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的概念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集合的概念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21:10:53

文档简介

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1节 《集合的概念》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本质含义,能准确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熟练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大特性,并能运用特性解决简单问题。
清晰区分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 和 “不属于” 关系,牢记常用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的专用符号及适用范围。
熟练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 列举法和描述法,能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选择最优表示方法,实现 “按需表达”。
知识梳理
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set)。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集合中的元素互不重复)、(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______集合 A,记作______;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______集合 A,记作______。
常用数集及符号: 自然数集_____;正整数集:_____或_____;整数集:_____;有理数集:_____;实数集:_____。
列举法的定义:把集合的元素______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元素间用逗号分隔)。
描述法的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______,其中 “x” 是代表元素,“p (x)” 是元素 x 满足的共同条件。
概念辨析
1:(考查集合元素的特性)下列关于集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著名的数学家” 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B. 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C. 若集合,则和是集合 A 的元素,且集合 A 可表示为
D. 若,则的值为或
解析:选项 A:“著名的数学家” 不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什么样的数学家算 “著名” 没有明确标准 ),不能构成集合,A 错误。选项 B: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与元素完全相同,是同一个集合,B 正确。选项 C:集合元素具有互异性,相同元素不能重复出现,集合 ,解方程得或,应表示为,C 错误。选项 D:若,当时,,不满足互异性;当时,集合为,满足条件,所以a只能为0,D 错误。综上,故选 ACD。
2:(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与常用数集)下列关于集合表示方法及常用数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于 2 且小于 5 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

集合表示直线上的所有点,而集合表示直线
上所有点的纵坐标
C. 自然数集包含,正整数集或不包含
D. 集合是偶数用描述法表示正确,若用列举法表示可写为,因此所有无限集都能用列举法表示
解析:选项 A,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有3,4,用列举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需明确代表元素是整数,正确描述应为,原描述法没限定整数,错误。选项 B,集合代表元素是,表示直线上的所有点;集合代表元素是y,y的取值范围是,即表示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也就是实数集,该选项正确。选项 C,自然数集包含0和正整数;正整数集或 只包含正整数,不包含0,该选项正确。选项 D,列举法适用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对于无限集(如是偶数 ),无法一一列举出所有元素,虽然可写 “” ,但这只是示意,并非严格完整列举;实际上,无限集不能用列举法完整表示,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
典例讲解
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解:(1)设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 A,自然数是指 0,1,2,3,…,因此小于 10 的自然数为 0,1,2,3,4,5,6,7,8,9,故。
(2)设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 B,由得,解得或,故。
注: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因此 A 还可表示为,B 还可表示为。
【变式训练1】
A 组(基础题)
1、用列举法表示 下列集合
(1)“小于 6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1~20 中所有能被 4 整除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4)“绝对值等于 3 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解析】(1)“小于 6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正整数是大于0的整数,小于6的正整数有1、2、3、4、5 。所以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2)“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解方程,根据平方差公式,原方程可化为 。则或,解得或 。所以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3)“1 - 20 中所有能被 4 整除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能被4整除的数就是4的倍数,
在中,4的倍数有4、8、12、16、20 。所以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4)“绝对值等于 3 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设实数为x,由,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或 。所以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B 组(中档题)
1、用列举法表示 “方程组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提示:方程组的解是有序实数对);
2、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a 的值,并列举法表示集合 M;
3、用列举法表示 “满足,且的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解析】解方程组,由得,代入,得,即,则 。所以解集为 。
因为,分情况讨论:若,则,此时,集合(符合互异性);若,则,此时,集合(符合互异性);若,不成立。综上,时;时 。
3、解析且的奇数有 ,所以集合为 。
例 2: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A;
(2)由大于 10 且小于 20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B。
解:(1)① 描述法:设,则 x 是实数,且满足方程,
故(或简化为)。
② 列举法:求解方程,得或,故。
(2)① 描述法:设,则 x 是整数,且满足,
故(或简化为)。
② 列举法:大于 10 且小于 20 的整数为 11,12,13,14,15,16,17,18,19,故。
【变式训练2】
A 组(基础题)
1、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 3 且小于 10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3)“绝对值小于 4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4) “15 以内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解析】(1)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描述法:先解方程,因式分解得,根为或。用描述法表示为 。列举法:直接列出根,即 。
(2)大于 3 且小于 10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描述法:明确元素范围与条件,( 表示正整数集 )。列举法:列出符合的数, 。
(3)绝对值小于 4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描述法:根据绝对值定义,( 表示整数集 )。列举法:找出满足的整数, 。
(4)15 以内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描述法:质数是大于 1 的自然数,且除了 1 和自身无其他因数,是质数且 。列举法:列出 15 以内质数, 。
B 组(中档题)
1、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满足(其中)的所有 y 值组成的集合”;
(2)“集合”(提示:先确定 4 - x 的可能取值);
2、已知集合有且仅有两个元素,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集合 P;
3、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到 x 轴距离为 2 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析】(1)描述法:列举法: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列举法为1.
(2)描述法:列举法:因为,是8的因数,8的因数有
。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列举法为。
2、集合P有且仅有两个元素,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且有两个不同
实根,所以且,即且。描述法:且;列举法:解方程,由求根公式 ,设两根为, ,列举法为(且 )。
3、描述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列举法:第二象限内到x轴距离为2,即纵坐标,横坐标,无法一一列举,若限定x为整数等特殊情况可列举,一般列举法表示为(这里按常规描述性列举,因实数不可全部列举,本质是描述法变形 ),若从点的特征看,准确列举形式为满足且的所有点,用列举法难以完全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说明 “由于x取小于0的任意实数,无法全部列举,列举法可结合描述特征表示,如 ,重点理解描述法本质” 。
归纳总结
1、列举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基本步骤
找元素:根据集合的条件,逐一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元素(确保不遗漏、不重复);
定形式:将所有元素用花括号 “{ }” 括起,元素间用逗号分隔。
(2)注意事项
互异性优先:元素不能重复,如是错误的,应改为;
无序性无关:元素排列顺序不影响集合本质,如与是同一个集合;
适用有范围:仅适用于元素个数有限(如 “10 以内的质数”)或元素个数无限但可规律列举(如 “正奇数集”)的集合,无限且无规律的集合(如 “所有无理数”)不能用列举法。
2、描述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描述法的基本步骤
明代表:确定集合的代表元素(如实数 x、整数 k、点),明确元素类型;
写条件:用数学式子或文字语言,清晰表述元素满足的共同特征(即 “p (x)”);
规书写:按 “” 格式书写,若代表元素有范围(如实数、整数),可在代表元素后补充,如。
(2)注意事项
代表元素要清晰:避免混淆元素类型,如(x 是自变量,集合为实数集)与(点集,代表直线上的所有点)完全不同;
条件表述要准确:避免模糊表述,如 “很大的数” 不能作为条件(违背元素确定性),应改为 “大于 1000 的数”;
适用分场景:适用于元素个数多、无法列举(如 “所有大于 5 的实数”)或元素有明显共同特征(如 “所有偶数”)的集合,元素个数少的集合(如 “{1,2,3}”)用列举法更简洁;
符号使用规范:不用多余符号,如是错误的,应改为列举法。
课堂练习:
(多选)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集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函数值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该集合是数集
B. 若,则a是函数的函数值集合中的元素
C. 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为,点属于这个集合
D. 自变量组成的集合与函数值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答案:AC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1节 《集合的概念》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本质含义,能准确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熟练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大特性,并能运用特性解决简单问题。
清晰区分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 和 “不属于” 关系,牢记常用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的专用符号及适用范围。
熟练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 列举法和描述法,能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选择最优表示方法,实现 “按需表达”。
通过概念辨析、典例分析与变式训练,突破概念易错点,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表达的规范性,为后续集合运算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set)。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集合中的元素互不重复)、(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______集合 A,记作______;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______集合 A,记作______。
常用数集及符号: 自然数集_____;正整数集:_____或_____;整数集:_____;有理数集:_____;实数集:_____。
列举法的定义:把集合的元素______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元素间用逗号分隔)。
描述法的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______,其中 “x” 是代表元素,“p (x)” 是元素 x 满足的共同条件。
概念辨析
1:(多选)下列关于集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著名的数学家” 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B. 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C. 若集合,则和是集合 A 的元素,且集合 A 可表示为
D. 若,则的值为或
2:(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与常用数集)下列关于集合表示方法及常用数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于 2 且小于 5 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

集合表示直线上的所有点,而集合表示直线
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即实数集)
C. 自然数集包含,正整数集或不包含
D. 集合是偶数用描述法表示正确,若用列举法表示可写为,因此所有无限集都能用列举法表示
典例讲解
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变式训练1】
A 组(基础题)
1、用列举法表示 下列集合
(1)“小于 6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1~20 中所有能被 4 整除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4)“绝对值等于 3 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B 组(中档题)
1、用列举法表示 “方程组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提示:方程组的解是有序实数对);
2、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a 的值,并列举法表示集合 M;
3、用列举法表示 “满足,且的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例 2: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A;
(2)由大于 10 且小于 20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B。
【变式训练2】
A 组(基础题)
1、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 3 且小于 10 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3)“绝对值小于 4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4) “15 以内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B 组(中档题)
1、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满足(其中)的所有 y 值组成的集合”;
(2)“集合”(提示:先确定 4 - x 的可能取值);
2、已知集合有且仅有两个元素,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集合 P;
3、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到 x 轴距离为 2 的点组成的集合”。
归纳总结
1、列举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基本步骤
找元素:根据集合的条件,逐一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元素(确保不遗漏、不重复);
定形式:将所有元素用花括号 “{ }” 括起,元素间用逗号分隔。
(2)注意事项
互异性优先:元素不能重复,如是错误的,应改为;
无序性无关:元素排列顺序不影响集合本质,如与是同一个集合;
适用有范围:仅适用于元素个数有限(如 “10 以内的质数”)或元素个数无限但可规律列举(如 “正奇数集”)的集合,无限且无规律的集合(如 “所有无理数”)不能用列举法。
2、描述法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描述法的基本步骤
明代表:确定集合的代表元素(如实数 x、整数 k、点),明确元素类型;
写条件:用数学式子或文字语言,清晰表述元素满足的共同特征(即 “p (x)”);
规书写:按 “” 格式书写,若代表元素有范围(如实数、整数),可在代表元素后补充,如。
(2)注意事项
代表元素要清晰:避免混淆元素类型,如(x 是自变量,集合为实数集)与(点集,代表直线上的所有点)完全不同;
条件表述要准确:避免模糊表述,如 “很大的数” 不能作为条件(违背元素确定性),应改为 “大于 1000 的数”;
适用分场景:适用于元素个数多、无法列举(如 “所有大于 5 的实数”)或元素有明显共同特征(如 “所有偶数”)的集合,元素个数少的集合(如 “{1,2,3}”)用列举法更简洁;
符号使用规范:不用多余符号,如是错误的,应改为列举法。
课堂练习:
(多选)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集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函数值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该集合是数集
B. 若,则a是函数的函数值集合中的元素
C. 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为,点属于这个集合
D. 自变量组成的集合与函数值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