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知识回顾水循环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知识回顾水循环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22:28:5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知识回顾:水循环
【知识梳理】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
(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1)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2)陆地内循环:①蒸发、③降水、⑦植物蒸腾。
(3)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③降水。
3.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
2.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即时训练】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C] 蒸发 [D] 降水
A
【解析】 人工河岸湿地利用湿地中水生植物(位于地表)净化河岸地表径流,沉淀地表径流中的泥沙,降解地表径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因此河岸湿地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来改善水质,A正确。
2.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 水厂 [B] 水生植物
[C] 取水口 [D] 输水管
B
【解析】 水厂不在人工河岸湿地中,也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的配套工程,因此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没有依赖水厂,A错误;输水管和取水口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的组成部分,也不具有净化功能,C、D错误;人工河岸湿地中,水生植物对地表径流的泥沙具有阻滞作用,使得泥沙沉淀,水生植物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可以降解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功能,B正确。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也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1、图2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图3示意“海绵城市”原理。读图,回答3~5题。
图1 图2 图3
3.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渗明显增加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加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B
【解析】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使得地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
4.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B]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量
A
【解析】 湿地公园和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比如湿地公园里的植物等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促进杂质沉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A正确;树木和草坪可以大量吸收地下水,对大气降水的直接吸收很少;河流和湖泊可以改善当地的区域小气候,但是不能改变当地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城市小区无法增加下渗量。
5.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禁止开采地下水 ④治理水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依据材料信息“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禁止开采地下水、治理水污染与建设“海绵城市”关系不大,①②正确。故选A。
6.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黄河下游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用箭头正确标注图1中A、B、C所示的水循环环节方向,并写出对应名称:
A     、B     、C     。
图1
【答案】 (1)绘图略。 下渗 水汽输送 蒸发/海洋蒸发
【解析】 第(1)题,图中A环节连接地表与地下,为下渗,箭头朝下;图中B环节在空中且连接陆地与海洋,应为水汽输送,箭头指向陆地;图中C环节连接海面与大气,为蒸发或降水,图中已经有了指向海面、表示降水的箭头,因此C环节为蒸发,箭头指向空中。
图1
(2)图2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名称)     ,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图2
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
【解析】 第(2)题,图2中河流属于地表水体,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河流为黄河,注入海洋,因此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循环。
图2
(3)针对图1中D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图1
【答案】 (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3)题,图1中D环节位于陆地表面,由陆地指向海洋,属于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水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通过兴修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通过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图1
(4)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 (4)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解析】 第(4)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涉及面较广,主要从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角度分析。知识回顾:水循环
【知识梳理】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1)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2)陆地内循环:①蒸发、③降水、⑦植物蒸腾。
(3)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③降水。
3.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
2.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即时训练】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C] 蒸发 [D] 降水
【答案】 A
【解析】 人工河岸湿地利用湿地中水生植物(位于地表)净化河岸地表径流,沉淀地表径流中的泥沙,降解地表径流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因此河岸湿地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来改善水质,A正确。
2.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 水厂 [B] 水生植物
[C] 取水口 [D] 输水管
【答案】 B
【解析】 水厂不在人工河岸湿地中,也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的配套工程,因此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没有依赖水厂,A错误;输水管和取水口不是人工河岸湿地的组成部分,也不具有净化功能,C、D错误;人工河岸湿地中,水生植物对地表径流的泥沙具有阻滞作用,使得泥沙沉淀,水生植物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可以降解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功能,B正确。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也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1、图2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图3示意“海绵城市”原理。读图,回答3~5题。
图1
图2
图3
3.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渗明显增加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加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答案】 B
【解析】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使得地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
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
B正确。
4.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B]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量
【答案】 A
【解析】 湿地公园和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比如湿地公园里的植物等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促进杂质沉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A正确;树木和草坪可以大量吸收地下水,对大气降水的直接吸收很少;河流和湖泊可以改善当地的区域小气候,但是不能改变当地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城市小区无法增加下渗量。
5.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禁止开采地下水 ④治理水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解析】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依据材料信息“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禁止开采地下水、治理水污染与建设“海绵城市”关系不大,①②正确。故选A。
6.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黄河下游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用箭头正确标注图1中A、B、C所示的水循环环节方向,并写出对应名称:A     、B     、C     。
(2)图2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名称)     ,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3)针对图1中D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 (1)绘图略。 下渗 水汽输送 蒸发/海洋蒸发
(2)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
(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4)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
形态。
【解析】 第(1)题,图中A环节连接地表与地下,为下渗,箭头朝下;图中B环节在空中且连接陆地与海洋,应为水汽输送,箭头指向陆地;图中C环节连接海面与大气,为蒸发或降水,图中已经有了指向海面、表示降水的箭头,因此C环节为蒸发,箭头指向空中。第(2)题,图2中河流属于地表水体,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河流为黄河,注入海洋,因此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循环。第(3)题,图1中D环节位于陆地表面,由陆地指向海洋,属于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水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通过兴修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通过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第(4)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涉及面较广,主要从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