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辽宁沈阳测试)根据增殖情况,高等动物细胞可大体分为三类:①周期细胞,这类细胞始终保持活跃的分裂能力,连续进入细胞周期循环;②期细胞,这类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在某种刺激下,这些细胞能重新进入细胞周期;③终末分化细胞,这类细胞高度分化,终生不再分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属于周期细胞,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
B. 同一个体的期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遗传物质不同
C. 三类细胞的寿命为周期细胞期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D. 若某周期细胞有丝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则分裂停滞在分裂间期
2.(2024重庆巴蜀中学段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选取若干视野,观察并统计出了各时期细胞的平均数(如下表,其中分裂间期按顺序可划分为期、S期、期,S期进行DNA的复制),其中某一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期 期 S期 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数目/个 13 7 6 4 2 2 1
A. 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出中期的细胞,再换高倍镜找其他时期的细胞
B. 可观察到C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细胞的核DNA含量与E细胞相同
C. A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并出现纺锤体
D. 若细胞周期为t小时,根据各时期细胞的数目,可以推测出将所有细胞停在S期,最短需要的时间是4t/5小时
3.(2024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 在②和③之间添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后,该实验的步骤就没有错误了
C. 在观察的视野中,甲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 统计多个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4.(2024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已知图甲为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核DNA含量、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关系;图丙表示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与图乙②时期相对应的细胞是I
B. 图乙中表示核DNA分子的是字母c
C. 图甲I中染色单体数与图甲II中相同
D. 图丙的BC段可对应图甲的II和图乙的①
5.(2024河南南阳期中)SIRTI基因被称为长寿基因,SIRT1蛋白对延缓内皮细胞衰老、改善因衰老而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研究白藜芦醇对人内皮细胞衰老凋亡及对SIRTI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内皮细胞传代培养时,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SIRT1相对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内皮细胞内自由基增多有关
C.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人内皮细胞,其他变量与实验组保持一致
D. 据图分析,适当浓度的白藜芦醇可降低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的凋亡率
6.(2024江苏无锡期中)“毛痣”处存在毛发过度生长的现象,这是因为其毛囊周围衰老的黑色素细胞释放的SPP1分子活化了毛囊干细胞,主要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释放SPP1的黑色素细胞物质运输功能上升
B. 衰老的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会过度积累,导致“老年斑”
C. SPP1分子会诱导毛囊干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细胞分化
D. SPP1分子能够调控毛囊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加快细胞分裂
7.肝损伤可由药物阻断肝细胞正常代谢或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严重肝损伤患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移植的部分肝脏在患者体内能再生为完整的肝脏。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也可用来修复肝损伤,避免手术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肝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核DNA长度缩短并且出现收缩状态
B. 病毒引起的肝细胞死亡一定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 肝细胞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内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比可能为2:1:1或1:1:1
D. 干细胞修复肝脏的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8.(2024河北沧衡八校联考)研究表明,葡萄糖能调节类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探究METTL3在葡萄糖诱导下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细胞增 殖率(%) 分裂间期各阶段细胞比例(%)
G1期 S期 G2期
对照组 100 63.67 27.98 8.35
高糖组 85.96 63.13 25.36 11.51
高糖+METTL3 合成抑制剂组 94.88 55.95 30.47 13.58
(注:对照组和高糖组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和;分裂间期按顺序可划分为期、S期、期,S期进行DNA的复制)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糖的浓度
B. METYL3会抑制细胞从S期进入期
C. 高糖组可能通过促进METTL3的合成来抑制细胞增殖
D. METTL3的合成在期进行
9.(2024河南名校联盟调研)某实验小组为探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③组先辐射(剂量同②)损伤,1天后注射适量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分别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A.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B. 辐射损伤的有无是第①②组的自变量
C. 表中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多
D.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
10.(2024·北京高中合格考)如图为“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看到的某个视野,图中箭头所指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核膜与核仁出现
C.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 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11.(2024·山西三晋联盟质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正常分离是保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的时期,消失于有丝分裂末期
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刚完成时,细胞内核DNA数量不变
D.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被拉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12.(2024·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如图为氯霉素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与核糖体相同
B. 图中细胞已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 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因无着丝粒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
D. 染色体断裂的程度可能与所用氯霉素浓度有关
13.(浙江生物2023年6月·10)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 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0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4.(2025·湘豫名校联考)从健康人尿液中分离出的尿源性干细胞,分别在两种成平滑肌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d,其中A组含转化生长因子(TGF-),B组含TGF-联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分别检测平滑肌细胞分化率和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A、SM22)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尿源性干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B. 尿源性干细胞比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因此其全能性更高
C. TGF-/PDGF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尿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效率
D. TGF-和PDGF均能促进尿源性干细胞中的-SMA基因和SM22基因的表达
15.(2025·湖南长沙期末改编)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即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截。当端粒被截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端粒缩短激活了细胞的衰老机制
B. 端粒缩短有利于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 如果端粒不能缩短,细胞有可能不会衰老
D. 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一般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潜力有关
16.(江苏镇江六校2025高一上联考)为验证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某科研团队进行了如表实验设计,并选用适当试剂进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葡萄糖 溶液/ 蒸馏 水/ 去除淀粉 的马铃薯 提取液/ 煮沸的去除 淀粉的马铃 薯提取液/
1 1 1 - -
2 1 - 1 -
3 1 - - 1
A. 选用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的目的是避免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实验前可用碘液检测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C. 在实验后用碘液检测,3支试管中试管2和试管3出现蓝色
D. 高温可使试管3中的酶变性失活,肽键和氢键数减少
17.(辽宁大连2025高一上月考)为分析小白鼠的细胞呼吸方式,有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每个玻璃钟罩中放置一只小白鼠,两组小烧杯中分别倒入蒸馏水和NaOH溶液,钟罩底部涂抹凡士林,使钟罩和玻璃板结合得紧密、不透气。实验过程中小白鼠未死亡,不考虑环境因素对有色液滴移动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钟罩①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小白鼠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
B. 若钟罩②中小白鼠进行了有氧呼吸,则会观察到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C. 若要测定小白鼠无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应观察钟罩①中液滴移动情况
D. 若温度从25℃降至5℃,钟罩②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将减少
18.(江苏南通2024高一上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适量黑藻置于密闭容器中,经过一定的处理,测量容器内单位时间氧气的变化量,实验结果记录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适宜光照下氧气 体积的改变量/() 0 +4 +11 +18 +26 +22 +13 +9
黑暗中氧气体积的 改变量/() -2 -4 -7 -11 -16 -23 -28 -21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黑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B. 与25℃相比,30℃时黑藻细胞中的生成速率更快
C. 5℃时黑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低温下酶活性太低
D. 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可能比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低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19.(12分)某研究小组对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研究,得到下列图像,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图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是因为细胞体积越大,______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请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甲中c到d的过程发生在图丙的______段,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4)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使用了三种可以阻断植物细胞周期的试剂,其中a试剂可以阻断DNA复制过程,b试剂可以阻断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c试剂可以阻断着丝粒分裂,从而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为了确定上述三种试剂对动物细胞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考虑到上述三种试剂对细胞均有一定毒性,研究小组采用较低浓度的三种试剂分别对一种肿瘤细胞进行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得到以下结果(横轴FL2-H数值与DNA含量成正比,纵轴为相应细胞数目):
从实验结果推断,上述浓度下,b、c试剂对动物细胞周期也具有阻断作用,其中______试剂的阻断效果更明显,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5)由于上述a试剂处理结果与对照组基本相同,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是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够所致,于是采用10倍浓度的a试剂处理并延长处理时间,最后所得结果比低浓度处理更加接近对照组,请对该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20.(12分)iPS细胞是将某些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中诱导而成的细胞,能够让普通体细胞“初始化”,因而具有干细胞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成纤维细胞相比,iPS细胞分化程度更______(填“高”或“低”),具有更高的分化潜能。
(2)科学家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使其再分化成胰岛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在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多种细胞,为解决当前器官移植面临的诸多问题带来了希望。
(3)2019年科学家实施了首例iPS细胞的器官移植手术。利用患者自身成纤维细胞获得的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制作出一层0.5毫米厚的“眼角膜”,进行移植并获得成功,如表是在定向诱导培养细胞过程中,成纤维细胞、iPS细胞和角膜细胞中的三种基因(FSP-1、SOX-2、K12)及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情况(“+”代表有,“-”代表无)。
FSP-1 SOX-2 K12
基因 蛋白质 基因 蛋白质 基因 蛋白质
成纤维细胞 + + + - + -
iPS细胞 + - + + + -
角膜细胞 + - + - + +
①根据上表信息填写上述三种基因开启或关闭的情况,完成填空:
②有人提出假设:细胞分化是由遗传物质(基因)丢失造成的。据表分析,该假设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______。
③综上所述,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1.(12分)(2024四川内江开学考)细胞色素c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参与水的生成。细胞受到损伤时,细胞色素c从呼吸链中流失导致线粒体释放出大量自由基(如ROS),流失出来的细胞色素c与蛋白A结合进而诱发细胞凋亡,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ROS可以攻击DNA,可能引起______;ROS也可攻击蛋白质,可使蛋白质活性______,导致细胞衰老。
(2)当紫外线、化学因素等导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蛋白A结合,在ATP的作用下,使______,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3)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______死亡,该过程由基因决定,凋亡细胞解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内的______(填细胞器)将其消化,最终维持了内部环境的稳定。
(4)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设计如下三组实验:
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
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霉素;
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阿霉素+生物制剂Q。
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设置若干重复。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______。若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22.(12分)(2025·江苏无锡期末)连续分裂的细胞,为保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存在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细胞周期检验点异常或纺锤体结构损伤会造成细胞死亡。过程如图所示(期主要为DNA的合成做准备;S期进行DNA合成;期主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M期是细胞分裂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编号表示),间期完成后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比是______。
(2)纺锤体的形成在______期,纺锤体组装检验点是图中的检验点______。
(3)若检验点P主要检验DNA复制进度,推测P点可能是图中的检验点______;若检验点Q主要检验DNA是否受损,且DNA受损后细胞将停留在期,推测Q点可能是图中的检验点______。
(4)若某细胞通过检验点2后,DNA发生损伤,该细胞可能会______(填“继续分裂” “停止分裂”或“进入凋亡程序”),原因是______。
23.(8分)(2025·重庆渝中区巴蜀中学月考)小肠上皮细胞的寿命仅为几天,科研人员对小肠上皮细胞更新机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潘氏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都是由小肠干细胞______而来。能进行营养吸收的小肠上皮细胞中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潘氏细胞中指导合成溶菌酶的基因。
(2)小肠干细胞特异性地表达L蛋白,并且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L蛋白基因连接(可得到带有绿色荧光的L蛋白),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随后从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小肠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加入药物T。几天后洗去药物T,将小肠干细胞转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记为第0天),定期取样并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相对强度,结果如图乙。
①样品中绿色荧光相对强度的变化可反映______的变化。
②若药物T直接导致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最终将导致细胞______(填“凋亡”或“坏死”)。
③若药物T处理只会使蛋白L的含量下降,科研人员观察到该药物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L的含量仍较低。推测蛋白L的作用可能是______。
(3)研究发现,蛋白L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P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干细胞。据此推测,上述实验中第4天后荧光强度逐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造血干细胞能持续分裂,属于周期细胞;心肌细胞高度分化且终生不再分裂,属于终末分化细胞,A正确。同一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细胞寿命与类型有关(如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寿命长),并非周期细胞>G 期细胞>终末分化细胞,C错误;有丝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细胞会停滞在分裂期(如中期),而非分裂间期,D错误。
2.B
解析: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分生区(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高倍镜找各时期细胞,A错误;C细胞若为间期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壁,E细胞若为前期细胞,二者核DNA均已完成复制(含量为4n),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纺锤体出现于前期,C错误;将所有细胞停在S期的最短时间为G 期时间,G 期细胞数占比为13/(13+7+6+4+2+2+1)=13/35,对应时间为13t/35,D错误。
3.B
解析:剪取根尖2~3mm为分生区(非根毛区),A错误;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②(解离)和③(染色)间添加漂洗,步骤可修正,B正确;若甲细胞为长方形(成熟区),则不属于分生区,C错误;统计间期和分裂期细胞数仅能计算各时期占比,无法直接计算细胞周期长短,D错误。
4.C
解析:图甲Ⅰ若为前期(有染色单体),对应图乙①(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A错误;图乙中c为染色单体,核DNA应为a,B错误;图甲Ⅰ有染色单体,图甲Ⅱ若为后期(着丝粒分裂,无染色单体),二者染色单体数不同,C错误;图丙BC段(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对应图甲Ⅰ(前期/中期)和图乙①,D错误。
5.C
解析: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A正确;衰老细胞自由基增多,可能导致SIRT1表达降低,B正确;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而非清水,避免细胞吸水涨破),C错误;图3显示干预组SIRT1表达升高,结合图1可知适当白藜芦醇可降低凋亡率,D正确。
6.D
解析:衰老细胞物质运输功能下降,A错误;老年斑是脂褐素积累,而非黑色素,B错误;SPP1活化毛囊干细胞是调控细胞周期,不改变遗传物质,C错误;SPP1可加快毛囊干细胞分裂,调控细胞周期,D正确。
7.A
解析:随分裂次数增加,肝细胞(若分裂)核体积变大,端粒缩短导致核DNA长度缩短,A正确;病毒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可能为坏死(非基因决定),B错误;肝细胞再生时,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比例为2:1:2(G 期/分裂期前中期)或1:1:0(后期/末期),无2:1:1,C错误;干细胞修复肝脏是细胞分化,未体现全能性(需形成个体),D错误。
8.C
解析: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高糖”和“是否加METTL3抑制剂”,A错误;高糖组G 期比例低于高糖+抑制剂组,说明METTL3促进细胞从G 期进入分裂期,B错误;高糖组增殖率低,加抑制剂后增殖率升高,推测高糖通过促进METTL3合成抑制增殖,C正确;METTL3(蛋白质)合成可在G 期和G 期,D错误。
9.C
解析:细胞凋亡受遗传机制调控,A正确;①②组自变量为“是否辐射”,B正确;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凋亡细胞越少,C错误;③组凋亡值低于②组,说明IL-18抑制核辐射诱导的脾细胞凋亡,D正确。
10.C
解析: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特征为“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便于观察,箭头所指细胞若为中期,对应C选项。
11.C
解析: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加倍),A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S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粒分裂),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核DNA数量不变(直至末期细胞分裂),C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着丝粒分裂导致,非纺锤丝牵引,D错误。
12.A
解析:染色体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核糖体成分为RNA和蛋白质,二者不同,A错误;图中细胞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可能为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B正确;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无法被纺锤丝牵引,可能遗留在细胞核外,C正确;氯霉素浓度可能影响染色体断裂程度,D正确。
13.D
解析:观察有丝分裂需选用“分裂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便于找分裂期细胞),分裂间期占比高的材料不便于观察,D不合理;A(易获取生根)、B(染色体少易观察)、C(解离后分散好)均合理。
二、多项选择题
14.BCD
解析:尿源性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含相同管家基因(如呼吸酶基因),mRNA和蛋白质并非完全不同,A错误;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全能性更高,B正确;B组分化率高于A组,说明TGF-β1/PDGF联合应用提高分化效率,C正确;A组和B组的α-SMA、SM22表达高于对照组,说明二者均能促进基因表达,D正确。
15.ACD
解析:端粒缩短会损伤染色体内侧DNA,激活衰老机制,A正确;端粒缩短不利于染色体结构完整,B错误;端粒不缩短可能避免细胞衰老,C正确;端粒长度与细胞分裂潜力正相关,D正确。
16.CD
解析:试管2中酶活性正常,葡萄糖转化为淀粉,加碘变蓝;试管3中酶煮沸失活,葡萄糖不转化,加碘不变蓝,C错误;高温使酶变性(氢键断裂),但肽键不变,D错误;A(去除原有淀粉避免干扰)、B(碘检测淀粉是否去除)均正确。
17.BD
解析:钟罩①(蒸馏水)中,小白鼠有氧呼吸消耗O2(液滴左移),无氧呼吸不产CO2(液滴不动),A错误;钟罩②(NaOH)中,有氧呼吸消耗O2(液滴左移),B正确;小白鼠无氧呼吸不产CO2,无法测定无氧呼吸速率,C错误;温度降低使呼吸速率下降,钟罩②中液滴左移距离减少,D正确。
18.ABD
解析:实验探究温度对黑藻净光合(适宜光照下O 释放)和呼吸(黑暗中O 消耗)的影响,A正确;30℃总光合(22+23=45)高于25℃(26+16=42),C 生成速率更快,B正确;5℃时净光合为0,说明光合=呼吸,并非不进行光合,C错误;光合最适温度约25℃,呼吸最适温度约35℃,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9.(12分)
(1)相对表面积(或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2)F→A→B→C→D→E→F(或E→F→A→B→C→D→E,需体现间期→分裂期循环)
(3)de(或末期对应段) ;1:0:1
(4)b ;b试剂处理组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比例(或数量)显著高于c试剂处理组,说明更多细胞停留在间期,阻断效果更明显
(5)高浓度a试剂对肿瘤细胞毒性过大,导致大量细胞死亡,无法检测到细胞周期阻断效果(或肿瘤细胞对高浓度a试剂产生抗性,a试剂无法阻断DNA复制)
20.(12分)
(1)低
(2)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① a.FSP-1 ;b.SOX-2(或SOX-2和K12) ;c.SOX-2 ;d.FSP-1(或FSP-1和K12)
② 不成立,因为成纤维细胞、iPS细胞和角膜细胞中均含有FSP-1、SOX-2、K12三种基因,无基因丢失,仅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1.(12分)
(1)基因突变(或DNA分子结构改变) ;降低(或丧失)
(2)C-9酶活化,活化的C-9酶进一步激活C-3酶
(3)程序性(或编程性) ;溶酶体
(4)检测三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或细胞色素c释放量、C-3酶活性) ;丙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乙组,且接近甲组
22.(12分)
(1)A→B→C ;1:2
(2)分裂期(或M期)的前期 ;3
(3)2 ;1
(4)进入凋亡程序 ;细胞通过检验点2后DNA受损,无法正常完成细胞周期,且细胞周期检验点异常会诱发细胞死亡
23.(8分)
(1)分化(或分裂和分化) ;存在
(2)① L蛋白的含量 ;② 坏死 ;③ 促进小肠干细胞的增殖(或维持小肠干细胞的特性)
(3)第4天后,小肠干细胞分泌的P因子作用于周围小肠干细胞,促进L蛋白基因的表达(或L蛋白的合成),使L蛋白含量恢复,荧光强度随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