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9 08: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同步练习
1.
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答案:B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3.下图所示是近代某杂志第一卷的目录,对该期杂志评述正确的有(  )
①使用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②批判封建文化,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③盛赞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④提倡民主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图示所示是新文化运动的创刊杂志《青年杂志》(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故②④正确,选C项。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故①③错误。
答案:C
4.有评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肯定西方文化。结合所学知识,这应是新文化运动。
答案:D
5.
20世纪初,一时间,“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改良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新思想纷至沓来……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导致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
A.辛亥革命的刺激
B.西学东渐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后期)推动了社会主义等的传播,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4·深圳第一次调研)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只有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才能真正实现共和立宪,故B项正确。根据时间信息“1916年”排除C项(1924年)、D项(1918年)。陈独秀赞成民主共和制,
A项错误。
答案:B
7.(2015·扬州高二期末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材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问题:
(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答案:(1)旧道德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
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
1.(2014·惠州模拟)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  )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认为当时的国人风俗习惯比较落后,对选举、会议等属于国民的权利、义务不了解,这就迫切需要开启民智,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
答案:D
2.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建国初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可知当时对待西方文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这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倾向一致,故B项正确。
答案:B
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根据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此时文学革命已经形成高潮,A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感兴趣说明他受到
“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故选B项。
答案:B
4.(2015·广东四校期末联考)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和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表明陈独秀重视工人的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5.
(2015·临沂质检)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
6.
(2015·惠州第三次调研)下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
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
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
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
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白话文学”可知该学者谈论的对象是新文化运动,由“妄言”“文学益将堕落”可知他是反对该运动的,故A项正确。
答案:A
7.
(2015·扬州期末调研)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3)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答案:(1)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
(2)不同:文艺复兴:个人主义。新文化运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原因: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3)相似: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束缚。
(4)体现: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