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
(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4)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情况以及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了解和学习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师:讲笑话:一名学生看了一篇文章:“我家的屋旁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于是去找老师问:“这句话是否多余?”老师说:“这怎么能是多余的话呢?这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于是学生回去写作文时这样写道:“我家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老师的评语是:“废话!”
这里有什么可笑的事?应当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鲁迅的这篇文章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虽然今天读起来感到很幼稚,但在当时却是振聋发聩的。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由此导入新课。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
(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二、新文化运动:
1、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评价:
(1)进步性:①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①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②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③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堂小结: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两方面内容。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其中许多内容在必修一已经作了介绍,本课主要从思想史角度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教学反思: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着重要的联系,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