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同步练习
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 )
A.古典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2.(2015·浙江学业水平)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下列作品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唐璜》
D.《吉檀迦利》
答案:B
3.某校举办文化沙龙,主要内容有:“海涅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雪莱与《西风颂》”“雨果与《巴黎圣母院》”。下列最适合这次沙龙主题的是( )
A.严肃的艺术——古典主义
B.审视与批判——批判现实主义
C.夸张与渲染——现代主义
D.憧憬与追寻——浪漫主义
答案:D
4.欧洲某个时期盛行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焦点是那些生活在普罗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而不再是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此类文学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5.(2015·嘉兴基础测试)
“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他要用笔来完成。”“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他”是( )
A.巴尔扎克
B.拜伦
C.贝克特
D.雨果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19世纪法国的社会百科全书”,这与材料信息“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一致,故选A项。
答案:A
6.以下是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它大胆地运用了与荒诞的内容相适应的荒诞不稽的舞台形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体现了强烈的艺术创新精神。该作品是( )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荒诞不稽”“
打破了传统模式”可知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文学,贝克特代表作《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荒诞派杰出作品,故D项正确。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二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问题: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欧洲哪一文学流派?列举两部代表作并分析其主题思想特征。
(2)材料二是法国哪位文学家的作品?他属于哪一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案:(1)文学流派: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西风颂》等。
思想特征: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民主思想、反叛精神、体现理想主义的追寻)。
(2)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
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现实主义兴起。
1.(2014·广东深圳调研)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面对“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艺术家表露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体现出浪漫主义思潮,故B项正确。
答案:B
2.(2014·福建文综卷)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从材料“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说明该作家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
答案:B
3.(2015·广东百校联考)有人在评论某文学风格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这一评论所指的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符合材料“排斥幻想、不需要梦幻世界”的风格,故B项正确。
答案:B
4.(2015·广东五校联考)《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这部小说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D
5.“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就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故B项正确。
答案:B
6.(2015·潍坊期末考)更多地使用象征、隐喻、颠倒时空顺序的自由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
复杂多变的情绪,善于采用荒唐、怪诞、反理性、反逻辑的写作手法。符合这一作品风格的是(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卡根《西文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的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
材料三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
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法)丹纳《艺术哲学》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举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从材料一、材料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
(3)以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从历史角度看,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在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扩展,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卢梭等人对过度崇拜理性思想的批判。代表人物:拜伦、法国雨果。
(2)原因: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艺术水平较高;拜伦本人积极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影响:浪漫主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促成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
(3)说明: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其产生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体现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影响:鲁迅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唤起国人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