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1 17: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分。
1.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大地震动,炮群长啸,齐鸣28响。礼炮声如同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开国大典上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这一“盛典”的重要意义是(  )
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C.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 意味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1951年5月24日下午4时,毛泽东接受十世班禅率领的班禅堪布会议厅主要负责官员的致敬和献上的哈达,以及赠送的锦旗、金盾、长寿铜像、银曼札、藏香及其他珍贵礼品。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A. 藏族与汉族人民亲如一家 B.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C. 西藏自治区的正式设立 D. 西部大开发的实行
3.在给母亲的信中,黄继光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亲爱的母亲,不应悲痛,要明白儿的志愿,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和人民的和平幸福。”这反映了志愿军战士(  )
A. 不惧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B. 互帮互助的国际主义精神
C. 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甘于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4.“……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镐头,放下笔杆、圆规……商量着国家的大事。”《人民日报》的记载体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  )
A. 代表的广泛性 B. 民主的直接性 C. 法制的严肃性 D. 形式的多样性
5.陈云在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时,提出了以下几点关键原则:要正确规划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使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国力相适应、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基本做到综合平衡等。这说明“一五”计划的编制(  )
A. 与中国实际国情紧密结合 B. 着重关注阶级斗争
C. 适应全球经济发展 D.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6.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列各项中,属于解释的是(  )
A.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B.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C. 陈伯达、康生等人组成了中央文革小组 D. 林彪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7.“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60-70年代的中国仍旧在曲折中前进,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模范人物的是(  )
A. 邱少云 B. 江青 C. 雷锋 D. 莫言
8.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庆典上,写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工业区彩车驶过天安门,这句口号从此响彻全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我国(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B.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D. “两个凡是”深入人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在199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指出: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出现这种良好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10.“拨乱反正”反映了人们对于恢复社会治安、重建社会秩序的期盼。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11.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体现了我国(  )
A. 推动创新发展 B. 践行绿色理念 C. 促进区域协调 D. 落实共享理念
12.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认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其中蕴含的理念、精神,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13.某中学学生围绕“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南巡讲话、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等方面搜集了大量资源,进行历史剧创作。这一历史剧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1992年的南方视察是一件对深圳、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意义深远的大事件,《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谈话报道,这些谈话精神(  )
A. 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端 B. 提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C. 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 意在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5.每个人都要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每个人都应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书写者,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  )
A. 强调以人为本 B. 坚持可持续发展 C. 改善生态环境 D. 人民共同奋斗
16.2025年2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致辞:“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一带一路”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7.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后来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推行兴边富民行动。与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影响无关的是(  )
A. 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 改善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D. 少数民族实现了全面汉化
18.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实验后发现青蒿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她是(  )
A. 屠呦呦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李时珍
19.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这颗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天问二号 D. 长征一号
20.中国二十年巨变,高铁4小时横跨京沪,移动支付渗透率86%,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遍地生花,这些现象不能反映的是(  )
A.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B. 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 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D. 中国科技成果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也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年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工业中决定性的环节是重工业。有了这些工业,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东北(钢铁和其他工业)及上海(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的工业基地,并继续培养与利用这些基地的工业基础与技术条件,来准备新厂矿与新基地的建立。
——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
(1) 材料一反映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写出一个“一五计划”期间利用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2) 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造方式是什么?在“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材料三: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党史大家学》
(3) 材料三中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是什么?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材料一中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令?材料一反映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是因为具备了什么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遣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
(2)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讲话为哪次重大会议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此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材料二中讲话认为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1980年,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等四个地方设立经济特区,进一步对改革开放进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984年,继续在大连等一些港口城市深入对外开放,到了1985年,……等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三年之后,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中国改革开放 40年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1985年开辟的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名字。
23.坚持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我们党开启了实行民族自治的光辉历程。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已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团结统一、促进区域互助合作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材料一中“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指的是哪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 材料二中“首创”的理论指的是什么?源自哪位伟人的构想?该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什么?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我们同中国国民党互动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当前台海形势陷入紧张动荡,根源是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
——国台办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九二共识”是哪两个民间团体达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24.外交和国防是国家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瞬间》
(1)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字。依据材料一,写出一条第一艘航空母舰启用的重大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政治上不予承认,军事上封锁包围,经济上遏制和孤立.....但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1954年至1956年是中国外交最成功的时期之一,两次多边外交的成功开展,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彰显了新中国外交的魅力。
——《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55年我国进行的一次成功多边外交的会议名字及率团参加会议的领导人名字。依据材料二,分析出一条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功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一条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日本哪位首相?面对大国外交,青少年应当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A
6.A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C
15.D
16.C
17.D
18.A
19.A
20.D
21.【小题1】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题2】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小题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2.【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小题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一条即可)
【小题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23.【小题1】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团结统一、促进区域互助合作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题2】“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香港回归
【小题3】不承认“九二共识”、“台独”;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24.【小题1】名字:辽宁舰。
意义: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名称:华东军区海军
【小题2】态度:敌对。
会议:万隆会议。
名字:周恩来。
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彰显了新中国外交的魅力
【小题3】意义: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任选一个即可)
首相:田中角荣。
做法:努力学习、尊重外来文化、平等待人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