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3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
2 . 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城市的形成
早期城市遗址
时间:大约5000多年前
城市出现原因:原始社会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
早期城市的作用: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
城市也为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基本场所和必要。
2.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
私有制、阶级出现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进行管理和统治(国家机器出现)
早期国家形成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权力: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
义务: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猪玉龙
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祭坛、女神庙和贵族的积石家,
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 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北
南
西
东
长
江
流
域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大型水利工程
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大量玉礼器
少量玉礼器和部分陶器代表
少量陶器和石器
无随葬品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知识链接
历史价值
①良渚古城、陶四都城的发现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②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他们彼此之间不断的交流和融洽,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黄帝
华夏族
炎帝
蚩尤
其他部落
炎黄部落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败
败
炎帝黄帝——人文初祖
世界华人——炎黄子孙
远古的传说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到这里祭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
各族错居杂处
交往、交流
相互融合
(课后活动2 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想一想
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教种五谷蔬菜
制陶,纺织,
煮盐,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
具有最早的天文
历法知识
知识拓展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1.建造宫室
2.制作衣裳
3.挖掘水井
4.制造船只
5.会炼铜
6.发明弓箭
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发明
(课后活动2 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想一想
知识拓展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
尧舜禹的禅让
传位
尧
舜
禹
传位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大禹”。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含义:将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让制
实质: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原始民主)
特点: 1、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
2、首领没有特权
中华文明的起源
文明社会的标志
中国早期国家遗迹
神话里的华夏
炎黄——人文初祖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良渚——长江下游
陶寺——黄河中游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
1.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伶伦 D.嫘祖
D
A
课堂巩固
3.【百校联考】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素材和根据。考古挖掘出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实物史料,下列图示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课堂巩固
4.相传,黄帝识天象、制历法、种五谷、造宫室、划封疆、设官职、发明了战车、指南针、舟船、水井弓矢、算术等;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作琴瑟等。上述发明不能反映( ) A.炎帝和黄帝是考古证实的人物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化身 C.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课堂巩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