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三)
1.B 2.C
3.D 将固体物质加热分解,所选用的仪器是坩埚,选D。
4.A 氨溶于水形成氨水,可导电,但氨本身是非电解质,故选A;B、C均为电解质,D的水溶液不导电。
5.D 反应中由I2转化为KI,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氧化剂;由I2转化为KIO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选D。
6.D 硫与氧气反应只能得到二氧化硫,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A错误;常温下铁与氯气不反应,且Fe与Cl2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为FeCl3,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B错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C错误;催化剂作用下氨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则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D正确。
7.A A.硫酸钾溶液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但是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符合题意;C.雾属于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符合题意;D.水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不符合题意。
8.B 甲基呈电中性,其电子式为·H,A错误;S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8+10=18,该核素应该表示为 O,C错误;C2H4O2为分子式,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D错误。
9.C 14C和 14N为质量数相同的两种不同元素,二者不互为同位素,A不正确;H2O和 2H2O分子式不同,但结构相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正确;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CH3CH2CH3与CH2CH2的类别不同,且组成上也不是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二者不互为同系物,D不正确。
10.B A项,含铁元素的硫酸亚铁是一些补血药剂的主要成分,错误;B项,镁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和强度大、耐腐蚀等方面的优点,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部件,正确;C项,碳酸钠溶液碱性太强,不能用作胃药,错误;D项,氯气是有毒气体,但能用于药物的合成,错误。
11.C 原子半径大小应该是r(Y)>r(Z)>r(X),A错误;X是C,则Y是Al,AlCl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Na[Al(OH)4] 溶液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错误;Y是Si,X、Z分别是N和S,HNO3和H2SO4都是强酸,C正确;X为O,Y为P,Z为Cl,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2O的熔、沸点高于HCl的,D错误。
12.A FeCl3电离的Cl-与AgNO3电离的Ag+反应生成AgCl,A正确;NH3·H2O是弱碱,不能拆为OH-,B错误;Fe(SCN)3溶于水,C错误;反应方程式的电荷不守恒,D错误。
13.B Cl2没有漂白性,当有水存在时,Cl2和H2O反应生成HClO,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在X处通入氯气,关闭Y阀时,Z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Y阀后,Z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说明进入Z的氯气含水蒸气,而W中的液体能吸收水蒸气或能完全吸收Cl2。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收水蒸气,经W出来的是干燥的氯气,①符合题意;氢氧化钠溶液能完全吸收氯气,②符合题意;H2O不能完全吸收氯气,且通入的Cl2能带出水蒸气,③不符合题意;饱和氯化钠溶液难吸收氯气,也不是干燥剂,通入的Cl2能带出水蒸气,④不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故选B。
14.C 由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分子含有10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其分子式为C10H16O2,A错误;分子中六元环不是苯环,B错误;该有机物含有酯基,能和NaOH溶液反应,C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能被KMnO4溶液氧化,D错误。
15.D A.实验剩余的药品有些可以放回原试剂瓶,如金属钠,错误;B.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等仪器必须垫陶土网才能加热,错误;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盐酸、氯化钠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确定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D.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正确。
16.D 拆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故A错误;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故B错误;依据图像数据分析计算,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故C错误,D正确。
17.D 在题给装置中,铁较活泼作负极,失电子质量减小;铜离子得电子在银圈上析出,质量增加,故选D。
18.A 科技考古研究人员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 14C的半衰期推算文物的绝对年代,放射性同位素 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断定文物的大体年代,但不能确定精确年代,A错误。
19.D 标准状况时体积才约为22.4 L,A错误;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胶粒是许多数目分子的集合体,数目不可计算,C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NA mol-1=0.5NA,D正确。
20.C A.由表中数据可知,5 min时,剩余Y的物质的量为(2.4-1.2×) mol=0.6 mol,则5~10 min内,消耗Y的物质的量为(0.6-0.3) mol=0.3 mol,故用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Y)==0.03 mol/(L·min),错误;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应存在2v正(Y)=3v逆(Z),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10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0.3 mol,而15 min时,X的物质的量还是0.3 mol,说明在10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则X消耗了1 mol-0.3 mol=0.7 mol,其转化率为×100%=70%,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氦气(不参与反应),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错误。
21.B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丙烯,B正确;芳纶不属于天然纤维材料,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C错误;特种钢里有多种成分,不属于纯金属,属于合金,D错误。
22.B 使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A正确;N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不可能使N2 100% 转化为NH3,B错误;根据图示,②③过程是N2、H2在催化剂上断键形成N和H,C正确;N2(g)+3H2(g)2NH3(g),正反应放热,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D正确。
23.C A.加热条件下,氨与CuO反应生成氮气、Cu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所以反应过程中,③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变红,正确;B.干燥氨应该用碱性干燥剂,所以②中盛放的固体可以是碱石灰,正确;C.应先用①中产生的氨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实验开始时先点燃①中的酒精灯,再点燃③中的酒精灯,错误;D.实验结束时,先把水槽中的导管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中的导管会产生倒吸,正确。
24.B MgCl2中只有离子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
25.B A.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正确;B.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少量试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K+,溶质可能为KOH或钾盐,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N,正确;D.水解液遇碘水不显蓝色,则溶液中不含淀粉,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正确。选择题专练(三)
1.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NaHSO4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得到的NaHCO3在“300 ℃加热”制得Na2CO3所选用的仪器是( )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H3 B.H2SO4
C.Na2O2 D.C2H5OH
5.反应3I2+6KOHKIO3+5KI+3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1
C.1∶5 D.5∶1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SO3H2SO4
B.FeFeCl2Fe(OH)2
C.SiO2H2SiO3Na2SiO3
D.NH3NOHNO3
7.下列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硫酸钾溶液 B.氢氧化铁胶体
C.雾 D.水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甲基的电子式为H
B.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含10个中子氧的核素符号为 O
D.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2H4O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B.H2O和 2H2O互为同分异构体
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CH3CH2CH3与CH2CH2互为同系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铁元素的硫酸铁是一些补血药剂的主要成分
B.镁合金密度小,硬度和强度大,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部件
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可以用作胃药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D.氯气有毒,故不可用于药物的合成
11.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A.原子半径:r(Z)>r(Y)>r(X)
B.若X的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2倍,则含Y元素的盐溶液一定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若Y可作半导体材料,则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若Y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的4倍,则X、Z的氢化物的熔、沸点:X12.(2024·江苏模拟)下列FeCl3溶液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Cl-AgCl↓
B.与氨水反应:Fe3++3OH-Fe(OH)3↓
C.用KSCN溶液检验Fe3+:Fe3++3SCN-Fe(SCN)3↓
D.与铁粉反应:Fe3++Fe2Fe2+
13.如图所示,在X处通入氯气,关闭Y阀时,Z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Y阀后,Z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有以下几种液体,则W瓶中盛放的液体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水 ④饱和氯化钠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4.某光刻胶的单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是C10H14O2
B.该物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
C.该物质能和NaOH溶液反应
D.该物质不能被KMnO4溶液氧化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都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需垫上陶土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C.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16.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拆开2 mol H2(g)和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成为氢、氧原子,共放出1 368 kJ能量
B.由氢、氧原子形成2 mol H2O(g),共吸收1 852 kJ 能量
C.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l),共放出484 kJ能量
D.1 mol H2(g)和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共放出242 kJ能量
17.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用一根细丝(绝缘)吊着,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18.下列关于化学与职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科技考古研究人员依靠自身丰富的经验来断定文物的精确年代
B.化学科研工作者是指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C.水质检验员是指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进行检验和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D.金属材料研究机构的测试工程师可以通过化学检测仪器或化学检测方法来确定不锈钢的等级
19.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8 g N2所占体积约为22.4 L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用0.01 mol Fe3+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的数目为0.01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5NA
20.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min n/mol
n(X) n(Y) n(Z)
0 1.0 2.4 0
5 1.2
10 0.3
15 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10 min内,用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6 mol/(L·min)
B.当3v正(Y)=2v逆(Z)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转化率为70%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氦气(不参与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医用口罩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来合成
C.嫦娥五号上升起的“高科技国旗”,所用材料是耐高、低温的芳纶,属于天然纤维材料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阻拦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纯金属
22.合成氨是目前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合成氨反应过程片段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如下模拟示意图表示(其中、、、分别表示N2、H2、NH3和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使N2 100% 转化为NH3
C.②③过程是N2、H2在催化剂上断键形成N和H
D.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2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氮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③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变红
B.②中盛放的固体可以是碱石灰
C.实验开始时,先点燃③中的酒精灯,再点燃①中的酒精灯
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①③中的酒精灯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过程为
B.MgCl2和NaOH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C.CO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反应2H2O+2F2O2+4HF,同时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25.下列由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少量试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溶液为钾盐溶液
C 向1 mL某溶液中滴入2 mL 0.1 mol·L-1 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 含N
D 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水,溶液不显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