析】 6月16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比赛在当地14:00开始,比赛期间太阳应该位于西南方位,故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即图中的①,A正确。
18.承办比赛期间,汉堡市(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C] 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D]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答案】 C
【解析】 承办比赛期间,即2024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6月21日到达最北,后往南移动,故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B错误;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不变,D错误。
  6月18日,家住龙岩的陈先生乘坐动车前往漳州出差,为期一周。龙岩位于漳州西北方向。表1为龙—漳部分列车时刻表,图6为列车座位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表1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D3143 06:57 07:39
D3133 10:52 11:40
D6565 12:03 12:46
D3239 15:35 16:19
图6
19.动车行驶过程中,下列哪个座位可避免阳光照射(  )
[A] 车次D3143 座位A
[B] 车次D3133 座位A
[C] 车次D6565 座位F
[D] 车次D3239 座位F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龙岩位于漳州西北方向,故列车前进方向为东南,座位A位于东北侧,座位F位于西南侧,6月18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6:57—7:39太阳位于偏东方向,座位A能被照射到,A错误;10:52—11:40太阳位于南偏东,且接近正南方,能照射到座位F,不能照射到座位A,B正确;12:03—12:46和15:35—16:19太阳大致在南偏西方位附近,两个时间均能照射到座位F,C、D错误。
20.陈先生出差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 纽约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C] 悉尼正午杆影先变长后变短
[D] 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陈先生出差时间为6月18日到6月24日,中间经过夏至日,其间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再往南移动,所以北半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昼长先变长后变短,B、D错误;南半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杆影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靠近远日点,所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
  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消息报平安。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时收到的。图7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回答21~22题。
图7
21.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 4小时 [B] 8小时
[C] 9小时 [D] 10小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飞机到达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
22.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
[A] 东三区 [B] 东一区
[C] 西二区 [D] 西六区
【答案】 A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时,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5个小时,多哈所在时区应为东三区,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6分)
2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古代,十二地支既表示时间,也表示方向。子表示北,午表示南,卯表示东,酉表示西。卯酉圈是地平坐标系中的大圆,是与子午圈相垂直的地平经圈,它与地平圈相交于正东点和正西点。图8示意北京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9为北京某街道某日16:15(地方时)实景图。
图8
图9
(1)指出拍摄图示街道实景的时节,并说明原因。(4分)
(2)简述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方位变化。(6分)
(3)说出一年中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夏季。树木枝繁叶茂;树木的影子较短,方向接近正东方。(4分)
(2)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逐渐升高至最高点(正南方向),然后逐渐降低,从西北方向落下。
(6分)
(3)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是6个月。理由:夏至日时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者相隔半年。(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9可知,北京该街道树木枝繁叶茂,且16:15树木的影子还较短,应该是夏季,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影子方向接近正东方,此时太阳方位接近正西方,若是春秋季,则此时太阳方位应在西南方。第(2)题,结合图8可知,夏至日,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逐渐升高至最高点(正南方向),然后逐渐降低,从西北方向落下,该日为夏季,与夏至日太阳视运动相似。第(3)题,北京地区,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者相隔半年。故北京地区昼长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时间差是6个月。
24.(20分)图10为东半球示意图,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5°,C地经度为20°W。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计算图示时刻北京(116°E)的地方时,并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4分)
(2)写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6分)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至20°,简述澳大利亚悉尼昼夜长短和正午日影长短的变化。(4分)
(4)若∠α在一年中的最大值变小,推测地球五带的变化。(6分)
【答案】 (1)北京地方时为9:04。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15°N,160°E)。(4分)
(2)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7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6分)
(3)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正午日影变长。(4分)
(4)∠α在一年中的最大值变小,即黄赤交角变小,热带面积和南北寒带面积变小,南北温带面积扩大。(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C地经度为20°W,则推知D地经度为160°E,且160°E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α位于北半球,度数为15°,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N,160°E)。此时160°E地方时为12:00,其位于116°E以东44°,因此北京(116°E)地方时为9:04。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5°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故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7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由15°增大至2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15°N向北移动到20°N,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此时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悉尼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其正午日影不断变长。第(4)题,∠α在一年中最大值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也决定了地球上的五带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面积和南北寒带面积都会变小,但是南北温带面积会扩大。
25.(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阳市(26.5°N,106.5°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4年6月11日至6月30日开展了太阳方位观测活动,图11为该小组绘制的6月11日日出时刻的太阳位置示意图。
图11
(1)在下图中绘制该学校6月11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描述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
(6分)
(2)计算该学校6月11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并列出计算过程。(6分)
(3)推测观测期间α角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绘图如下。(4分)
(直射点纬度为推算值,当日贵阳正午太阳高度为估算值,不要求精度。)
日出时刻太阳位于东北方,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时刻太阳位于西北方。(2分)
(2)13小时48分。(2分)
贵阳的经度为106.5°E,与120°E的经度差为13.5°,时差约为54分钟;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00,可得出日出地方时为5:06;昼长约为(12:00-5:06)×2=13小时48分钟。(4分)
(3)变化:先变大后变小。(2分)
理由:α角是日出时太阳方位与正东方位之间的夹角,太阳直射点越接近赤道,α角越小。观测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其间α角变大;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向南移,α角变小。(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1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大约为1天移动0.25°,6月11日太阳直射纬度大约为20.75°N,贵阳市6月11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84°,绘图见答案。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即昼长。据材料可知,贵阳市经度为106.5°E,该地在6月11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00,此时当地地方时为5:06,根据昼长计算公式可得:(12-日出时间)×2=13小时48分。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α角是日出时太阳方位与正东方位之间的夹角,日出时刻为地方时6时,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因此日出时刻越接近地方时6时,α角越小;日出时刻与地方时6时相差越大,α角越大。观测时间为6月1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间α角变大;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向南移,α角变小,因此α角先变大后变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