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事实;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4.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材料一:“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②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③诱因:两广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青年洪秀全
人物扫描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次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同时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原道觉世训》
平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1)起义时间:
(2)起义地点:
(3)领导人:
(4)国号:
(5)军队:
1851.1.11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永安封王建制
攻克了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北王韦昌辉
定都天京
1、过程:
2、意义:
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攻占南京
情景剧:《天朝田亩制度》
旁白:1853年冬天某日,天京街头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甲、乙、丙在讨论: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
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可享福了。
甲、乙、丙(异口同声):真的?去看看。
农民甲:《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那我家五口人,三男
两女,我家岂不是可以分得五人的田地了。
农民丙:这上面还规定了,好田和差田要搭配分。你家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农民甲:管他呢,比以前没田好多了。5份田够我种了,不但吃穿不愁还能把多的拿去卖。
农民乙:你这种想法不对,你没看告示上规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
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统一管理。
农民甲:啊,还有这样的规定?辛辛苦苦多收了一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反而要上交?
这不是便宜其他人吗?算了,算了,还不如省省力气,种的粮够吃就行了。
农民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而且现在
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国梦兴的纲领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对于发动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积极作用;
结合情景剧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是否支持这一纲领?这个纲领能否成功推行?并说明你的原因?
②带有很大空想色彩,
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具有反封建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局限
《天朝田亩制度》特点:革命性、空想性
进步
天国梦兴的巩固措施——北伐、西征并举
找到太平军西征北伐的相关信息?
(1)时间:
(2)目的:
(3)结果:
1853年
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失败;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太平天国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争权夺利。
天王府复原图
材料一: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材料二: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材料三:洪秀全去探视东王杨秀清的病情时,坐的是64人抬的大轿。
天王宝座
·天京事变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1)政治上: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李秀成协同作战,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军事上: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自主学习,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衰落
(1)政治上,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内容
结果
评价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但未能反映农民的愿望,缺乏实行条件
(2)军事上,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失败
自主学习,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2)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3)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守城将士与敌人开展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3)历史意义:
(2)失败原因:
(1)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兴起:金田起义
对峙:定都天京
军事全盛:西征
衰落:安庆陷落
衰落:围困天京
覆灭:天京陷落
发展阶段
课堂小结: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发展:永安建制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针对的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
课堂小练
3.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A
D
4.拜上帝会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信仰盛行 B.拜上帝会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5.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C
B
课堂小练
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6.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 )
①平均分配土地 ②抗击外来侵略 ③实现“耕者有其田” 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A
8.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1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此歌谣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C
C
课堂小练
9.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11.《天朝田亩制》和《资政新篇》具有相一致的方面。正确表述是( )
A.体现反封建 B.反映广大农民迫切愿望 C.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D.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12.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人战略失误 B.农民阶级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自然灾害影响
C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