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铝、镁及其化合物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讲 铝、镁及其化合物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31 22:46:31

文档简介

第13讲 铝、镁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和用途。2.掌握工业提取铝、镁的一般方法。
考点一 铝及其化合物
1.铝元素的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铝单质
(1)物理性质
铝单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密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2Al+3Cl22AlCl3;

④2Al+2OH-+6H2O2[Al(OH)4]-+3H2↑;
⑤2Al+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
3.氧化铝——两性氧化物
4.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2Al(OH)3Al2O3+3H2O。
②Al(OH)3+3H+Al3++3H2O。
③Al(OH)3+OH-[Al(OH)4]-。
(3)Al(OH)3的制备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l3+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
②向含[Al(OH)4]-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Al(OH)4]-+CO2Al(OH)3↓+HC。
学生用书 第73页
③Al3+与[Al(OH)4]-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Al3++3[Al(OH)4]-4Al(OH)3↓。
5.明矾
(1)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属于复盐。
(2)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其中Al3+发生水解反应,产生Al(OH)3胶体,其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变澄清。
【正误判断】 
1.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
2.实验室可用氧化铝坩埚熔化NaOH、Na2CO3固体等 (  )
3.铝和酸反应时,氧化剂是酸,铝和碱反应时,氧化剂是碱 (  )
4.明矾可作净水剂,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
答案:1.× 2.× 3.× 4.×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分析
1.铝是中学化学学习阶段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的金属,就铝的这一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    。
(2)相同条件下,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    。
(3)相同条件下,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4)相同条件下,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答案:(1)1∶1 (2)1∶3 (3)3∶1 (4)A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得Al与H2的关系式均为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
(2)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NaOH~3H2,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3)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2的量相等,根据关系式得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4)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
2Al+6HCl2AlCl3+3H2↑
6 mol 3 mol
3×0.1 mol 0.15 mol
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5.4 g。
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1)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2)消耗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OH-)=3∶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 (1)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2)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则必定 (1)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HCl不足。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过量
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
2.(2024·广东高三下阶段考试)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Al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Al3++3H2O
B.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2Al3++3C+3H2O3CO2↑+2Al(OH)3↓
C.某主要成分为苛性钠、铝粉的管道疏通剂:2Al+2OH-+6H2O2[Al(OH)4]-+3H2↑
D.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答案:B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A正确;泡沫灭火器是碳酸氢钠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HC3CO2↑+Al(OH)3↓,故B错误;苛性钠与铝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故C正确;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水解:Al3++3H2OAl(OH)3(胶体)+3H+,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D正确。
3.(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元素的分类观、转化观,下图是Al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学生用书 第74页
A.反应③④⑤⑥⑦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⑥所加试剂可能相同
C.物质类别处“ ”代表四羟基合铝酸盐
D.反应④⑤均可以通过加入盐酸实现转化
答案:B
解析:根据“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Al,b为Al2O3,c为铝盐,e为Al(OH)3,c与d,d与e可以相互转化,则d为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③是铝盐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盐,其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H)4]-,反应④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铝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4]-+4H+Al3++4H2O,反应⑥是铝盐转化为碱,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反应⑦是碱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上述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反应①是铝转化为铝盐,加酸可以实现转化,反应⑥是铝盐转化为氢氧化铝,加入碱实现转化,两反应所加试剂不可能相同,故B错误;根据“价-类”二维图可知,d为四羟基合铝酸盐,故C正确;反应④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铝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4]-+4H+Al3++4H2O,反应⑤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碱,离子方程式为[Al(OH)4]-+H+Al(OH)3↓+H2O均可以通过加酸实现转化,故D正确。
铝及其化合物制备的工艺流程
4.(2024·广西南宁二模)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和少量不溶于碱性溶液的物质)为原料制取明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溶”步骤中有H2产生
B.“沉铝”步骤所得滤液呈酸性
C.用浓硫酸配制9 mol/L H2SO4溶液,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K2SO4
答案:B
解析: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不溶于碱的杂质,可选择浓NaOH溶解,得到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并通过过滤除去不溶于碱的杂质,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l(OH)4]-水解生成Al(OH)3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铝溶液,添加K2SO4溶液后蒸发浓缩并冷却结晶得到明矾晶体。碱溶过程中发生的是NaOH和Al的反应,即:2Al+2NaOH+6H2O2Na[Al(OH)4]+3H2↑,A正确;由分析可知,“沉铝”步骤有Al(OH)3和Na2CO3生成,所得滤液呈碱性,B错误;用浓硫酸配制9 mol/L H2SO4溶液,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由分析可知,“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K2SO4,D正确。
5.(2024·河北唐山模拟预测)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铝氢化钠(NaAlH4)的一种工业流程如图(已知二氧化硅在“碱溶”时生成硅酸钠沉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提高“碱溶”效率,在“碱溶”前对铝土矿进行粉碎
B.“反应Ⅰ”的部分化学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相同
C.“电解Ⅱ”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CO2↑+4HC
D.“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
答案:B
解析: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铝土矿加氢氧化钠,Al2O3、SiO2分别与之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硅酸钠沉淀,过滤出Fe2O3、Na2SiO3,滤液中加碳酸氢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电解碳酸钠溶液,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生成氧气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循环到“碱溶”、“反应Ⅰ”利用,氢氧化铝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融熔氧化铝生成金属铝,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氯化钠。在“碱溶”前对铝土矿进行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碱溶”效率,故A正确;“反应Ⅰ”是[Al(OH)4]-+HCAl(OH)3↓+C+H2O,与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电解Ⅱ”是电解碳酸钠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CO2↑+4HC,故C正确;“反应Ⅲ”是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故D正确。
  含铝杂质的提纯方法归类:利用Al、Al2O3、Al(OH)3可溶于强碱的特性,可除去许多物质中的含铝杂质,如: (1)Mg(Al):加足量NaOH溶液; (2)Fe2O3(Al2O3):加足量NaOH溶液; (3)Mg(OH)2[Al(OH)3]:加足量NaOH溶液; (4)Mg2+(Al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再加酸充分溶解。
锌、铍的两性化合物
6.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C.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D.BeCl2溶液的 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铝、铍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eCl2和AlCl3均是共价化合物;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残留物为Na2BeO2;BeCl2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的pH<7,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残留物是BeO。
7.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均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但是Al(OH)3不溶于氨水,而Zn(OH)2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NaOH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学生用书 第75页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可以鉴别的是    (填序号)。
①Al2(SO4)3和NaOH
②Al2(SO4)3和氨水
③ZnSO4和NaOH
④ZnSO4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解释实验室不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锌的原因:      
       。
答案:(1)[Al(OH)4]- (2)Zn+2OH-+2H2O[Zn(OH)4]2-+H2↑ (3)①③④ (4)Al3++3NH3·H2OAl(OH)3↓+3N 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Zn(OH)2可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Zn(NH3)4]2+,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考点二 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存在:镁蕴藏量丰富,在宇宙中含量第八,在地壳中含量丰度2%。
含镁矿物主要来自白云岩[CaMg(CO3)2]、菱镁矿(MgCO3)、水镁矿[Mg(OH)2]、光卤石(KCl·MgCl2·6H2O)和橄榄石[(Mg,Fe)2SiO4]等。海水、天然盐湖水也是含镁丰富的资源。
2.镁的物理性质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硬度均较小,熔点较低,有良好的导电、传热和延展性。
3.镁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2Mg+O22MgO。(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2)与氮气反应:3Mg+N2Mg3N2。(镁在空气中燃烧得到MgO和Mg3N2的混合物)
(3)与盐酸(或硫酸)反应:Mg+2H+Mg2++H2↑。
(4)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5)与盐溶液反应,如与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2+Mg2++Cu。
(6)与水反应:Mg+2H2OMg(OH)2+H2↑。
4.镁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镁:白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属于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
(2)氢氧化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中强碱,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镁,能发生反应MgCO3+H2OMg(OH)2+CO2↑,镁元素在水垢中的存在形式是Mg(OH)2。
5.镁的用途
(1)镁单质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2)镁合金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3)氧化镁用于制耐高温材料;氢氧化镁用作阻燃剂。
(4)冶金工业上镁单质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微思考】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通过结晶、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填化学式)。
(2)怎样使MgCl2·6H2O失去结晶水得到MgCl2?       。
(3)上述工艺流程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4)写出电解熔融MgCl2的电极反应式:             。
提示:(1)NaCl (2)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 (3)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4)阳极:2Cl——2e-Cl2↑ 阴极:Mg2++2e-Mg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2024·浙江舟山三模)关于镁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镁着火,可以用CO2灭火
B.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C.镁可以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
D.镁可以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A
解析:镁能够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所以镁条着火不可以用CO2灭火,A错误;镁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导电的金属,B正确;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C正确;镁的活泼性很强,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D正确。
学生用书 第76页
2.Mg与Br2反应可生成具有强吸水性的MgBr2,该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MgBr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冷却水进口
B.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挥发出的溴蒸气
C.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D.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因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答案:B
解析: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方向为下进上出,则a为冷却水进口,故A正确;MgBr2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制备无水MgBr2,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则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但无水CaCl2不能吸收溴蒸气,故B错误;制取MgBr2的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时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烧瓶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故C正确;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可将镁氧化为副产物MgO而阻碍反应的进行,故D正确。
镁及其化合物制备工艺流程
3.(2024·山东潍坊二模)以水泥厂的废料(主要成分为MgO,含少量MnO、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MnO+H2SO4Mn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提高酸浸速率,可使用浓硫酸
B.试剂X可以是MgSO4
C.滤渣为Al(OH)3、Fe(OH)3、SiO2
D.操作a所得滤液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水泥厂的废料(主要成分为MgO,还有少量MnO、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制取MgSO4·7H2O,废料加入足量稀硫酸,MnO、Fe2O3、FeO、Al2O3、MgO都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对应的硫酸盐,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同时使锰离子转化为MnO2沉淀,再加入氧化镁等物质调节溶液的pH值,除去锰离子、铁离子、铝离子,过滤,将滤液进行一系列操作得到MgSO4·7H2O。浓硫酸中主要含硫酸分子,c(H+)较小,不能提高浸取速率,故A错误;试剂X为氧化镁或碳酸镁,不能为MgSO4,故B错误;滤渣为Al(OH)3、Fe(OH)3、SiO2、MnO2,故C错误;操作a是从溶液中经过一系列过程得到晶体,过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镁,为了提高原料中镁的利用率,操作a所得滤液可循环利用,故D正确。
4.(2024·北京高三阶段考试)为模拟海水制备MgO的工业过程,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碳酸氢钠等试剂配成模拟海水,制得了MgO,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ⅰ.模拟海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如下表:
离子 Na+ Mg2+ Ca2+ Cl- HC
c/(mol·L-1)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ⅱ.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ⅲ.实验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ⅳ.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Ca2+已完全沉淀
C.滤液N中Mg2+、Ca2+均已完全沉淀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①中n(NaOH)=0.001 mol,n(OH-)=0.001 mol,依据离子反应“先中和、后沉淀、再其他”的反应规律,当1 L模拟海水中加入0.001 mol NaOH时,OH-恰好与HC完全反应:OH-+HCC+H2O,生成0.001 mol C,由于Ksp(CaCO3)<Ksp(MgCO3),生成的C与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沉淀物X为CaCO3,A正确;①中C只有0.001 mol,反应生成CaCO3所消耗的Ca2+也只有0.001 mol,滤液中还剩余c(Ca2+)=0.010 mol·L-1,所以滤液M中同时存在着Ca2+和Mg2+,B错误;②中加入NaOH固体,调至pH=11时,此时滤液中c(OH-)=1×10-3 mol·L-1,则Ca(OH)2的离子积为c(Ca2+)×c2(OH-)=1×10-8<Ksp[Ca(OH)2],无Ca(OH)2生成,Mg(OH)2的离子积为c(Mg2+)×c2(OH-)=5×10-8>Ksp[Mg(OH)2],有Mg(OH)2沉淀生成,又由于Ksp[Mg(OH)2]=c(Mg2+)×c2(OH-)=5.6×10-12,c(Mg2+)=5.6×10-6<10-5,无剩余,滤液N中不存在Mg2+,故C错误;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则n(NaOH)=0.105 mol,与0.05 mol Mg2+反应:Mg2++2OH-Mg(OH)2↓,生成0.05 mol Mg(OH)2,剩余0.005 mol OH-,Ca(OH)2的离子积:c(Ca2+)×c2(OH-)=0.010×(0.005)2=2.5×10-7<Ksp[Ca(OH)2],所以无Ca(OH)2沉淀析出,沉淀物Y为Mg(OH)2,故D错误。
1.正误判断
(1)(2024·浙江6月选考)Al(OH)3呈两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
(2)(2024·贵州卷)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是因为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  )
(3)(2024·甘肃卷)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  )
(4)(2023·辽宁卷)冶炼镁:2MgO(熔融)2Mg+O2↑ (  )
答案:(1)× (2)√ (3)× (4)×
2.(2024·广东卷)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学生用书 第77页
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
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
答案:B
解析: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此时a为Mg,e为Mg(OH)2,即f为镁盐,a→f的反应有多种,可能为Mg+2HClMgCl2+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能为Mg+Cl2MgCl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e能转化为d,此时e为白色沉淀Fe(OH)2,d为红褐色沉淀Fe(OH)3,说明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故B正确;c的饱和溶液可能是铁盐也可能是铝盐,故加热c的饱和溶液,不一定得到红棕色分散系,故C错误;假设b为Al2O3,即d为Al(OH)3,c为铝盐,Al2O3、Al(OH)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铝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Al,位于周期表p区;假设b为Fe2O3,即d为Fe(OH)3,c为铁盐,Fe2O3、Fe(OH)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铁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Fe,位于周期表d区,故D错误。
3.(2020·山东卷)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l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出镁的反应为MgO+2NH4ClMgCl2+2NH3↑+H2O
B.“浸出”和“沉镁”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答案:B
解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与MgO反应,相当于MgO促进了氯化铵的水解,生成氨气,A项正确;NH3·H2O易分解,故沉镁时温度不可太高,B项错误;由流程图可知氨气可循环使用,沉镁过程中产生氯化铵,故氯化铵也可循环使用,C项正确;浸出过程中产生Fe(OH)3和Al(OH)3,沉镁过程中加氨水调节pH产生Mg(OH)2,利用三种离子氢氧化物Ksp的不同,使其先后沉淀而分离,D项正确。
4.(海南卷节选)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    (填字母)。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沉淀B的化学式为       ;
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             。
答案:(1)d (2)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
解析:(3)滤液A中铝元素以[Al(OH)4]-形式存在,与溶液中HC发生反应:[Al(OH)4]-+HCAl(OH)3↓+C+H2O,故沉淀B为Al(OH)3,明矾溶于水时,KAl(SO4)2K++Al3++2S,Al3++3H2OAl(OH)3+3H+,使溶液呈弱酸性。
课时测评13 铝、镁及其化合物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河北衡水期中)下列转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Al(OH)3→Al2O3 B.Al2O3→Al(OH)3
C.Al→[Al(OH)4]- D.Al3+→Al(OH)3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A不符合题意;氧化铝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B符合题意;Al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Al(OH)4]-,C不符合题意;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D不符合题意。
2.(2024·浙江模拟预测)铝是生活中重要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与NaOH混合固体可用于疏通管道
B.常温下不能与O2发生反应
C.铝合金的硬度一定比纯铝小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Cl3制备金属铝
答案:A
解析: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用于疏通管道,A正确;Al常温下可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B错误;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C错误;AlCl3为共价化合物,融熔态不导电,因此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2O3制备金属铝,D错误。
3.(2024·浙江三模)明矾[KAl(SO4)2·12H2O]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属于复盐
B.明矾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可以生成CO2气体
C.明矾大晶体的培养可以通过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D.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了氢氧化铝沉淀
答案:D
解析:明矾含有铝离子和钾离子两种阳离子,属于复盐,A正确;明矾溶液中含有Al3+,Al3+和碳酸氢钠溶液会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反应生成CO2气体,B正确;选用形状较为规则的小明矾晶体作晶核,更有利于晶体的完美析出,C正确;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D错误。
4.(2025·山西大同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AlCl3(aq)Al(s)Na[Al(OH)4](aq)
B.MgCl2(aq)Mg(OH)2(s)MgO(s)
C.Fe2O3(s)Fe(s)FeCl2
D.Mg2(OH)2CO3MgCl2(aq)Mg
答案:B
解析:电解氯化铝溶液无法得到Al,A错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B正确;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C错误;电解熔融的MgCl2制取金属镁,D错误。
5.(2024·广东模拟预测)Mg3N2常用于制备其它超硬、耐高温的氮化物,实验室通过CuO氧化NH3制得N2,然后与镁反应得到Mg3N2。已知Mg+2NH3Mg(NH2)2+H2,Mg3N2是一种浅黄色粉末,易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为浓氨水
B.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点燃E处酒精灯
C.装置D的作用只是干燥N2
D.取反应后装置E所得固体少许,滴入蒸馏水,可检验是否有Mg3N2
答案:C
解析:装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流入烧瓶中与CaO接触会产生NH3,A正确;实验进行时应先点燃C处的酒精灯,等产生的较纯的N2进入E中时再点燃E中酒精灯,B正确;装置D中浓硫酸吸收的是N2中的水蒸气和氨气,因此不只有干燥氮气的作用,C错误;取反应后装置E所得固体少许,滴入蒸馏水,Mg3N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若闻到刺激性气味,则有Mg3N2,D正确。
6.(2024·广东佛山二模)部分含Mg或含Al物质的类别与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不能与H2O反应生成d或g
B.b和e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可存在a→f→g→e→a的循环转化关系
D.直接加热蒸干c或f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
答案:A
解析:由题图知,a为Al或Mg,b为MgO,e为Al2O3,c为MgCl2,f为AlCl3,d为Mg(OH)2,g为Al(OH)3。Mg能与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Mg(OH)2,A错误;MgO和Al2O3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B正确;存在Al→AlCl3→Al(OH)3→Al2O3→Al的循环转化关系,C正确;由于MgCl2或AlCl3均会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直接加热蒸干MgCl2或AlCl3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D正确。
7.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醋酸铵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B.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Cl-)<2c(Mg2+)+c(N)
C.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H3
D.实验1和实验4表明Cl-对Mg与H2O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答案:D
解析:A项,加热条件下,Mg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反应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正确;B项,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2c(Mg2+)+c(N)+c(H+),溶液呈碱性:c(OH-)>c(H+),则c(Cl-)<2c(Mg2+)+c(N),正确;C项,实验3中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与OH-反应生成NH3,正确;D项,实验1和实验4对比可知,NaCl对Mg与H2O的反应有促进作用,起作用的离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Na+,错误。
8.(2023·北京卷)一种分解氯化铵实现产物分离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b、d代表MgO或Mg(OH)Cl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分别是HCl、NH3
B.d既可以是MgO,也可以是Mg(OH)Cl
C.已知MgCl2为副产物,则通入水蒸气可减少MgCl2的产生
D.等压条件下,反应①、②的反应热之和小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
答案:C
解析:NH4Cl分解的产物是NH3和HCl,分解得到的HCl与MgO反应生成Mg(OH)Cl,Mg(OH)Cl又可以分解得到HCl和MgO,则a为NH3,b为Mg(OH)Cl,c为HCl,d为MgO,A、B错误;C项,MgCl2可以水解生成Mg(OH)Cl,通入水蒸气可以减少MgCl2的生成,正确;D项,反应①和反应②相加即为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等压条件下,反应①、反应②的反应热之和等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错误。
9.(2024·安徽安庆一模)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制备MgO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为SiO2
B.步骤(Ⅱ)发生的反应有2个
C.步骤(Ⅲ)操作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D.滤液Y中加入足量氨水可得到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菱镁矿中加入盐酸,SiO2不与盐酸反应,则滤渣为SiO2,滤液X中加入足量NaOH,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四羟基合铝酸钠,滤液Y为四羟基合铝酸钠、NaOH和NaCl混合液,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由分析可知,A正确;滤液X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至少有3个,B错误;步骤(Ⅲ)灼烧在坩埚中进行,C错误;滤液Y主要成分为Na[Al(OH)4],加入足量氨水无法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10.(2024·福建泉州期中)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淀Ⅰ主要成分为SiO2
B.溶液Ⅱ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Al(OH)4]-、Cl-、OH-
C.溶液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2CO3
D.沉淀Ⅲ转化为氧化铝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铝土矿加入盐酸,氧化铝和氧化铁都可以溶解,二氧化硅不溶解,所以沉淀Ⅰ为二氧化硅,溶液Ⅰ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溶液Ⅱ主要成分为四羟基合铝酸钠,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沉淀。沉淀Ⅰ为二氧化硅,A正确;溶液Ⅱ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正确;溶液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C错误;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为分解反应,D正确。
11.(2025·浙江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 ℃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来,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Ⅱ,反应的方程式是MgO+2NH4Cl+H2OMgCl2+2NH3·H2O
B.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C.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D.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可能是结晶时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部分生成碱式氯化镁
答案:B
解析: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700 ℃高温煅烧MgCO3、Mg(OH)2分解,加入氯化铵溶液,只能与MgO反应,再将氨气蒸发出来,再进行过滤即可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Ⅱ,反应的方程式是MgO+2NH4Cl+H2OMgCl2+2NH3·H2O,故A正确;因为加入的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只能与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所以不能先过滤,否则氧化镁损耗很大,故B错误;氯化铵水解方程式为NH4Cl+H2ONH3·H2O+HCl,氧化镁和HCl反应,蒸氨即NH3·H2O分解,平衡向右移动,HCl 浓度变大,促进了氧化镁的溶解,故C正确;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可能是结晶时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部分生成碱式氯化镁,故D正确。
12.(2024·广西贺州一模)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向Ga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稀氨水,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B.向Na[Al(OH)4]和Na[Ga(OH)4]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可知酸性:Al(OH)3<Ga(OH)3
C.金属镓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Ga(OH)4]和H2
D.步骤二中不能通入过量的CO2的理由是[Ga(OH)4]-+CO2Ga(OH)3↓+HC
答案:A
解析: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则其氢氧化物不会溶于弱碱氨水,向Ga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氨水,有Ga(OH)3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A错误;适量二氧化碳可以制取氢氧化铝,却无法得到Ga(OH)3,说明氢氧化铝酸性比氢氧化镓弱,B正确;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所以金属镓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Ga(OH)4]和氢气,C正确;碳酸溶液为酸性,所以步骤二中不能通入过量的CO2是因为过量CO2会和Na[Ga(OH)4]发生反应生成Ga(OH)3沉淀,[Ga(OH)4]-+CO2Ga(OH)3↓+HC,D正确。
13.(14分)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含少量的Fe)既可制取AlCl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AlCl3溶液,并用AlCl3溶液溶解一定量的碳酸钙形成溶液,再用氨水沉淀,然后煅烧沉淀制备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已知AlCl3易水解,易升华。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       。
(2)为了防止蒸气凝华堵塞导管,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点)。
(3)装置B中的溶液溶解碳酸钙时,要控制碳酸钙和AlCl3的量>12∶14,其原因是  
       。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处理过的铝箔、NaOH溶液、硫酸溶液。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处理过的铝箔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②过滤;③    (填字母,下同);④    ;⑤    ;⑥    ;⑦    ;⑧过滤、洗涤、干燥。
a.冷却结晶 b.过滤、洗涤 c.滤液用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d.沉淀中不断加入硫酸,至恰好溶解 e.蒸发浓缩
(5)为了分析废铝箔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5.000 g废铝箔,先将其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为Fe2+,并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然后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0.00 mL标准溶液。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废铝箔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Cl+5Cl-+6H+3Cl2↑+3H2O
(2)加粗导管、缩短导管长度、加热导管(写出一点即可)
(3)防止氨水沉淀时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造成损失
(4)c b d e a
(5)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溶液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480%
解析:(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5Cl-+6H+3Cl2↑+3H2O。(2)由题意可知氯化铝蒸气凝华易堵塞导管,则加粗导管、缩短导管长度、加热导管可以防止蒸气凝华堵塞导管。(3)装置B中的氯化铝溶液溶解碳酸钙时,要控制碳酸钙和AlCl3的量,否则钙离子会与氨水反应生成微溶的、不易分解的氢氧化钙,影响七铝十二钙的产率。(4)由题意可知,制备硫酸铝晶体的操作为称取一定质量的处理过的铝箔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硫酸,调节pH在4~10,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硫酸,至恰好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5)亚铁离子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反应时,再滴入标准溶液,溶液会变为浅紫色,则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溶液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5Fe2+~Mn,由滴定消耗20.00 mL 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可知,废铝箔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80%。
14.(10分)氯化镁是重要的无机材料,在常温下易吸湿,可溶于水和乙醇。某兴趣小组以海水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
实验1 制备MgCl2·6H2O晶体
以海水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晶体。
(1)除去海水中不溶性杂质常用的实验操作是    (填名称)。
(2)从氯化镁溶液中析出MgCl2·6H2O晶体的结晶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实验2 样品中MgCl2·6H2O晶体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实验1制得的MgCl2·6H2O晶体a g于锥形瓶中,加去离子水溶解,依次加入一定量三乙醇胺、NH3-NH4Cl缓冲溶液,摇匀,滴入铬黑T指示剂,用0.020 00 mol·L-1 EDTA(用H2Y2-表示)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为V mL。
已知:①0.020 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的pH约为5,指示剂铬黑T使用的适宜pH范围为8~11,NH3-NH4Cl缓冲溶液pH约为10。
②滴定原理:Mg2++H2Y2-MgY2-+2H+。
(3)该实验中使用的滴定管是    (填“甲”或“乙”)。
(4)NH3-NH4Cl缓冲溶液的作用是             。
(5)样品中Mg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    。
实验3 制备无水氯化镁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准确称取一定质量MgCl2·6H2O晶体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
(6)A装置的作用是       。
(7)某同学在实验前后测得玻璃管B减重m1 g,干燥管C增重m2 g,m1>m2,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过滤 (2)降温结晶 (3)甲 (4)控制溶液的pH为8~11 (5)×100% (6)干燥氯化氢气体 (7)MgCl2·6H2OMgO+2HCl+5H2O[或MgCl2·6H2OMg(OH)Cl+HCl+5H2O或MgCl2·6H2OMg(OH)2+2HCl+4H2O]
解析:(2)为降低水解程度,从氯化镁溶液中析出MgCl2·6H2O晶体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3)EDTA标准溶液pH约为5,呈酸性,应选用酸式滴定管,故使用的滴定管是甲。(5)根据反应Mg2++H2Y2-MgY2-+2H+,可计算样品中MgCl2·6H2O的质量分数。(6)HCl抑制晶体水解,A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化氢气体。(共96张PPT)
第13讲 铝、镁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和用途。
2.掌握工业提取铝、镁的一般方法。
课时测评
内容索引
考点一 铝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铝及其化合物
1.铝元素的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______的金属元素,全部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铝单质
(1)物理性质
铝单质是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密度较____,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必备知识 整合
最多
化合态
银白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2Al+3Cl22AlCl3;

④2Al+2OH-+6H2O2[Al(OH)4]-+3H2↑;
⑤2Al+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
4Al+3O32Al2O3
钝化
2Al+6H+2Al3++3H2↑
3.氧化铝——两性氧化物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3H2O
2[Al(OH)4]-
2Al2O3(熔融)
4Al+3O2
4.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OH)3Al2O3+3H2O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H)4]-
(3)Al(OH)3的制备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l3+与氨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含[Al(OH)4]-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l3+与[Al(OH)4]-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3++3NH3·H2OAl(OH)3↓+3N
[Al(OH)4]-+CO2Al(OH)3↓+HC
Al3++3[Al(OH)4]-4Al(OH)3↓
5.明矾
(1)明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复盐。
(2)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
K++Al3++2S,其中Al3+发生水解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__,其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变澄清。
KAl(SO4)2·12H2O
Al(OH)3胶体
1.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
2.实验室可用氧化铝坩埚熔化NaOH、Na2CO3固体等 (  )
3.铝和酸反应时,氧化剂是酸,铝和碱反应时,氧化剂是碱 (  )
4.明矾可作净水剂,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
正误判断
×
×
×
×
考向1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分析
1.铝是中学化学学习阶段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的金属,就铝的这一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    。
关键能力 提升
1∶1
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得Al与H2的关系式均为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
(2)相同条件下,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    。
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NaOH~3H2,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1∶3
(3)相同条件下,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2的量相等,根据关系式得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3∶1
(4)相同条件下,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A
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
2Al+6HCl2AlCl3+3H2↑
6 mol 3 mol
3×0.1 mol 0.15 mol
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5.4 g。
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1)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2)消耗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OH-)=3∶1。
解题指导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
(1)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2)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则必定
(1)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HCl不足。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过量
解题指导
考向2 铝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
2.(2024·广东高三下阶段考试)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Al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Al3++3H2O
B.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2Al3++3C+3H2O3CO2↑+2Al(OH)3↓
C.某主要成分为苛性钠、铝粉的管道疏通剂:2Al+2OH-+6H2O2[Al(OH)4]-+3H2↑
D.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A正确;泡沫灭火器是碳酸氢钠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HC3CO2↑+Al(OH)3↓,故B错误;苛性钠与铝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故C正确;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水解:Al3++3H2OAl(OH)3(胶体)+3H+,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D正确。
3.(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元素的分类观、转化观,下图是Al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③④⑤⑥⑦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⑥所加试剂可能相同
C.物质类别处“ ”代表四羟基合铝酸盐
D.反应④⑤均可以通过加入盐酸实现转化

根据“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Al,b为Al2O3,
c为铝盐,e为Al(OH)3,c与d,d与e可以相互
转化,则d为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③是铝盐
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盐,其离子方程式为Al3+
+4OH-[Al(OH)4]-,反应④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铝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4]-+4H+Al3++4H2O,反应⑥是铝盐转化为碱,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反应⑦是碱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上述反应均为
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反应①是铝转化为
铝盐,加酸可以实现转化,反应⑥是铝盐转
化为氢氧化铝,加入碱实现转化,两反应所
加试剂不可能相同,故B错误;根据“价-
类”二维图可知,d为四羟基合铝酸盐,故
C正确;反应④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铝盐,离子方程式为[Al(OH)4]-+4H+Al3++4H2O,反应⑤是四羟基合铝酸盐转化为碱,离子方程式为[Al(OH)4]-+H+Al(OH)3↓+H2O均可以通过加酸实现转化,故D正确。
考向3 铝及其化合物制备的工艺流程
4.(2024·广西南宁二模)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和少量不溶于碱性溶液的物质)为原料制取明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溶”步骤中有H2产生
B.“沉铝”步骤所得滤液呈酸性
C.用浓硫酸配制9 mol/L H2SO4溶液,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K2SO4

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不溶于碱的杂质,可选择浓NaOH溶解,得到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并通过过滤除去不溶于碱的杂质,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l(OH)4]-水解生成Al(OH)3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铝溶液,添加K2SO4溶液后蒸发浓缩并冷却结晶得到明矾晶体。碱溶过程中发生的是NaOH和Al的反应,即:2Al+2NaOH+6H2O2Na[Al(OH)4]+3H2↑,A正确;由分析可知,“沉铝”步骤有Al(OH)3和Na2CO3生成,所得滤液呈碱性,B错误;用浓硫酸配制9 mol/L H2SO4溶液,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由分析可知,“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K2SO4,D正确。
5.(2024·河北唐山模拟预测)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铝氢化钠(NaAlH4)的一种工业流程如图(已知二氧化硅在“碱溶”时生成硅酸钠沉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提高“碱溶”效率,在“碱溶”前对
铝土矿进行粉碎
B.“反应Ⅰ”的部分化学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
原理相同
C.“电解Ⅱ”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CO2↑+4HC
D.“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

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
Fe2O3等杂质。铝土矿加氢氧化钠,
Al2O3、SiO2分别与之反应生成四羟
基合铝酸钠、硅酸钠沉淀,过滤出
Fe2O3、Na2SiO3,滤液中加碳酸氢
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电解碳酸钠溶液,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生成氧气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循环到“碱溶”、“反应Ⅰ”利用,氢氧化铝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融熔氧化铝生成金属铝,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
氯化钠。在“碱溶”前对铝土矿进行粉
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碱溶”
效率,故A正确;“反应Ⅰ”是[Al(OH)4]-
+HCAl(OH)3↓+C+H2O,
与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电解Ⅱ”是电解碳酸钠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CO2↑+4HC,故C正确;“反应Ⅲ”是氯化铝和NaH反应生成NaAlH4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故D正确。
  含铝杂质的提纯方法归类:利用Al、Al2O3、Al(OH)3可溶于强碱的特性,可除去许多物质中的含铝杂质,如:
(1)Mg(Al):加足量NaOH溶液;
(2)Fe2O3(Al2O3):加足量NaOH溶液;
(3)Mg(OH)2[Al(OH)3]:加足量NaOH溶液;
(4)Mg2+(Al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再加酸充分溶解。
题后归纳
考向4 锌、铍的两性化合物
6.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C.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D.BeCl2溶液的 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由题意得,铝、铍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eCl2和AlCl3均是共价化合物;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残留物为Na2BeO2;BeCl2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的pH<7,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残留物是BeO。
7.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均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但是Al(OH)3不溶于氨水,而Zn(OH)2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NaOH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l(OH)4]-
Zn+2OH-+2H2O
[Zn(OH)4]2-+H2↑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可以鉴别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Al2(SO4)3和NaOH ②Al2(SO4)3和氨水
③ZnSO4和NaOH ④ZnSO4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解释实验室不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③④
Al3++3NH3·H2O
Al(OH)3↓+3N
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Zn(OH)2可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Zn(NH3)4]2+,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可溶性
返回
考点二
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存在:镁蕴藏量丰富,在宇宙中含量第___,在地壳中含量丰度2%。
含镁矿物主要来自白云岩[CaMg(CO3)2]、菱镁矿(MgCO3)、水镁矿[Mg(OH)2]、光卤石(KCl·MgCl2·6H2O)和橄榄石[(Mg,Fe)2SiO4]等。海水、天然盐湖水也是含镁丰富的资源。
2.镁的物理性质
具有______色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硬度均较____,熔点较____,有良好的导____、传____和______性。
必备知识 整合

银白




延展
3.镁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2Mg+O22MgO。(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物质)
(2)与氮气反应:3Mg+N2Mg3N2。(镁在空气中燃烧得到MgO和Mg3N2的混合物)
(3)与盐酸(或硫酸)反应:Mg+2H+Mg2++H2↑。
(4)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5)与盐溶液反应,如与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2+Mg2++Cu。
(6)与水反应:Mg+2H2OMg(OH)2+H2↑。
4.镁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镁:白色粉末状固体,____溶于水,属于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
(2)氢氧化镁:白色固体,____溶于水,中强碱,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碱性氧化物

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镁,能发生反应MgCO3+H2OMg(OH)2+CO2↑,镁元素在水垢中的存在形式是Mg(OH)2。
特别提醒
5.镁的用途
(1)________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2)________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3)________用于制耐高温材料;氢氧化镁用作阻燃剂。
(4)冶金工业上________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镁单质
镁合金
氧化镁
镁单质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通过结晶、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填化学式)。
(2)怎样使MgCl2·6H2O失去结晶水得到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工艺流程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
(4)写出电解熔融MgCl2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Cl
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阴极:Mg2++2e-Mg
阳极:2Cl——2e-Cl2↑ 
考向1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2024·浙江舟山三模)关于镁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镁着火,可以用CO2灭火
B.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C.镁可以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
D.镁可以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关键能力 提升

镁能够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所以镁条着火不可以用CO2灭火,A错误;镁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导电的金属,B正确;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C正确;镁的活泼性很强,与盐酸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D正确。
2.Mg与Br2反应可生成具有强吸水性的MgBr2,该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MgBr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冷却水进口
B.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挥发出的溴蒸气
C.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D.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因为副产物MgO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冷凝管内冷凝水的
方向为下进上出,则a为冷却水进口,故A正确;
MgBr2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制备无水MgBr2,需
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则装置A
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但无水CaCl2不能吸收溴蒸气,故B错误;制取MgBr2的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时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烧瓶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实验时需缓慢通入N2,故C正确;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N2,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可将镁氧化为副产物MgO而阻碍反应的进行,故D正确。
考向2 镁及其化合物制备工艺流程
3.(2024·山东潍坊二模)以水泥厂的废料(主要成分为MgO,含少量MnO、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MnO+H2SO4MnS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酸浸速率,可使用浓硫酸
B.试剂X可以是MgSO4
C.滤渣为Al(OH)3、Fe(OH)3、SiO2
D.操作a所得滤液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

水泥厂的废料(主要成分为MgO,还有少量MnO、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制取MgSO4·7H2O,废料加入足量稀硫酸,MnO、Fe2O3、FeO、Al2O3、MgO都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对应的硫酸盐,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同时使锰离子转化为MnO2沉淀,再加入氧化镁等物质调节溶液的pH值,除去锰离子、铁离子、铝离子,过滤,将滤液进行
一系列操作得到MgSO4·7H2O。浓硫酸中主要含硫酸分子,c(H+)较小,不能提高浸取速率,故A错误;试剂X为氧化镁或碳酸镁,不能为MgSO4,故B错误;滤渣为Al(OH)3、Fe(OH)3、SiO2、MnO2,故C错误;操作a是从溶液中经过一系列过程得到晶体,过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镁,为了提高原料中镁的利用率,操作a所得滤液可循环利用,故D正确。
4.(2024·北京高三阶段考试)为模拟海水制备MgO的工业过程,用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碳酸氢钠等试剂配成模拟海水,制得了MgO,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ⅰ.模拟海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如下表:
ⅱ.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已完全沉淀;
ⅲ.实验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ⅳ.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离子 Na+ Mg2+ Ca2+ Cl-
c/(mol·L-1)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Ca2+已完全沉淀
C.滤液N中Mg2+、Ca2+均已完全沉淀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①中n(NaOH)=0.001 mol,n(OH-)=0.001 mol,依据离子反应“先中和、后沉淀、再其他”的反应规律,当1 L模拟海水中加入0.001 mol NaOH时,OH-恰好与HC完全反应:OH-+HCC+H2O,生成0.001 mol C,由于Ksp(CaCO3)<Ksp(MgCO3),生成的C与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沉淀物X为CaCO3,A正确;①中C只有0.001 mol,反应生成CaCO3所消耗的Ca2+也只有0.001 mol,滤液中还剩余c(Ca2+)=0.010 mol·L-1,所以滤液M中同时存在着Ca2+和Mg2+,B错误;②中加入NaOH固体,调至pH=11时,
此时滤液中c(OH-)=1×10-3 mol·L-1,则Ca(OH)2的离子积为c(Ca2+)×c2(OH-)=1×10-8<Ksp[Ca(OH)2],无Ca(OH)2生成,Mg(OH)2的离子积为c(Mg2+)
×c2(OH-)=5×10-8>Ksp[Mg(OH)2],有Mg(OH)2沉淀生成,又由于Ksp[Mg(OH)2]=c(Mg2+)×c2(OH-)=5.6×10-12,c(Mg2+)=5.6×10-6<10-5,无剩余,滤液N中不存在Mg2+,故C错误;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则n(NaOH)=0.105 mol,与0.05 mol Mg2+反应:Mg2++2OH-Mg(OH)2↓,生成0.05 mol Mg(OH)2,剩余0.005 mol OH-,Ca(OH)2的离子积:c(Ca2+)×c2
(OH-)=0.010×(0.005)2=2.5×10-7<Ksp[Ca(OH)2],所以无Ca(OH)2沉淀析出,沉淀物Y为Mg(OH)2,故D错误。
1.正误判断
(1)(2024·浙江6月选考)Al(OH)3呈两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
(2)(2024·贵州卷)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是因为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  )
(3)(2024·甘肃卷)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  )
(4)(2023·辽宁卷)冶炼镁:2MgO(熔融)2Mg+O2↑ (  )
高考真题 感悟

×
×
×
2.(2024·广东卷)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
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

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此时a为Mg,e为Mg(OH)2,
即f为镁盐,a→f的反应有多种,可能为Mg+2HCl
MgCl2+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能为Mg
+Cl2MgCl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e能转化为d,此时e为白色沉淀Fe(OH)2,d为红褐色沉淀Fe(OH)3,说明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故B正确;c的饱和溶液可能是铁盐也可能是铝盐,故加热c的饱和溶液,不一定得到红棕色分散系,故C错误;假设b为Al2O3,即d为Al(OH)3,c为铝盐,Al2O3、Al(OH)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铝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Al,位于周期表p区;假设b为Fe2O3,即d为Fe(OH)3,c为铁盐,Fe2O3、Fe(OH)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铁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Fe,位于周期表d区,故D错误。
3.(2020·山东卷)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l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出镁的反应为MgO+2NH4ClMgCl2+2NH3↑+H2O
B.“浸出”和“沉镁”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与MgO反应,相当于MgO促进了氯化铵的水解,生成氨气,A项正确;NH3·H2O易分解,故沉镁时温度不可太高,B项错误;由流程图可知氨气可循环使用,沉镁过程中产生氯化铵,故氯化铵也可循环使用,C项正确;浸出过程中产生Fe(OH)3和Al(OH)3,沉镁过程中加氨水调节pH产生Mg(OH)2,利用三种离子氢氧化物Ksp的不同,使其先后沉淀而分离,D项正确。
4.(海南卷节选)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    (填字母)。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
d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沉淀B的化学式为    ;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           。
2Al+2NaOH+6H2O
2Na[Al(OH)4]+3H2↑
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
滤液A中铝元素以[Al(OH)4]-形式存在,与溶液中HC发生反应:[Al(OH)4]-+HCAl(OH)3↓+C+H2O,故沉淀B为Al(OH)3,明矾溶于水时,KAl(SO4)2K++Al3++2S,Al3++3H2OAl(OH)3+3H+,使溶液呈弱酸性。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2024·河北衡水期中)下列转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 B.Al2O3→Al(OH)3
C.Al→[Al(OH)4]- D.Al3+→Al(OH)3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A不符合题意;氧化铝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B符合题意;Al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Al(OH)4]-,C不符合题意;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D不符合题意。

2.(2024·浙江模拟预测)铝是生活中重要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与NaOH混合固体可用于疏通管道
B.常温下不能与O2发生反应
C.铝合金的硬度一定比纯铝小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Cl3制备金属铝
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可用于疏通管道,A正确;Al常温下可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B错误;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C错误;AlCl3为共价化合物,融熔态不导电,因此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2O3制备金属铝,D错误。

3.(2024·浙江三模)明矾[KAl(SO4)2·12H2O]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属于复盐
B.明矾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可以生成CO2气体
C.明矾大晶体的培养可以通过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D.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了氢氧化铝沉淀
明矾含有铝离子和钾离子两种阳离子,属于复盐,A正确;明矾溶液中含有
Al3+,Al3+和碳酸氢钠溶液会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反应生成CO2气体,B正确;选用形状较为规则的小明矾晶体作晶核,更有利于晶体的完美析出,C正确;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D错误。

4.(2025·山西大同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AlCl3(aq) Al(s)Na[Al(OH)4](aq)
B.MgCl2(aq)Mg(OH)2(s)MgO(s)
C.Fe2O3(s)Fe(s)FeCl2
D.Mg2(OH)2CO3 MgCl2(aq)Mg

电解氯化铝溶液无法得到Al,A错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B正确;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C错误;电解熔融的MgCl2制取金属镁,D错误。
5.(2024·广东模拟预测)Mg3N2常用于制备其它超硬、耐高温的氮化物,实验室通过CuO氧化NH3制得N2,然后与镁反应得到Mg3N2。已知Mg+2NH3Mg(NH2)2+H2,Mg3N2是一种浅黄色粉末,易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为浓氨水
B.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点燃E处酒精灯
C.装置D的作用只是干燥N2
D.取反应后装置E所得固体少许,滴入蒸馏水,可检验是否有Mg3N2

装置A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流入烧瓶中与CaO接触会产生NH3,A正确;实验进行时应先点燃C处的酒精灯,等产生的较纯的N2进入E中时再点燃E中酒精灯,B正确;装置D中浓硫酸吸收的是N2中的水蒸气和氨气,因此不只有干燥氮气的作用,C错误;取反应后装置E所得固体少许,滴入蒸馏水,Mg3N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若闻到刺激性气味,则有Mg3N2,D正确。
6.(2024·广东佛山二模)部分含Mg或含Al物质的类别与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不能与H2O反应生成d或g
B.b和e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可存在a→f→g→e→a的循环转化关系
D.直接加热蒸干c或f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

由题图知,a为Al或Mg,b为MgO,e为Al2O3,c为
MgCl2,f为AlCl3,d为Mg(OH)2,g为Al(OH)3。Mg
能与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Mg(OH)2,A错误;
MgO和Al2O3均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B正确;存
在Al→AlCl3→Al(OH)3→Al2O3→Al的循环转化关系,C正确;由于MgCl2或AlCl3均会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直接加热蒸干MgCl2或AlCl3溶液无法得到无水氯化物,D正确。
7.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醋酸铵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B.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Cl-)<2c(Mg2+)+c(N)
C.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H3
D.实验1和实验4表明Cl-对Mg与H2O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A项,加热条件下,Mg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反应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正确;B项,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2c(Mg2+)+c(N)+c(H+),溶液呈碱性:c(OH-)>c(H+),则c(Cl-)<2c(Mg2+)+c(N),正确;C项,实验3中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与OH-反应生成NH3,正确;D项,实验1和实验4对比可知,NaCl对Mg与H2O的反应有促进作用,起作用的离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Na+,错误。
8.(2023·北京卷)一种分解氯化铵实现产物分离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b、d代表MgO或Mg(OH)Cl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分别是HCl、NH3
B.d既可以是MgO,也可以是Mg(OH)Cl
C.已知MgCl2为副产物,则通入水蒸气可减少MgCl2的产生
D.等压条件下,反应①、②的反应热之和小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

NH4Cl分解的产物是NH3和HCl,分解得到的
HCl与MgO反应生成Mg(OH)Cl,Mg(OH)Cl
又可以分解得到HCl和MgO,则a为NH3,b为
Mg(OH)Cl,c为HCl,d为MgO,A、B错误;
C项,MgCl2可以水解生成Mg(OH)Cl,通入水蒸气可以减少MgCl2的生成,正确;D项,反应①和反应②相加即为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等压条件下,反应①、反应②的反应热之和等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错误。
9.(2024·安徽安庆一模)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制备MgO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为SiO2
B.步骤(Ⅱ)发生的反应有2个
C.步骤(Ⅲ)操作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D.滤液Y中加入足量氨水可得到白色沉淀

菱镁矿中加入盐酸,SiO2不与盐酸反应,则滤渣为SiO2,滤液X中加入足量NaOH,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四羟基合铝酸钠,滤液Y为四羟基合铝酸钠、NaOH和NaCl混合液,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由分析可知,A正确;滤液X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至少有3个,B错误;步骤(Ⅲ)灼烧在坩埚中进行,C错误;滤液Y主要成分为Na[Al(OH)4],加入足量氨水无法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10.(2024·福建泉州期中)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Ⅰ主要成分为SiO2
B.溶液Ⅱ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Al(OH)4]-、Cl-、OH-
C.溶液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2CO3
D.沉淀Ⅲ转化为氧化铝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铝土矿加入盐酸,氧化铝和氧化铁都可以溶解,二氧化硅不溶解,所以沉淀Ⅰ为二氧化硅,溶液Ⅰ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溶液Ⅱ主要成分为四羟基合铝酸钠,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沉淀。沉淀Ⅰ为二氧化硅,A正确;溶液Ⅱ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正确;溶液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C错误;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为分解反应,D正确。
11.(2025·浙江高三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 ℃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来,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反应的方程式是MgO+2NH4Cl+H2OMgCl2+2NH3·H2O
B.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C.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D.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可能是结晶时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部分生成碱式氯化镁

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700 ℃高温煅烧MgCO3、Mg(OH)2分解,加入氯化铵溶液,只能与MgO反应,再将氨气蒸发出来,再进行过滤即可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Ⅱ,反应的方程式是MgO+2NH4Cl+H2OMgCl2+2NH3·H2O,故A正确;因为加入的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只能与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所以不能先过滤,否则氧化镁损耗很大,故B错误;氯化铵水解
方程式为NH4Cl+H2ONH3·H2O+HCl,氧化镁和HCl反应,蒸氨即NH3·H2O分解,平衡向右移动, HCl 浓度变大,促进了氧化镁的溶解,故C正确;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可能是结晶时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部分生成碱式氯化镁,故D正确。
12.(2024·广西贺州一模)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向Ga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稀氨水,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B.向Na[Al(OH)4]和Na[Ga(OH)4]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可知酸性:Al(OH)3<Ga(OH)3
C.金属镓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Ga(OH)4]和H2
D.步骤二中不能通入过量的CO2的理由是[Ga(OH)4]-+CO2Ga(OH)3↓+HC

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则其氢氧化物不会溶于弱碱氨水,向Ga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氨水,有Ga(OH)3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A错误;适量二氧化碳可以制取氢氧化铝,却无法得到Ga(OH)3,说明氢氧化铝酸性比氢氧化镓弱,B正确;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所以金属镓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Ga(OH)4]和氢气,C正确;碳酸溶液为酸性,所以步骤二中不能通入过量的CO2是因为过量CO2会和Na[Ga(OH)4]发生反应生成Ga(OH)3沉淀,[Ga(OH)4]-+CO2Ga(OH)3↓+HC,D
正确。
13.(14分)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含少量的Fe)既可制取AlCl3又可制取净水剂硫酸铝晶体。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AlCl3溶液,并用AlCl3溶液溶解一定量的碳酸钙形成溶液,再用氨水沉淀,然后煅烧沉淀制备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已知AlCl3易水解,易升华。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Cl+5Cl-+6H+
3Cl2↑+3H2O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5Cl-+6H+3Cl2↑+3H2O。
(2)为了防止蒸气凝华堵塞导管,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导管长度、加热导管(写出一点即可)
加粗导管、缩短
由题意可知氯化铝蒸气凝华易堵塞导管,则加粗导管、缩短导管长度、加热导管可以防止蒸气凝华堵塞导管。
(3)装置B中的溶液溶解碳酸钙时,要控制碳酸钙和AlCl3的量>12∶14,其原因是         。
防止氨水沉淀时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造成损失
装置B中的氯化铝溶液溶解碳酸钙时,要控制碳酸钙和AlCl3的量,否则钙离子会与氨水反应生成微溶的、不易分解的氢氧化钙,影响七铝十二钙的产率。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拟用废铝箔制取硫酸铝晶体,
已知铝的物种类别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实
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处理过的铝箔、NaOH溶液、
硫酸溶液。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处理过的铝箔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②过滤;③    (填字母,下同);④    ;⑤    ;⑥    ;⑦    ;⑧过滤、洗涤、干燥。
a.冷却结晶 b.过滤、洗涤 c.滤液用硫酸在不断搅拌下调到pH=4~10左右 d.沉淀中不断加入硫酸,至恰好溶解 e.蒸发浓缩
c
b
d
e
a
由题意可知,制备硫酸铝晶体的操作为称取一定
质量的处理过的铝箔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过滤,向滤液
中加入硫酸,调节pH在4~10,生成氢氧化铝沉
淀,再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硫酸,至恰好
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
晶体。
(5)为了分析废铝箔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5.000 g废铝箔,先将其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为Fe2+,并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然后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0.00 mL标准溶液。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铝箔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标准
溶液时,溶液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480%
亚铁离子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反应时,再滴入标准溶液,溶液会变为浅紫色,则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溶液出现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5Fe2+~Mn,由滴定消耗20.00 mL 1.000×10-2 mol·L-1 KMnO4标准溶液可知,废铝箔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80%。
14.(10分)氯化镁是重要的无机材料,在常温下易吸湿,可溶于水和乙醇。某兴趣小组以海水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
实验1 制备MgCl2·6H2O晶体
以海水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晶体。
(1)除去海水中不溶性杂质常用的实验操作是    (填名称)。
(2)从氯化镁溶液中析出MgCl2·6H2O晶体的结晶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过滤
降温结晶
为降低水解程度,从氯化镁溶液中析出MgCl2·6H2O晶体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实验2 样品中MgCl2·6H2O晶体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实验1制得的MgCl2·6H2O晶体a g于锥形瓶中,加去离子水溶解,依次加入一定量三乙醇胺、NH3-NH4Cl缓冲溶液,摇匀,滴入铬黑T指示剂,用0.020 00 mol·L-1 EDTA(用H2Y2-表示)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为V mL。
已知:①0.020 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的pH约为5,指示剂铬黑T使用的适宜pH范围为8~11,NH3-NH4Cl缓冲溶液pH约为10。
②滴定原理:Mg2++H2Y2-MgY2-+2H+。
(3)该实验中使用的滴定管是    (填“甲”或“乙”)。

EDTA标准溶液pH约为5,呈酸性,应选用酸式滴定管,故使用的滴定管是甲。
(4)NH3-NH4Cl缓冲溶液的作用是             。
(5)样品中MgCl2·6H2O的质量分数为     。
控制溶液的pH为8~11
×100%
根据反应Mg2++H2Y2-MgY2-+2H+,可计算样品中MgCl2·6H2O的质量分数。
实验3 制备无水氯化镁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准确称取一定质量MgCl2·6H2O晶体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
(6)A装置的作用是       。
干燥氯化氢气体
HCl抑制晶体水解,A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化氢气体。
(7)某同学在实验前后测得玻璃管B减重m1 g,干燥管C增重m2 g,m1>m2,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Mg(OH)Cl+HCl+5H2O或MgCl2·6H2OMg(OH)2+2HCl+4H2O]
MgCl2·6H2OMgO+2HCl+5H2O[或MgCl2·6H2O
返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