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微专题(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二节 微专题(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21:25:50

文档简介

微专题(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1)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结构位置
(2)原子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构性质
(3)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主族元素 (从左→右) 同主族元素 (从上→下)
最外层 电子数 从1递增到7(第一周期除外) 相同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 合价 最高化合价由+1价→+7价(第一周期除外,O和F特殊),主族非金属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8-族序数 最高化合价=主族的族序数(O和F特殊),非金属元素的最低化合价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第一电离能 总体呈增大趋势 逐渐减小
电负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3.由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最高能层序数。
(2)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价层电子数。
(3)第ⅢB族~第ⅦB族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1~5ns1~2(镧系、锕系除外),族序数=价层电子数。如锰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2,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
(4)第ⅠB族和第ⅡB族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10ns1~2,族序数=ns能级上的电子数。
【迁移应用】
1.X、Y、Z均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关于X、Y、Z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素Y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酸性
B.元素X与元素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均为X<Y<Z
2.(2024·沈阳高二检测)X、Y、Z、W、R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与Z同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R>W>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C.元素第一电离能:I1(Y)>I1(Z)>I1(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3.(2024·宁波高二检测)某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原子序数等于X、Y原子序数之和,Q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的沸点:Z<M
B.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Y>Q
C.简单离子半径:M<Q
D.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Q>M>Z>Y
4.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D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信息
A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
C 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578 kJ·mol-1、I2=1 817 kJ·mol-1、I3=2 745 kJ·mol-1、I4=11 575 kJ·mol-1
D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共有17种运动状态
E 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n-1)dn+6ns2
(1)基态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基态D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3)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4)写出A2B2的电子式:       。
(5)写出C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5.(2024·成都高二检测)前四周期的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B原子基态时的2p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最多;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与B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E3+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B、C、F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第一电离能:D    (填“>”“<”或“=”)Al,其原因是                    。
(3)F元素可能的性质有    (填字母)。
A.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B.存在-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单质还原性弱于磷单质
微专题(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迁移应用
1.D X、Y、Z均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X为Na;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Y为Cl;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Z为Al。Cl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是HCl,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酸性,A项正确;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项正确;原子序数:Na<Al<Cl,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Al>Cl,D项错误。
2.C X、Y、Z、W、R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为2p2、2p4,即X为C元素,Z为O元素,则Y为N元素;W与Z同族,则W为S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即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原子序数大于16,则R为Ca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X、Y、Z、W、R分别为C、N、O、S、Ca元素。S2-、Ca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Ca2+的质子数多,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Ca2+的半径小于S2-,即离子半径:S2- >Ca2+,O2-核外电子数为10,小于S2-、Ca2+,所以正确排序为W>R>Z,A错误;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2O>H2S,B错误;N、O位于第二周期,但N原子的2p3结构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大,所以元素第一电离能:I1(N)>I1(O);O、S位于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I1(O)>I1(S),C正确;碳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O4>H2CO3,D错误。
3.D 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Q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Q为F,根据该离子液体的结构得到X、Q有一个价键,Z有四个价键,M有三个价键,Y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四个价键,Z的原子序数等于X、Y原子序数之和,则X为H,Y为B,Z为C,M为N,由于碳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很多氢化物,故无法比较碳和氮的氢化物的沸点,A错误;Y为B,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而Q为F,核外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故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Y=Q,B错误;M为N、Q为F,N3-、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简单离子半径:N3->F-,即M>Q,C错误;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族和ⅤA族元素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故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C>B,即Q>M>Z>Y,D正确。
4.(1)1s22s22p4 (2) (3)四 ⅡB
(4)H︰︰︰H (5)AlCl3
解析:
5.(1)第四周期第Ⅷ族 
(2)F>N>As > Mg的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较稳定
(3)AB
解析: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则A为C元素;B原子基态时的2p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最多,则B为N元素;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则C为F元素;D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设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2+8+x)×=x,解得x=2,故D为Mg元素;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E为Fe元素;F元素与B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则F为As元素。(1)E元素为Fe元素,F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3+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2)B、C、F三种元素分别为N、F、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F>N>As;D为Mg,由于Mg的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Mg>Al。(3)F元素为As元素,As与Si位于周期表对角线位置,性质与Si相似,则As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A正确;As与N、P同在第ⅤA族,N和P都有-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则As也有-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B正确;As的非金属性比P弱,因磷酸为中强酸,则A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错误;非金属性:P>As,则还原性:P<As,D错误。
3 / 3(共23张PPT)
微专题(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 “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1)原子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结构 位置
(2)原子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构
性质
(3)位置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
最外层
电子数 从1递增到7(第一周期除外) 相同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 合价 最高化合价由+1价→+7价(第一周期除外,O和F特殊),主族非金属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8-族序数 最高化合价=主族的族
序数(O和F特殊),
非金属元素的最低化合
价相同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 同主族元素(从上→
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
渐减弱
第一电离能 总体呈增大趋势 逐渐减小
电负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3. 由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最高能层序数。
(2)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价层电子数。
(3)第ⅢB族~第ⅦB族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n -1)d1~5 n s1~2
(镧系、锕系除外),族序数=价层电子数。如锰的价层电
子排布为3d54s2,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
(4)第ⅠB族和第ⅡB族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n -1)d10 n s1~2,族序
数= n s能级上的电子数。
【迁移应用】
1. X、Y、Z均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
小,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下列关于X、Y、Z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Y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酸性
B. 元素X与元素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 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均为X<Y<Z
解析: X、Y、Z均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
周期中最小,X为Na;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Y为Cl;Z的离
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Z为Al。Cl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是HCl,极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酸性,A项正确;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是
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为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
又能与强碱反应,C项正确;原子序数:Na<Al<Cl,同周期主族
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
Al>Cl,D项错误。
2. (2024·沈阳高二检测)X、Y、Z、W、R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
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
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与Z同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
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R>W>Z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C. 元素第一电离能: I1(Y)> I1(Z)> I1(W)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解析: X、Y、Z、W、R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
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
对电子,分别为2p2、2p4,即X为C元素,Z为O元素,则Y为N元
素;W与Z同族,则W为S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
相等,即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原子序数大于16,则R为Ca元素,
由上述分析可知,X、Y、Z、W、R分别为C、N、O、S、Ca元素。
S2-、Ca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Ca2+的
质子数多,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Ca2+的半径小于S2-,即离子
半径:S2- >Ca2+,O2-核外电子数为10,小于S2-、Ca2+,所以正确
排序为W>R>Z,A错误;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2O>H2S,B错误;N、
O位于第二周期,但N原子的2p3结构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失去1个
电子所需能量大,所以元素第一电离能: I1(N)> I1(O);O、S位
于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I1(O)> I1(S),C正确;碳酸是
弱酸,硫酸是强酸,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O4>
H2CO3,D错误。
3. (2024·宁波高二检测)某种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X、Y、
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原子序数等于
X、Y原子序数之和,Q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化物的沸点:Z<M
B.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Y>Q
C. 简单离子半径:M<Q
D. 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Q>M>Z>Y
解析: 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Q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Q为F,根据该离子液体的结构得到
X、Q有一个价键,Z有四个价键,M有三个价键,Y得到一个电子
形成四个价键,Z的原子序数等于X、Y原子序数之和,则X为H,
Y为B,Z为C,M为N,由于碳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很多氢化
物,故无法比较碳和氮的氢化物的沸点,A错误;Y为B,核外有1
个未成对电子,而Q为F,核外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故基态原子未
成对电子数:Y=Q,B错误;
M为N、Q为F,N3-、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即简单离子半径:N3->F-,即M>Q,C错误;根据同一
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族和ⅤA族元素高于同周
期相邻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故基态原子第
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C>B,即Q>M>Z>Y,D正确。
4. 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
C、D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信息
A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
C 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578 kJ·mol-1、 I2=1 817
kJ·mol-1、 I3=2 745 kJ·mol-1、 I4=11 575 kJ·mol-1
D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共有17种运动状态
E 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n -1)d n+6 n s2
(1)基态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基态D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1s22s22p4 
(3)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4)写出A2B2的电子式: 。
四 
ⅡB 
H︰ ︰ ︰H 
(5)写出C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解析:
AlCl3 
5. (2024·成都高二检测)前四周期的A、B、C、D、E、F六种元
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
的2倍;B原子基态时的2p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最多;C元素为最
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
外电子总数的 ;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
与B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E3+价层电
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第四周期第Ⅷ族 
解析: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则A为C元素;B原子基态时的2p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最多,则B为N元素;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则C为F元素;D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设最外层电子数为 x ,则(2+8+ x )× = x ,解得 x =2,故D为Mg元素;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故E为Fe元素;F元素与B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则F为As元素。
(1)E元素为Fe元素,F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基
态Fe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
Fe3+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B、C、F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
元素符号表示),第一电离能:D (填“>”“<”或
“=”)Al,其原因是 。
F>N>As 
> 
Mg的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较稳定
解析: B、C、F三种元素分别为N、F、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故电负性:F>N>As;D为Mg,由于Mg的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较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Mg>Al。
(3)F元素可能的性质有 (填字母)。
A. 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B. 存在-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 单质还原性弱于磷单质
AB 
解析: F元素为As元素,As与Si位于周期表对角线位置,性质与Si相似,则As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A正确;As与N、P同在第ⅤA族,N和P都有-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则As也有-3价、+3价、+5价等多种化合价,B正确;As的非金属性比P弱,因磷酸为中强酸,则A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错误;非金属性:P>As,则还原性:P<As,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