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2 08: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暑假假期学情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īng fù gē da nuó yí pái huái jiǎo xíng
( ) ( ) ( ) ( ) ( )
二、古诗文填空。(10分)
1.两小儿笑曰:“ ?” 2. ,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春色满园关不住, 。
5.水是眼波横, 。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坚劲(jìng) B.挑剔(tī) C.锲(qì) 而不舍 D.拨(bō) 弄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忧伤 B.司空见贯 C.通宵 D.严峻
3、下列选项中加粗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热水) B.游园不值(值得)
C.渭城朝雨浥轻尘(湿润,沾湿) D.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木木学习很认真,每次都取得好成绩,让我们过犹不及。
B.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科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是无所不为。
C.鲁滨逊流落到一座可怕的荒岛,几乎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D.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B.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使“荷兰花海”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景点。
C.只有为集体坚持好的,我们才能更加优秀。
D.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6.下列诗句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我们学过的课文《草原》、《北京的春节》都是老舍的作品,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C.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故乡》。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8.小军准备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一句成长感言,下列句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四、阅读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一)“生物地毯”让沙漠不再起沙 (16分)
①我国现有174.3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面积,且沙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实行“乔、灌、
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因投入不足和水分紧缺等原因,难以获得良好效果。面积4.8万平方
千米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春起沙很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发现,这里的“生物地毯”
是阻止沙漠起沙的头号功臣。那么,“生物地毯”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实现防风治沙的呢 ?
②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通过在1000倍至2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研究观察,发现古尔班通古特
沙漠细小的沙粒并不是以单独颗粒的形式存在,而是被微生物形成的黏液粘连,或者被藻类、地衣和
苔藓的假根捆绑起来,形成生物结皮,即我们在沙漠中所能见到的大面积分布于沙漠表面的绿色、黑
色以及灰黑色覆盖物。
③专家认为,“生物地毯”的形成使土壤表面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地下菌丝和假根黏结沙粒,
有效减少了干旱地区风、水对地表的侵蚀;一些种类的“生物地毯”对大气中氮素的固定作用,能有
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而为植物的定居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生物地
毯”还可生存于极端干旱、高温(最高可达70摄氏度)的环境。
④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介绍,“生物地毯”是最接近细沙的防护网,它能有效束缚
沙粒流动,从而起到固沙作用。实验测定数据表明,裸露沙地在风速为每秒钟8.42米的条件下就能起沙,
而全部覆盖“生物地毯”的沙地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起沙。
⑤专家认为,荒漠地表生物靠自然露水和降水就可四季常青,能够适应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下60摄氏
度之间的低营养环境。选择它们作为固沙先锋植物,在大面积流沙中培植,进而形成大面积覆盖沙漠
的“生物地毯”,可以补充完善我国目前采用的“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尤其适
合用于荒漠化地区实施重大工程对地表破坏后的恢复。
⑥但专家也警告,人类放牧等活动将“生物地毯”破坏30%后,沙漠地表将不能克服风蚀影响,
而破坏程度达到80%后,沙面抗风蚀能力则等同于裸沙。
⑦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正在开发研制生物化学防沙固沙新材料,以在沙漠中形成“生物地毯”。据
估算,其治理成本将比化学固沙材料成本降低30%。乐观估计,未来3~5年,“生物地毯”治沙技术将
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1.下列对“生物地毯”作用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物粘连沙粒,能有效阻止干旱地区风、水对地表的侵蚀。
B.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
C.能有效地束缚沙粒的流动,为沙漠上的植物定居创造条件。
D.补充完善目前“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从治沙现状引出说明对象,提出问题,激发读者兴趣。
B.文章按照逻辑顺序,把化学材料如何固沙治沙一步一步写清楚。
C.文中专家的警告,暗含人类一定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D.文章结尾是对“生物地毯”未来治理沙漠的展望,照应题目。
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4.下面是我校小记者对治沙专家进行采访的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文章思考治沙专家可能会怎么回
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记者:您好,请问我国目前和未来会采用哪些办法来防风治沙的呢?
治沙专家: (4分)
小记者:请您讲解一下“生物地毯”是怎样形成的呢?谢谢您!
治沙专家: (2分)
枇杷酸·枇杷甜(10分)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凌老汉出门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
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
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凌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 ”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
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
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凌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
。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
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
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
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
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
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
⑨老汉留下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
⑩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
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
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小标题排序。(4分)
①品尝枇杷②妻子数落③老汉求助④借伞送衣⑤回馈枇杷
③→ → → →
2.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不爱吃枇杷,也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 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3.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 的凌师傅。(3分)
五、作文(30分)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
落泪;有时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叫好……忍不住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往往能流露
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我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请从以上内容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分班测试卷答案
一、倾覆 疙瘩 挪移 徘徊 绞刑
二、1.孰为汝多知乎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今夜月明人尽望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山是眉峰聚
三、选择
1-5 CBBCC 6-8 BAD
四、阅读
(一)1.D 2.B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具体数字和对比,突出“生物地毯”被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治沙专家:
(1)目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未来将推广“生
物地毯”治沙技术。
(2)“生物地毯”由微生物黏液粘连沙粒,藻类、地衣和苔藓的假根捆
绑沙粒形成。
(二)1.③④②⑤①
2.B
3.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