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1 20: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秋的声音》同步练习(三年级上册)
学生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字词闯关(拼音与生字)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yán liào (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 shàn zi ( ),shān ( ) 走了夏天的炎热。蟋蟀 zhèn dòng ( ) 翅膀,唱着离别的 gē yùn ( )。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 dīng níng ( ),飞向 liáo kuò ( ) 的南方。
2.词语理解与运用
“( )”的意思是反复地嘱咐。文中指大雁的叫声仿佛在嘱咐朋友们要做好准备。
“( )”在文中指秋风吹过田野时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吟唱丰收的歌曲。
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了秋风中树枝摇摆,黄叶纷纷飘落的景象。
3.发现声音之美
读一读,用“○”圈出课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如“唰唰”、“ ”),再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模拟声音的词语?写一写。
二、课文理解与鉴赏
1.内容梳理(整体感知)
诗歌中,作者听到了许多秋天的声音,它们来自大树、蟋蟀、大雁、秋风……还有一种声音藏在我们心里,需要用心去感受,它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2.修辞手法鉴赏
“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让大树和黄叶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读起来生动又亲切。
请从文中再找出一个运用了同样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3.深层次思考
为什么说“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三、拓展迁移与运用
仿写创编(学习表达与迁移)
听听,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仿照课文第1、2小节的样子,也来作一节诗吧!
示例:
听听,
秋的声音,
秋风掠过稻田,
“沙沙”,
那是稻谷欢唱的歌韵。
你的创作:
听听,
秋的声音,
(什么事物),
“(拟声词)”,
是(它怎么了)。
跨学科联系:画文相融
【美术】 选择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处声音描绘,为它配上一幅画。
【音乐】 尝试为你写的诗歌小段配上简单的节奏或旋律,读唱给家人听。
四、综合实践与探究
“秋日声音采集师”活动
任务: 走进公园、田野或校园,用心聆听,记录下你找到的“秋的声音”。
记录表:
序号我听到的声音(拟声词或描述)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它仿佛在说什么?1呼呼秋风天气变凉了,多穿衣服呀!2(示例)唰唰落叶大树妈妈,明年再见!34
分享: 和同学交流你的记录,看看谁的发现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