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8: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解析: 由漫画中“经学难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答案: B
2.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说明林则徐对外国的政事关心考求,但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并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3.《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引言论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 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③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④学习西方优长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主张。③属于资产阶级的主张,应排除;由题干中“以夷款夷”可知①正确;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②④正确。
答案: C
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由“模仿……西方器物”可知学习西方科技,排除B、D两项,由“以新卫旧”“难以挣脱传统”可知符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口号,故C项正确。
答案: C
5.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  )
A.引进西学
B.引进先进社会制度
C.引进技术人才
D.引进先进办学理念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强调“中体西用”,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西学。
答案: A
6.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①②③都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
答案: A
7.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由题干中“1821~1861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清代以后的学术内容应是关注和研究西学,C项正确。清代的学术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明末清初思想曾反对过君主专制而主张开明君主制),A项错误;B项“长技”的表述太狭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事,且也不属于清代的学术,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8.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康有为不敢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
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D.幻想恢复到近代以前的社会
解析: 依据康有为的阶级属性判断,D项明显不正确。结合其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可判断A、B、C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9.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材料的核心意思为反对像法国一样的暴力、流血革命。A、B与题意相反,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内容,故A、B、D均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意一致,故选C。
答案: C
10.梁启超说:“自失香港、烧圆明园之后,感觉有发奋自强之必要……”梁启超致力于“发奋自强”事业的方法是(  )
A.宣传革命思想
B.投身变法运动
C.创办民主政党
D.投笔从戎
解析: 结合梁启超所代表的阶级及时代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解析: 本题以近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
答案: (1)①人物:林则徐;②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主张: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③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④材料四:变法图存。
(3)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①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相同:“君民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