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1 23: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原始农业与
史前社会
学习目标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01
02
03
04
伏羲:结网捕鱼,
创立八卦
神农: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你知道哪些关于农耕的传说吗?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时间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南北方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世界最早:水稻、粟和黍
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制作陶器
家畜饲养
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的发展
原始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2.地理范围
3.代表遗址
1.稻作农业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被称为:稻作农业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河南中部的舞阳贾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的神秘面纱。遗址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包含了大量遗存、遗骸、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各式器具。遗址上生活着的就是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
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长江中下游)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1. 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2. 分布区域:
3.蚕茧,丝织品和残片,以及骨雕,牙雕或石雕的蚕蛹、蚕形象遗物的发现说明什么?
黄河中游地区
7000~5000
这表明仰韶先民已经能够养蚕缫丝。制作丝绸,丝绸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半坡人遗址
地点:
时间:
居住的房屋:
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约6000年
圆形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为什么建造这种房屋?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挡风保暖。
启示: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半坡文化的成就
半坡文化的成就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考古发现1
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距今约63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
时间
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表现
比一比
原始
居民
距今
时间
活动
区域
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半坡原
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7000年左右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陶器
玉器
乐器骨哨
雕刻
使用天然漆
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彩陶
乐器
纺织、制衣
磨制石器
骨器、角器
弓箭、长矛、石球
渔叉、渔钩、石网坠
种植粟
饲养猪、狗等家畜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堂总结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
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2.大汶口文化时间:距今约6300-4500年
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1.河姆渡人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发现遗址地点:浙江余姚
3.河姆渡建筑:干栏式房屋
4.生产生活:骨耜等
1.半坡人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发现遗址地点:陕西西安
3.半坡热建筑:半地穴房屋
1.(2024·辽宁·中考真题)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2.(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兴隆洼遗址中出土了石锄、石铲、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鱼镖等复合工具,遗址中还发现了经过人工栈培的粟。据此推断,兴隆洼时期( )
A.原始农业发展B.家畜饲养出现 C.原始聚落发展 D.粮食剩余出现
A
C




3.(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4.(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在扬州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 )
A.古邗沟遗址 B.龙虬庄遗址 C.唐城遗址 D.瓜洲古渡
C
B
5.(2024·山西·中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6.(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 )
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