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塑料强度大,抗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包装需长时间保存的食品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油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OH﹣
B.﹣Br
C.﹣NO2
D.
3.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众多的有机体
B.可以人工合成
C.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成键方式具有多样性
D.可以由无机物进行转化
4.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乙酸
B.乙烯
C.乙醇
D.苯
5.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C.乙烷通入浓盐酸
D.乙烯和氯气反应
6.既可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又可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
A.通入乙醇中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一定条件下通入H2
D.点燃
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2Cl2的结构只有1种说明CH4是正四面体分子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键和双键交替的结构
C.C2H4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与氯气加成的产物也没有同分异构体
D.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汽油和大豆油的成分是油脂
②葡萄糖(单糖)和麦芽糖(双糖)互为同系物
③煤油和煤焦油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⑤乙醇可以用做燃料,也可以在医院里用做消毒剂
⑥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可用四氯化碳
⑦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②③⑦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⑦
D.④⑤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是同分异构体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作用原理相同
11.120℃时,0.1mo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8.8gCO2和3.6g水,则这两种烃可能是下列的( )
A.CH4和C3H6
B.C2H4和C2H6
C.CH4和C3H4
D.CH4和C2H4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通式
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D.燃烧产物是CO2、H2O的有机物一定烃类
13.下列物质一定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Cl3
B.C4H10
C.
D.C5H12
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丙烯(CH2=CH﹣CH3)聚合后的结构简式:
B.乙醇的结构式:CH3CH2OH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1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乙酸、乙醇、四氯化碳
D.苯、乙醇、乙酸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0H18O3
②可溶于水;
③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④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⑤能发生加成、酯化、硝化、氧化等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不正确
1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石蕊试液
C.新制Cu(OH)2
悬浊液
D.Na2CO3溶液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少量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做衣服用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饱和烃基的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19.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
B.C2H4
C.C2H6O
D.C3H8
20.下列物质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其产生氢气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乙醇
②醋酸溶液
③水
④盐酸.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21.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22.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A.
B.
C.
D.润滑油
23.乙醇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钠的反应是⑤键断裂
B.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②③键断裂
C.乙醇与乙酸发生的反应是②键断裂
D.乙醇完全燃烧是①②③④⑤键断裂
二.填空题
24.(1)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B.C60和石墨
C.和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25.为了达到下表中所列的一些有关家庭常用物质的实验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供选择的化学试剂:
A.浓硝酸
B.硝酸银溶液和硝酸
C.碘水
D.无水硫酸铜粉末
实验要求
化学试剂
①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②证明鸡蛋中含有蛋白质
③证明地瓜中有淀粉
④证明味精中有NaCl
三.推断题
26.如表是A、B、C、D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填充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C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D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油状物.
D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 .
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E,E的组成符合通式CnH2n+2.
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A.2
B.3
C.4
D.5
(3)B具有的性质是 .
A.无色无味液体,密度比水大
B.有毒,不溶于水
C.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
D.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与D反应生成的产物名称是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三.实验题
27.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经查阅资料得知:2CH3CHO+O2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已知:E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F为高分子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B
D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3)某学习小组设计物质B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根据图2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
A.KCl
B.Na2O2C.MnO2D.Na2CO3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B的催化氧化产物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将所得的氧化产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现象为
(4)实验室制取E经常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盛放浓硫酸,其作用是
②D中放 溶液,其作用是
③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除冷凝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④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⑤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水分子中所含18O的化学方程式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塑料强度大,抗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包装需长时间保存的食品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油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
B.煤的气化和液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
D.淀粉→葡萄糖→乙醇都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A错误;
B.煤的气化和液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依据,题目难度不大.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OH﹣
B.﹣Br
C.﹣NO2
D.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为官能团,为中性基团,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OH﹣为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不属于官能团,故A选;
B.﹣Br为卤素原子,为官能团,故B不选;
C.为硝基,是官能团,故C不选;
D.为碳碳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官能团,注意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及性质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3.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自然界众多的有机体
B.可以人工合成
C.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成键方式具有多样性
D.可以由无机物进行转化
【考点】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可以是双键,可以是单间,可以是叁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可以成碳链,可以成碳环,此外含碳的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这些是自然界中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解答】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可以是双键,可以是单间,可以是叁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可以成碳链,可以成碳环,此外含碳的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4.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乙酸
B.乙烯
C.乙醇
D.苯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分析】混合液分为两层,说明所加液体和水互不相溶,不能发生反应,说明有机物不含碳碳不饱和键或含有醛基等,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说明溴易溶于有机物,以此解答.
【解答】解:A.乙酸和水互溶,不分层,故A错误;
B.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故C错误;
D.苯和水互不相溶,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溴更易溶于苯,混合液分为两层,下层几乎无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相溶原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萃取原理,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萃取剂的选取标准,题目难度不大.
5.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C.乙烷通入浓盐酸
D.乙烯和氯气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制取氯乙烷(CH3﹣CH2Cl),不能混用杂质,则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即可,且没有副产物,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为连锁式反应,产物复杂,制取的氯乙烷不纯,故A不选;
B.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且没有副产物,方法最好,故B选;
C.乙烷通入浓盐酸不发生反应,故C不选;
D.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合成中没有副反应、副产物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
6.既可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又可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
A.通入乙醇中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一定条件下通入H2
D.点燃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乙烯与溴水反应、甲烷不能,利用洗气可除杂,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甲烷、乙烯均与乙醇不反应,不能鉴别、除杂,故A错误;
B.乙烯与溴水反应,甲烷不能,则溴水既可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又可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故B正确;
C.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易引入新杂质氢气,故C错误;
D.甲烷、乙烯均能燃烧,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和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故A错误;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无色,是由于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不是加成反应,故B错误;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生成CH3Cl等氯代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侧重于有机物反应类型的判断,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转化,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2Cl2的结构只有1种说明CH4是正四面体分子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键和双键交替的结构
C.C2H4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与氯气加成的产物也没有同分异构体
D.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苯的结构.
【分析】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中4个H原子完全等效,则二氯甲烷只有1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2H4只能为乙烯,与氯气加成得到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存在同分异构体;
D.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解答】解: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分子中所有H原子都完全等效,所以甲烷的二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则CH2Cl2只有1种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B正确;
C.C2H4只能为乙烯,与氯气加成得到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存在同分异构体:1,1﹣二氯乙烷,故C错误;
D.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甲烷的空间结构为解答关键,注意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汽油和大豆油的成分是油脂
②葡萄糖(单糖)和麦芽糖(双糖)互为同系物
③煤油和煤焦油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⑤乙醇可以用做燃料,也可以在医院里用做消毒剂
⑥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可用四氯化碳
⑦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②③⑦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⑦
D.④⑤⑦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①汽油为烃类混合物,大豆油为油脂;
②葡萄糖(单糖)和麦芽糖(双糖)的结构不同;
③煤油和煤焦油都为混合物;
④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乙酸乙酯含有酯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判断;
⑤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使蛋白质变性;
⑥溴、溴苯都可溶于四氯化碳;
⑦淀粉为多糖,油脂含有酯基,蛋白质含有肽键.
【解答】解:①汽油为烃类混合物,大豆油为油脂,故错误;
②葡萄糖(单糖)和麦芽糖(双糖)的结构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错误;
③煤油和煤焦油都为混合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错误;
④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乙酸含有羧基,可发生取代、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⑤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良好的清洁燃料,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正确;
⑥溴、溴苯都可溶于四氯化碳,不能除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错误;
⑦淀粉为多糖,油脂含有酯基,蛋白质含有肽键,都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是同分异构体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作用原理相同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分析】A.煤的干馏为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变化,有煤焦油等生成;石油分馏与混合物的沸点有关;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但n不同;
C.天然纤维的成分为纤维素,而合成纤维为合成高分子,多为加聚或缩聚反应产物;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分别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变性.
【解答】解:A.煤的干馏为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变化,有煤焦油等生成;石油分馏与混合物的沸点有关,无新物质生成,分别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但n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天然纤维的成分为纤维素,而合成纤维为合成高分子,多为加聚或缩聚反应产物,二者成分不同,故C错误;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分别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变性,均产生沉淀,其作用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1.120℃时,0.1mo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8.8gCO2和3.6g水,则这两种烃可能是下列的( )
A.CH4和C3H6
B.C2H4和C2H6
C.CH4和C3H4
D.CH4和C2H4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8.8g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原子守恒,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为C2H4,结合平均C、H原子数目进行判断.
【解答】解:8.8g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原子守恒,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为C2H4,
A.CH4和C3H6按物质的量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C2H5,故A错误;
B.C2H4和C2H6按物质的量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C2H5,故B错误;
C.CH4和C3H4按物质的量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C2H4,故C正确;
D.CH4和C2H4平均碳原子数目小于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的方法,常用方法有:平均碳法、平均氢法、平均碳氢分子式法、平均式量法等.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通式
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D.燃烧产物是CO2、H2O的有机物一定烃类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饱和烃与不饱和烃;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A.有机物中存在碳链异构的通式相同;
B.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C.蛋白质中含氮元素;
D.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A、有机物中存在碳链异构的通式相同,如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具有相同的通式,故A错误;
B.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环己醇与乙醇,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B正确;
C.糖类、油脂都是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蛋白质含C、H、O、N四种元素,故C错误;
D.燃烧产物是CO2、H2O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烃类,可以是烃的衍生物,如醇、醛、羧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现象、烃的衍生物的组成元素、同系物概念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物质一定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Cl3
B.C4H10
C.
D.C5H12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子式相同有机物无同分异构体的才是纯净物,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
【解答】解:A.CHCl3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是纯净物,故A正确;
B.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CH3﹣CH﹣CH3CH3,可能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是高聚物,是混合物,故C错误;
D.C5H12存在3种同分异构体:CH3(CH2)3CH3、CH3CH(CH3)CH2CH3、C(CH3)4,可能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难度不大,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丙烯(CH2=CH﹣CH3)聚合后的结构简式:
B.乙醇的结构式:CH3CH2OH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考点】结构简式;电子式;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分析】A.聚丙烯是加成聚合产物,链节上是断裂碳碳双键相互连接形成高聚物;
B.结构式需要把形成的化学键全部用“﹣”表示出来;
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
D.球棍模型突出的是原子之间的成键的情况及空间结构,丙烷是饱和烷烃,碳原子形成化学键都是四面体结构.
【解答】解:A.聚丙烯是加成聚合产物结构简式为,故A错误;
B.乙醇中含有CH3CH2﹣和﹣OH,结构式为,故B错误;
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四氯化碳电子式为,故C错误;
D.原子之间为单键,主链有3个碳原子,氢原子数为8个,符合丙烷的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使用,化学用语是高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常用的化学用语,注意不同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求,特别注意电子式书写不能忽略未成键电子的标注,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乙酸、乙醇、四氯化碳
D.苯、乙醇、乙酸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题中涉及物质都为有机物,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则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与水的密度不同,产生不同现象则可以鉴别,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苯、己烷、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苯和己烷的密度都小于水,无法鉴别,故A错误;
B.苯和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醇与水混溶,可鉴别,故B正确;
C.乙酸、乙醇都溶于水,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醇、乙酸都溶于水,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明确密度、溶解性即可解答.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0H18O3
②可溶于水;
③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④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⑤能发生加成、酯化、硝化、氧化等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不正确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①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
②该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憎水基,亲水基对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小于憎水基;
③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
④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含有醇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所以就有醇、羧酸和烯烃性质;
⑥该分子中含有甲基,则具有甲烷结构特点.
【解答】解:①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10H17O3,故错误;
②该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和憎水基,亲水基对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小于憎水基,所以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③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醇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错误;
④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所以反应原理不同,故错误;
⑤含有醇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所以就有醇、羧酸和烯烃性质,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没有苯环,所以不能发生硝化反应,故错误;
⑥该分子中含有甲基,则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知识迁移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该分子中不含苯环,且醇羟基不能发生氧化反应,为易错点.
1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石蕊试液
C.新制Cu(OH)2
悬浊液
D.Na2CO3溶液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乙酸虽是弱酸,但还是能过溶解氢氧化铜,.乙酸与其混合后溶液澄清;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解答】解:A.NaOH溶液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与葡萄糖、蔗糖不反应,故A不选;
B.石蕊为酸碱指示剂,不能用来鉴别葡萄糖和蔗糖,故B不选;
C.乙酸溶解氢氧化铜,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能鉴别,故C选;
D.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葡萄糖和蔗糖不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葡萄糖和蔗糖性质的区别,学习中注重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积累,把握物质的检验方法.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少量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做衣服用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饱和烃基的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C.花生油是植物油,是不饱和酯类;
D.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解答】解:A.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够与醋酸反应,用少量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A正确;
B.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分子中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花生油是植物油,是不饱和酯类,故C错误;
D.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水垢成分与性质、同分异构体判断、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9.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
B.C2H4
C.C2H6O
D.C3H8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令选项中各有机物的通式为CxHyOz,燃烧通式为:CxHyOz+(x+﹣)O2→xCO2+H2O,则1mol有机物的耗氧量为(x+﹣)mol,基础计算判断.
【解答】解:令选项中各有机物的通式为CxHyOz,燃烧通式为:CxHyOz+(x+﹣)O2→xCO2+H2O,
A.1molCH4的耗氧量=(1+)mol=2mol;
B.1molC2H4的耗氧量=(2+1)mol=3mol;
C.1molC2H6O的耗氧量=(2+﹣)mol=3mol;
D.1molC3H8的耗氧量=(3+)mol=5mol;
故相同物质的量,C3H8消耗氧气最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耗氧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通式的利用.
20.下列物质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其产生氢气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乙醇
②醋酸溶液
③水
④盐酸.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酸性越强,与Na反应越剧烈,结合酸性及O﹣H的断裂难易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酸性越强,与Na反应越剧烈,
②④溶液显酸性,与Na反应剧烈,且④酸性最强,则反应速率④>②;
①③为中性,③中O﹣H易断裂,则反应速率为③>①,
产生氢气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③>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酸性比较与速率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1.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氯气;有机物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
【解答】解:C2H4+Cl2→CH2ClCH2Cl,所以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1mol;
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1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4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
1mol+4mol=5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难度较大,明确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2.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A.
B.
C.
D.润滑油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分析】油脂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对应的化合物中含有3个酯基,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油脂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A.对应的酸为丙酸,不是高级脂肪酸,故A错误;
B.对应的醇为乙二醇,不是甘油,故B错误;
C.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故C正确;
D.润滑油为烃类物质,不是酯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和结构,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的积累.
23.乙醇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钠的反应是⑤键断裂
B.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②③键断裂
C.乙醇与乙酸发生的反应是②键断裂
D.乙醇完全燃烧是①②③④⑤键断裂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乙醇含﹣OH,可发生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结合官能团的变化分析化学键的断裂,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乙醇与钠的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则O﹣H键断裂,即①键断裂,故A正确;
B.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OH转化为﹣CHO,即①③键断裂,故B错误;
C.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醇脱H,则O﹣H键断裂,即①键断裂,故C错误;
D.乙醇的燃烧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所有化学键都断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醇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24.(1)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B.C60和石墨
C.和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 D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 A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B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C .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答】解:①35Cl和37Cl质子数都为17,中子数不同,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D;
②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结构相似、通式相同,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A;
③C60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B;
④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同”比较,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选项多,要细心排查,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25.为了达到下表中所列的一些有关家庭常用物质的实验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供选择的化学试剂:
A.浓硝酸
B.硝酸银溶液和硝酸
C.碘水
D.无水硫酸铜粉末
实验要求
化学试剂
①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D
②证明鸡蛋中含有蛋白质
A
③证明地瓜中有淀粉
C
④证明味精中有NaCl
B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检验水的存在;
蛋白质可与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检验水的存在,则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的化学试剂为D;
蛋白质可与硝酸发生颜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化学试剂为A;
淀粉遇碘变蓝,则证明地瓜中有淀粉的化学试剂为C;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味精中有NaCl的化学试剂为B,
故答案为:①D;
②A;
③C;④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检验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三.推断题
26.如表是A、B、C、D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填充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C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D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油状物.
D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 CH2BrCH2Br .
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CH2+H2OCH3CH2OH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E,E的组成符合通式CnH2n+2.
当n= C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A.2
B.3
C.4
D.5
(3)B具有的性质是 B .
A.无色无味液体,密度比水大
B.有毒,不溶于水
C.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
D.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O﹣NO2+H2O .
(4)C与D反应生成的产物名称是 乙酸乙酯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A为CH2=CH2,A与水加成生成C,C为CH3CH2OH,由B的球棍模型可知,B为苯,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为CH3CHCOOH,C与D酯化反应生成E,E为CH3CHCOOCH2CH3,然后结合有机物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A为CH2=CH2,A与水加成生成C,C为CH3CH2OH,由B的球棍模型可知,B为苯,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为CH3CHCOOH,C与D酯化反应生成E,E为CH3CHCOOCH2CH3,
(1)A为CH2=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2BrCH2Br,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方程式为A为CH2=CH2+H2OCH3CH2OH,
故答案为:CH2BrCH2Br;CH2=CH2+H2OCH3CH2OH;
(2)A为CH2=CH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E为乙烷,烷烃的通式CnH2n+2,当n=4时,即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C;
(3)B为苯,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与高锰酸钾、溴水不反应,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NO2+H2O,
故答案为:B;
+HO﹣NO2+H2O;
(4)C与D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也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乙酸乙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等,注意根据结构模型推断有机物,注意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是关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实验题
27.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经查阅资料得知:2CH3CHO+O2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已知:E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F为高分子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B 羟基
D 羧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3)某学习小组设计物质B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根据图2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 BC
A.KCl
B.Na2O2C.MnO2D.Na2CO3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物质B的催化氧化产物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将所得的氧化产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现象为 产生砖红色沉淀
(4)实验室制取E经常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盛放浓硫酸,其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
②D中放 放饱和碳酸钠溶液 溶液,其作用是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③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除冷凝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④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液面上层有油状物生成
⑤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水分子中所含18O的化学方程式 CH3CO18OH+CH3CH2OHCH3COOC2H5+H218O .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氧化生成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可得D为CH3COOH,E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F为高分子化合物,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氧化生成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可得D为CH3COOH,E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状液体,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F为高分子化合物,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
(1)B为CH3CH2OH,D为CH3COOH,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羟基、羧基,
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在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中,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甲用于产生氧气,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可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装置乙用水浴加热产生乙醇蒸气,与氧氧混合,通过丙装置中的铜网作催化剂,丁装置用冷水冷却得到产物,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甲用于产生氧气,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可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故选BC;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铜网作催化剂,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书本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砖红色沉淀;
(4)E为CH3COOCH2CH3,根据题中实验室制取E的装置,
①制取乙酸乙酯时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所以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其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②D中放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放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③球形干燥管C可以防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④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液面上层有油状物生成,
故答案为:液面上层有油状物生成;
⑤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水分子中所含18O的化学方程为CH3CO18OH+CH3CH2OHCH3COOC2H5+H218O,
故答案为:CH3CO18OH+CH3CH2OHCH3COOC2H5+H218O.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及有机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即可解答该题,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变化为解题的关键,注意基本有机实验的记忆及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