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天平天国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天平天国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1 10: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消耗了大约……总计1.2亿多元,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全面税收。清政府为支付这批巨额款项而肆意搜刮人民。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背景
出身农家
创拜上帝
屡试不第
传教反清
时势造英雄:洪秀全
四次考试以落选告终
萌发了信仰上帝、追求众生平等的思想。1843年创立了 “拜上帝会”。
发展力量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子。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相结合
武装起义
背景
洪秀全想要建立什么样的“人间天国梦”?他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①顺天者存逆天亡, 尊崇上帝得荣光。
——《原道救世歌》
②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原道醒世训》
③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天下凡间,我们弟兄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也。
——《原道觉世训》
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山区贫苦民众中发展了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洪秀全(天王)
杨秀清
(东王)
萧朝贵
(西王)
冯云山
(南王)
韦昌辉
(北王)
石达开
(翼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广西桂平紫荆山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洪秀全
1814-1864
天国梦兴——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
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
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历程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现天国梦
内容
目的
评价
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二无)
①进步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②局限性:严重脱离实际,难以实行;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未实施
革命性
理想性
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历程
北伐西征——军事进入全盛时期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横扫五省,进逼天津!
京城大乱,数十万人出逃!
咸丰哀叹,欲步崇祯后尘!
可惜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
1853年 北伐 失败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1853-56年 西征 全盛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转折:天京事变
材料一: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潘旭澜《太平杂说》
材料二: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享乐腐化






洪秀全
石达开
韦昌辉
杨秀清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共两万多太平将士丧生”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争权夺利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洪仁玕
李秀成
陈玉成
重整国政
历程
挽救措施
中国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学习邦法,以为法则,否则悔之晚矣!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
——《太平天国史研究》
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进步性: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①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
②受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历程
天京陷落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1856
天京事变
挽救措施
1859
《资政新篇》
1864
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陈玉成就义。
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近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1864年天京陷落
洋枪队(常胜军)
清政府与外国势力联合组建的一支雇佣军,装备近代西方武器,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0年~1864年
李鸿章-淮军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
②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
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纲领不切合实际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天国梦思——反思评价
(1)地位: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意义:
①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②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开始)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发展)
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高潮)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转折)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天京事变
北伐、西征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
课堂小结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年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年突围和西征后
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前后1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描绘的是金田起义的雄壮场面:革命的大旗迎风飘扬,起义战士们手持刀剑、长矛、锄头和火枪,正准备进行拼死的斗争。该浮雕能位列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主要是因为这场运动( )
D
A.建立了反抗清政府的政权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展现了中国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解析: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能位列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主要是因为这场运动展现了中国人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但不是《金田起义》浮雕能位列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
D
2.太平军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解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故选D。
D
3.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作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的原因是( )
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 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③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分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权断手足情指的是1856年统治集团内部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而导致的争权夺利引发的天京事变,导致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因猜忌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①②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