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共18个题,每题3分,共54分)
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111
B.161
C.272
D.433
2.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 )
A.稀有金属材料
B.半导体材料
C.催化剂材料
D.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3.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元素X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的常见化学式为( )
A.XY
B.XY2
C.X2Y
D.XY3
4.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2O>HF>H2S
B.原子半径:Na>Mg>O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金属性:Na>Mg>Ca
6.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A.
B.
C.Cl:Cl
D.
7.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
A.Li
B.Si
C.Al
D.K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所有物质都含有共价键
D.均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9.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A.Na2O2
B.NaOH
C.BaCl2
D.CH4
10.下列情况会破坏共价键的是( )
A.氯化钠加热融化
B.氢氧化钠溶于水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D.酒精溶于水
11.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2XO3
B.HXO3
C.HXO
D.H2XO4
1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硅
B.磷
C.硫
D.氯
14.下列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
A.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15.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中,按稳定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H4>PH3>H2S>HCl
B.HF>HCl>HBr>HI
C.NH3>PH3>AsH3>HF
D.PH3>AsH3>H2S>HCl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O
B.H2O和NH3
C.CaF2和NaCl
D.CCl4和Na2
SO3
17.下列各组中互为同分异构的是( )
A.12C14C
B.O2
O3
C.SO2
SO3
D.CH3CH2COOH
与CH3COOCH3
1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C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CE溶液的方法同时获得C、E单质
C.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D.化合物AE与CE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二、非选择题(每空两分,共46分)
19.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0
⑩
(1)在这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符号是
(填元素符号),元素④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①⑥⑦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④和⑨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物质是
(填电子式)
(3)⑤和⑨能以
(填化学键类型)键结合形成
(填晶体类型)晶体,溶解时破坏
(填作用力类型).
(4)⑧和⑨离子的还原性比较⑧
⑨(填大于、小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更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0.现有①BaCl2
②金刚石
③镁
④Na2SO4
⑤干冰
⑥碘片
⑦SiO2
七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1)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2)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熔点最高的是 ,熔点最低的是 .
21.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B 、D 、E .
(2)写出B、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共18个题,每题3分,共54分)
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111
B.161
C.272
D.433
【考点】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质量数存在关系解答: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
【解答】解:原子中存在: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
则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72﹣161=111,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1.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原子的结构和组成,答题时注意两个关系: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 )
A.稀有金属材料
B.半导体材料
C.催化剂材料
D.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元素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较弱,常用于半导体材料,而稀有金属材料和催化剂材料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通常属于过渡金属.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性质知识,题目较为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3.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元素X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的常见化学式为( )
A.XY
B.XY2
C.X2Y
D.XY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是Na+、Y是O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是Na+、Y是O2﹣,要使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Y离子个数之比为2:1,所以其化学式为X2Y,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判断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题目难度不大.
4.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同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在减小,最高正价在增大,最低负极由硅的﹣4价升高为﹣1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则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7,所以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质子数越多,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越强,则原子半径在减小,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则最高正价在逐渐增大,故C正确;
D、最低负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硅到氯最外层电子数由4增加为7,最低负极从硅到氯负价从﹣4升高为﹣1,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2O>HF>H2S
B.原子半径:Na>Mg>O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金属性:Na>Mg>Ca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解答.
【解答】解:A.非金属性F>O>S,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2O>H2S,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则原子半径为Na>Mg>O,故B正确;
C.非金属性Cl>S>P,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为H3PO4<H2SO4<HClO4,故C错误;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性为Ca>Na>M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微粒性质的比较,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A.
B.
C.Cl:Cl
D.
【考点】电子式.
【分析】A、HCl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没有阴阳离子.
B、KCl是离子化合物,由K+和Cl﹣构成.
C、氯原子周围的孤对电子写漏掉了.
D、与C同理,氮原子与氢原子除共用电子对外,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没写出.
【解答】解:A.HCl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H与Cl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写成,故A错误;
B.氯化钾是离子化合物,钾离子的电子式为K+,氯离子的电子式为,所以氯化钾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Cl2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单质,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写成,故C错误;
D.NH3中N周围达8电子稳定结构,漏写了一对,写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子式的书写,易错.注意判断微粒间是通过得失电子,还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的;不要漏掉一些没有产加共用的电子对.
7.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
A.Li
B.Si
C.Al
D.K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本题根据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三个电子层分别为K、L、M,K层为2个电子,L层为8个电子,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可以得到M层为4个电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就可以判断出来.
【解答】解:三个电子层即为K、L、M,K层为2个电子,L层为8个电子,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M层为4个电子,一共14个电子,该原子为硅,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题意确定核外电子数,进而确定元素的名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所有物质都含有共价键
D.均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考点】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根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及存在的化学键判断.
【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所以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共价化合物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所以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中不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型题目方法是:找反面例子;如果能找出反例,说明该叙述错误;如果找不出反例,叙述就是正确的.
9.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A.Na2O2
B.NaOH
C.BaCl2
D.CH4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A不选;
B.NaOH中既有离子键有有共价键,故B不选;
C.BaCl2中,只有离子键,故C不选;
D.CH4中,只有C﹣H共价键,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注意把握化学键判断的一般规律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下列情况会破坏共价键的是( )
A.氯化钠加热融化
B.氢氧化钠溶于水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D.酒精溶于水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一般来说,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化学变化、电离中均破坏化学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NaCl发生电离,破坏离子键,故A不选;
B.NaOH发生电离,只破坏离子键,故B不选;
C.HCl发生电离,只破坏共价键,故C选;
D.酒精溶于水,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不大.
11.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如:S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位于ⅥA族、C最外层4个电子,位于ⅣA族,所以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ⅠA族.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族序数关系为: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则: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ⅠA族,属于ⅠA族元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2XO3
B.HXO3
C.HXO
D.H2XO4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分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根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确定最低负价,进而求得最高正价,得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所以X的最低负价是﹣3价,所以最高正价为+5价,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回答,难度较小.
1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硅
B.磷
C.硫
D.氯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元素自右到左非金属性减弱,据此回答.
【解答】解: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元素自右到左非金属性减弱,四种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所以非金属性:Cl>S>P>Si,则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比较基础,注意理解掌握元素周期律是关键.
14.下列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
A.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解答】解: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等角度,而单质的溶解性、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比较角度,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5.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中,按稳定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H4>PH3>H2S>HCl
B.HF>HCl>HBr>HI
C.NH3>PH3>AsH3>HF
D.PH3>AsH3>H2S>HCl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据此解答.
【解答】解:A.非金属性:Cl>S>P>Si,氢化物稳定性,HCl>H2S>PH3>SiH4,故A错误;
B.非金属性:F>Cl>Br>I,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N>P>As,氢化物稳定性,HF>NH3>PH3>AsH3,故C错误;
D.非金属性:Cl>S>P>As,氢化物稳定性,HCl>H2S>PH3>AsH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熟悉元素非金属性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O
B.H2O和NH3
C.CaF2和NaCl
D.CCl4和Na2
SO3
【考点】化学键.
【分析】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含有共价键,金属单质含有金属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铵根离子的为离子化合物.
【解答】解:A.NaCl和K2O都只含离子键,故A不选;
B.H2O和NH3中都只含共价键,故B不选;
C.CaF2和NaCl中都只含离子键,故C不选;
D.Na2SO3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而CCl4中只含共价键,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类型和化学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哪些元素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易形成共价键即可解答,该类题仍需注意铵盐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氯化铝只含共价键.
17.下列各组中互为同分异构的是( )
A.12C14C
B.O2
O3
C.SO2
SO3
D.CH3CH2COOH
与CH3COOCH3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据此根据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A.12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二者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O2、O3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SO2、SO3为S的两种氧化物,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CH3CH2COOH与CH3CO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等之间的区别,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C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CE溶液的方法同时获得C、E单质
C.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D.化合物AE与CE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A、B、C、D、E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C元素;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处于IA族,原子序数大于碳,则C为Na元素;D、E处于第三周期,D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同,则D为Al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A的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A为H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E为Cl元素.
【解答】解:A、B、C、D、E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C元素;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处于IA族,原子序数大于碳,则C为Na元素;D、E处于第三周期,D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同,则D为Al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A的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A为H元素,E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E为Cl元素.
A.B为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故A错误;
B.电解NaCl溶液得到氢气、氯气与氢氧化钠,电解熔融的NaCl得到钠与氯气,故B错误;
C.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C正确;
D.化合物HCl含有共价键,而NaCl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中学常见化学工业,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二、非选择题(每空两分,共46分)
19.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0
⑩
(1)在这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氩
(填元素名称),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符号是 Mg
(填元素符号),元素④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①⑥⑦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C
(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④和⑨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物质是
(填电子式)
(3)⑤和⑨能以 离子
(填化学键类型)键结合形成 离子
(填晶体类型)晶体,溶解时破坏 离子键
(填作用力类型).
(4)⑧和⑨离子的还原性比较⑧ 大于
⑨(填大于、小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更强的物质是 HClO4
(填化学式)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Mg,⑥为Al,⑦为Si,⑧为S,⑨为Cl,⑩为Ar,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元素④为F,原子序数为9,核外含有3个电子层,据此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3)二者形成的混合物为氯化镁,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溶解时破坏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4)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再根据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
【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Mg,⑥为Al,⑦为Si,⑧为S,⑨为Cl,⑩为Ar.
(1)稀有气体氩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Mg;
元素④为F,其原子序数为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①⑥⑦三种元素中,原子的电子层最少的为C,其原子半径最小,
故答案为:氩;Mg;F2;;C;
(2)非金属性F>Cl,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氧化物越稳定,故HF比HCl稳定,HF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1个F﹣H共价键,氟化氢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⑤为Mg,⑨为Cl,二者形成的混合物为氯化镁,氯化镁是以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氯化镁溶解时破坏的是离子键,
故答案为:离子;离子;离子键;
(4)⑧和⑨分别为S、Cl,非金属性:Cl>S,则离子还原性:⑧大于⑨;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最强的为:HClO4,
故答案为:大于;
HClO4.
【点评】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0.现有①BaCl2
②金刚石
③镁
④Na2SO4
⑤干冰
⑥碘片
⑦SiO2
七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1)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③ ,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①④ ,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⑤⑥ ,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②⑦ .
(2)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⑤⑥ ,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②⑦ ,熔点最高的是 ② ,熔点最低的是 ⑤ .
【考点】化学键.
【分析】(1)金属单质属于金属晶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2)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熔点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解答】解:(1)金属单质属于金属晶体,则Mg属于金属晶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所以BaCl2、Na2SO4属于离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所以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干冰和碘片;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所以属于原子晶体的是金刚石、SiO2;
故答案为:③;①④;⑤⑥;②⑦;
(2)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以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干冰和碘片;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则熔化破坏共价键的是金刚石和SiO2;熔点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点最高,由于金刚石中C﹣C键的键能大于SiO2中Si﹣O键的键能,所以金刚石的熔点高于二氧化硅,所以金刚石的熔点最高,干冰常温下为气体,所以熔点最低的是干冰;
故答案为:⑤⑥;②⑦;②;⑤.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晶体类型的判断和熔点的比较等知识点,注意把握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的辨别.
21.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B Mg 、D Si 、E P .
(2)写出B、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2H2O .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主族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4=4,则D为Si元素;元素均处于第三周期,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最外层电子数为8﹣3=5,则E为磷元素;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含有Al元素,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故有Na元素,则A为Na、C为Al,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则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1﹣3=7,则F为Cl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Mg,据此解答.
【解答】解:(1)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主族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4=4,则D为Si元素;元素均处于第三周期,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最外层电子数为8﹣3=5,则E为磷元素;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含有Al元素,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故有Na元素,则A为Na、C为Al,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则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1﹣3=7,则F为Cl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Mg,
故答案为:Mg;Si;P;
(2)B、F形成化合物为MgCl2,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常用化学用语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