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验收评价(七)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验收评价(七)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2 21:44:08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C.若
=
- + ,则 A,B,C,G 四点共面
D.若向量 p=mx+ny+kz(其中 x,y,z 是三个不共面的向量,m,n,k∈R),则称 p 在基底{x,y,z}下
2026 年高考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评价试题(七)
的坐标为(m,n,k).若 p 在单位正交基底{a,b,c}下的坐标为(1,2,3),则 p 在基底{a-b,a+b,c}
数学 下的坐标为 , ,
6.包子是一道古老的传统面食小吃,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在中国北方,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
享有极高的声誉.某包子铺商家为了将包子销往全国,决定走少而精的售卖方式,定制了如图所示由底面圆半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范围: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径为 4 cm 的圆柱体和球缺(球的一部分)组成的单独包装盒,球缺的体积 V= (R 为球缺所在球的半径,h
注意事项:
为球缺的高).若 h=2 cm,球心与圆柱下底面圆心重合,则包装盒的体积为(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 3
A. cm B. cm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 3
C. cm D. cm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Q 为上底面 A1B1C1D1所在平面内的动点,当直线 DQ 与 DA1所成的角为 45°
时,点 Q 的轨迹为( )
1.底面直径和母线长均为 2 的圆锥的体积为( )
A.圆 B.直线
A. B. C.2 D.3
C.抛物线 D.椭圆
2.已知正△ABC 的边长为 a,那么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A'B'C'的面积是( )
8.已知正三棱锥 S-ABC,高为 2 ,AB=2,则其内切球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2 2
A. a B. a C. 2 2a D. a
A. B.
3.A,B 是两个不同的点,l 是一条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C. D.
A.A∈l,A∈α,B∈l,B∈α l α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B.A∈α,A∈β,B∈α,B∈β α∩β=AB
C.l α,A∈l A α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D.A∈l,l α A∈α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为AD的中点,F为PC上一点,当PA∥平面EBF时, 等于( ) 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点(3,-4,5)关于 Oxy 平面对称的点为(3,-4,-5)
A. B. C. D.
B.对空间任意一点 O 与不共线的 A,B,C 三点,若 =x +y +z ,其中 x,y,z∈R 且 x+y+z=1,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A,B,C 四点共面
A.若 a 与 b 共线,b 与 c 共线,则 a 与 c 共线 C.已知 a=(0,1,1),b=(0,0,-1),则 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为(0,0,-1)
B.若{a,b,c}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a+2b,a+b,a-b 能构成基底 D.向量 p 在基底{a,b,c}下的坐标为(4,2,3),则向量 p 在基底{a+b,a-b,c}下的坐标为(3,1,3)
数学试题(七) 第 1 页 共 4 页 数学试题(七)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11.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ABC=60°,PA⊥平面 ABCD,PA=AB=2,M,N 分别
为 PB,CD 的中点,E 为棱 AD 上一动点.若∠MEN 为钝角,则 AE 的长可能为( )
(1)证明:BM∥平面 CDE;
(2)求二面角 F-BM-E 的正弦值.
A. B. 17.(15 分)
如图,在四棱台 ABCD-A1B1C1D1 中,上、下底面均是正方形,且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AB=2A1B1=4,E,F
C.1 D.
分别为 DC,BC 的中点,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 O1O 垂直于上、下底面,且 O1O 与侧棱所在直线所成的角为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45°.
1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D 为 A1B1 的中点,AB=BC=2,BB1=1,AC=2 ,则异面直线 BD 与
AC 所成的角为 .
(1)求证:BD1∥平面 C1EF;
(2)棱 BC 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直线 A1M 与平面 C1E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若存在,求出线段 BM 的长;
1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经过点 P(x0 , y0 , z0)且法向量为 m=(A,B,C)的平面方程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x-x0)+B(y-y0)+C(z-z0)=0,经过点 P(x0,y0,z0)且一个方向向量为 n=(μ,v,ω)(μvω≠0)的直线 l 的方程为 18.(17 分)
= =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解决下面问题:现给出平面 α的方程为 2x+z-7=0,经过点(0,0,0)的直线 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 ABCD.设平面 PAD 与平面 PBC 的交线为 l.
l 的方程为 = = ,则直线 l 与平面 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4.已知正三棱锥 P-ABC 的底面△ABC 的边长为 2 ,若半径为 1 的球与该正三棱锥的各棱均相切,则三棱
锥 P-ABC 的体积为 .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证明:l⊥平面 PDC;
(2)已知 PD=AD=1,Q 为 l 上的点,求 PB 与平面 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15.(13 分)
19.(17 分)
如图,平面 ABCD⊥平面 ABE,AD⊥AB,AB∥CD,AE=AD=CD= AB=1,∠EAB=90°.
如图,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底面为菱形,且∠DAB=60°,E,O 分别是上、下底面的中心,F 是 AB 的
中点,AB=kAA1.
(1)求直线 BC 与平面 ADE 所成角的大小;
(2)求点 D 到平面 BCE 的距离.
(1)求证:A F∥平面 EBC;
16.(15 分) 1
(2)是否存在实数 k,使得 O 在平面 EBC 内的射影恰好为△EBC 的重心 O1.若存在,求出 k;若不存在,请说如图,在以 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DEF 均为等腰梯形,BC∥AD,
明理由.
EF∥AD,AD=4,AB=BC=EF=2,ED= ,FB=2 ,M 为 AD 的中点.
数学试题(七) 第 3 页 共 4 页 数学试题(七)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2026 年高考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评价试题(七)数学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 由题可知圆锥的高 h 4 1 3,所以圆锥的体积 V 1= = = ×π×12× 3 3π= .
3 3
2.D 解析 方法一 如图,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为△A'B'C',
由题意可知 AB=a,OC= 3a,则 A'B'=a,O'C'= 3a,过点 C'作 C'D'⊥A'B'于点 D',则 C'D'= 2O'C'= 2 3× a= 6a,
2 4 2 2 4 8
所以△A'B'C'的面积为1a 6 6× a= a2.
2 8 16
方法二 由 S = 2直观图 S 原图形得,△A'B'C'的面积为
2 3 6
× a2= a2.
4 4 4 16
3.C 解析 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在某个平面内,则直线在该平面内,故 A 正确;两个不同的点同时在两个
不同的平面内,则两点所在直线为两平面的交线,故 B 正确;l α有两种情况,l 与α相交或 l∥α,若 l 与α
相交,且交点为 A 点,则 A∈α,故 C 错误;直线在平面内,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平面内,故 D 正确.
4.D 解析 连接 AC 交 BE 于点 G,连接 FG,因为 PA∥平面 EBF,PA 平面 PAC,平面 PAC∩平面 EBF=FG,
所以 PA FG,所以 ∥ = .又 AD∥BC,E 为 AD 的中点,

所以 = =1,所以 =1.
2 2
5.D 解析 对于 A,若 b=0,则满足 a 与 b 共线,b 与 c 共线,但是 a 与 c 不一定共线,故 A 错误;对于 B,
a+2b=3(a+b)-1(a-b),则 a+2b,a+b,a-b 共面,不能构成基底,故 B 错误;对于 C,对于 =2 -3 +4 ,
2 2 5 5 5
由于2-3+4≠1,故 A,B,C,G 四点不共面,故 C 错误;对于 D,p 在单位正交基底{a,b,c}下的坐标为(1,
5 5 5
2 , 3) , 即 p=a+2b+3c , 设 p 在 基 底 {a-b , a+b , c} 下 的 坐 标 为 (x , y , z) , 则 满 足
1
+ = 1, = ,2
p=x(a-b)+y(a+b)+zc=(x+y)a+(y-x)b+zc=a+2b+3c,故 = 2,解得 = 3 , 则 p 在基底{a-b,a+b,c}下的坐
= 3, 2
= 3,
标为 1 3, ,3 ,故 D 正确.
2 2
数学答案 第 1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2 2 2
6.B 解析 如图,设圆柱的高为 OO'=m cm,OA=OC=R,则 OA2=O'O2+O'A2,即 = + 4 , = + 2, 解得
= 3,
= 5,
2
则圆柱的高为 3 cm,故包装盒的体积为π 42 3+π(3×5 2)×2 =196π× × (cm3).
3 3
7.C 解析 以点 D 为原点, , , 1的方向分别为 x,y,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
方体的棱长为 1,则 D(0,0,0),A1(1,0,1),设 Q(x,y,1),可得 =(x,y,1), 1=(1,0,1),

因为直线 DQ 与 DA 所成的角为 45°,则 cos 45°= | · 1
|= +1| 21 2 2 = ,化简可得 y
2=2x,所以点 Q 的轨
| || 1| + +1× 2 2
迹为抛物线.
8.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三棱锥 S-ABC 的顶点 S 在底面△ABC 内的投影为△ABC 的中心 P,如图,设内
切 球半 径 为 r, 外接 球 球心 为 O, 半径 为 R,∴CD= 3×2= 3,∴CP=2CD=2 3,DP=1CD= 3,∴
2 3 3 3 3
2
SD= 2 + 2= (2 2)2 + 3 =5 3, S =1 2 5 3 5 3∴ △SAB × × = ,S =
1 3
△ABC ×2×2× = 3,∴S =3S +S3 3 2 3 3 2 2 表面积 △SAB
△ ABC=6 3, V =
1 3 2 2 = 1三 棱 锥 S-ABC × × ×6 3×r r=
2 , 又 在 Rt△ COP 中 ,OC2=CP2+OP2 , ∴
3 3 3
2 2
R2= 2 3 +(2 2-R)2 R=7 2, ∴ = 3 =2.
3 6 7 2 7
6
9.ABD 解析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也可能相交,故
A 错误;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这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 B 错误;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 C 正确;若两个平面垂直同一个平面,则两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故 D
数学答案 第 2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错误.
10.ABD 解析 对于 A,点(3,-4,5)关于 Oxy 平面对称的点应满足横、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相反数,
即为(3,-4,-5),故 A 正确;对于 B,因为 x+y+z=1,则 z=1-x-y,所以 =x +y +(1-x-y) ,即
- =x -x +y -y ,所以 =x +y ,所以 P,A,B,C 四点共面,故 B 正确;对于 C,由投影
向量定义可得 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为 · 2b=
1b=-b=(0,0,1),故 C 错误;对于 D,设向量 p 在基底{a+b,
| 1
a-b,c}下的坐标为(x,y,z),则 p=x(a+b)+y(a-b)+zc,又向量 p 在基底{a,b,c}下的坐标为(4,2,3),
+ = 4, = 3,
则 p=4a+2b+3c,所以 4a+2b+3c=x(a+b)+y(a-b)+zc=(x+y)a+(x-y)b+zc,所以 = 2,解得 = 1,所以向量 p
= 3, = 3,
在基底{a+b,a-b,c}下的坐标为(3,1,3),故 D 正确.
11.ABD 解析 由题意得△ABC 为等边三角形,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为 BC
的中点,则 P(0,0,2),F( 3,0,0),B( 3,-1,0),C( 3,1,0),D(0,2,0), 3 1∴M , ,1 ,
2 2
N 3 3, ,0 ,令 AE=t(0≤t≤2),∴E(0,t,0),∴ = 3 1 1 , = 3 3, , , ,0 ,依题意
2 2 2 2 2 2
∠MEN=〈 , 〉为钝角,∴ · =3+ 1 3 <0,解得 04 2 2
12. 60° 解析 如图,取 B1C1 的中点 E,连接 BE,DE,则 AC∥A1C1∥DE,则∠BDE(或其补角)为异面直
线 BD 与 AC 所成的角.由条件知 BD=DE=EB= 2,则∠BDE=60°.
13. 3 110
110
解析 由题设知,平面α的法向量 m=(2,0,1),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n=(3,2,-3),且平面α与直线 l 相交,
所以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os〈m,n〉|= | · |= 3 =3 110.
| || | 5× 22 110
数学答案 第 3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14.2 解析 因为球与该正三棱锥的各棱均相切,所以平面 ABC 截球得到的截面圆与△ABC 的三边均相切,
所以该球的球心在过截面圆圆心且与平面 ABC 垂直的直线上,又△ABC 的边长为 2 3,所以△ABC 的内切
圆的半径为 r'=tan π·1AB= 3× 3=1,又因为球的半径 r=1,即 r'=r,所以棱切球的球心即为△ABC 内切圆的
6 2 3
圆心,如图,过球心 O 作 PA 的垂线交 PA于点 H,
1
所以 OH=r=1,又因为 OA= 2 = 3=2,所以 cos∠AOH= =1,因为∠AOH∈ 0 π, ,所以∠AOH=π,又由
cos π 36 2 2 32
题 意 可 知 ,PO⊥平 面 ABC, 所 以 PO⊥OA, 所 以∠POH= π, 所 以 PO= = 1 = 2 3, 所 以 V
6 cos π 3 3 三 棱 锥6 2
=1 1 3 2 3P-ABC × ×2 3×2 3× × =2.3 2 2 3
15.解 (1)因为平面 ABCD⊥平面 ABE,平面 ABCD∩平面 ABE=AB,AD⊥AB,
AD 平面 ABCD,所以 AD⊥平面 ABE,
又因为∠EAB=90°,
则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 AE=AD=CD=1AB=1,
2
所以 A(0,0,0),B(0,2,0),C(0,1,1),D(0,0,1),E(1,0,0).
因为 =(0,-1,1),平面 AD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0,1,0),

设直线 BC 与平面 ADE 所成的角为θ1,则 sin θ
| · 1| 1 2
1=|cos〈 ,n1〉|=| = = ,|| 1| 2 2
又θ 0 π1∈ , ,所以直线 BC 与平面 ADE 所成角的大小为π.2 4
(2)设平面 BCE 的法向量为 n2=(x,y,z), =(0,-1,1), =(1,-2,0),
· = + = 0,
则 2
2· = 2 = 0.
数学答案 第 4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令 x=2,则 n2=(2,1,1),
因为

=(0,1,0),所以点 D 到平面 BCE 的距离为| · 2|= 6.
| 2| 6
16.(1)证明 因为 BC∥AD,BC=2,
AD=4,M 为 AD 的中点,
所以 BC∥MD,BC=MD,
所以四边形 BCD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BM∥CD,
又因为 BM 平面 CDE,CD 平面 CDE,
所以 BM∥平面 CDE.
(2)解 如图所示,作 BO⊥AD 交 AD 于 O,连接 OF,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等腰梯形,BC∥AD,AD=4,
AB=BC=2,所以 CD=2,
结合(1)可知四边形 BCDM 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 BM=CD=2,又 AM=2,
所以△ABM 为等边三角形,
O 为 AM 的中点,所以 OB= 3,
又因为四边形 ADEF 为等腰梯形,
M 为 AD 的中点,EF=2,
所以 EF=MD,EF∥MD,
所以四边形 EFMD 为平行四边形,
FM=ED=AF= 10,
所以△AFM 为等腰三角形,
△ABM 与△AFM 底边上中点 O 重合,
则 OF⊥AM,OF= 2 2=3,
数学答案 第 5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因为 OB2+OF2=FB2,
所以 OB⊥OF,
所以 OB,OD,OF 两两垂直,
以 O 为坐标原点, 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方向为 y 轴正方向, 方向为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
则 F(0,0,3),B( 3,0,0),M(0,1,0),E(0,2,3),
=(- 3,1,0), =(- 3,0,3),
=(- 3,2,3),
设平面 BFM 的法向量为 m=(x1,y1,z1),
平面 EMB 的法向量为 n=(x2,y2,z2),
· 则 = 0, 3 1 + 1 = 0,即
· = 0, 3 1 + 3 1 = 0,
令 x1= 3,得 y1=3,z1=1,
即 m=( 3,3,1),
· 则 = 0, 3 2 + 2 = 0,
·

= 0, 3 2 + 2 2 + 3 2 = 0,
令 x2= 3,得 y2=3,z2=-1,
即 n=( 3,3,-1),
所以 cos〈m,n〉= · = 11 =11,
| || | 13· 13 13
则 sin〈m,n〉=4 3,
13
故二面角 F-BM-E 的正弦值为4 3.
13
17.(1)证明 因为 O1O⊥平面 ABCD,以点 O 为坐标原点, , , 1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
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学答案 第 6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因为侧棱所在的直线与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 O1O 所成的角为 45°,则
B(2,2,0),D1(-1,-1, 2),C1(-1,1, 2),
F(0,2,0),E(-2,0,0),A1(1,-1, 2),
所以 1=(-3,-3, 2), 1 =(-1,-1,- 2), =(2,2,0),
设平面 C1EF 的法向量为 n=(x,y,z),
· = 2 + 2 = 0,

· 1 = 2 = 0,
令 x=1,则 n=(1,-1,0),
因为 1=(-3,-3, 2),
所以 n· 1=0,所以 n⊥ 1,
又因为 BD1 平面 C1EF,
所以 BD1∥平面 C1EF.
(2)解 假设棱 BC 上存在点 M(x,2,0)满足条件,其中 x∈[-2,2],则 1 =(x-1,3,- 2),
设直线 A1M 与平面 C1EF 所成的角为θ,

由题意可得 sin θ=|cos〈 1 ,n〉|=
| 1 · | 4| 3 22
| 1
= = ,
|| | 2 2 +12· 2 22
化简得 x2-35x+34=0,则 x=1 或 x=34(舍去),
即存在点 M 符合题意,此时 BM=1.
18.(1)证明 在正方形 ABCD 中,AD∥BC,
因为 AD 平面 PBC,BC 平面 PBC,
所以 AD∥平面 PBC,
又因为 AD 平面 PAD,平面 PAD∩平面 PBC=l,所以 AD∥l,
因为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AD⊥DC,所以 l⊥DC,
因为 PD⊥平面 ABCD,所以 AD⊥PD,所以 l⊥PD,
因为 DC∩PD=D,DC,PD 平面 PDC,
所以 l⊥平面 PDC.
(2)解 以 D 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学答案 第 7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因为 PD=AD=1,则有 D(0,0,0),C(0,1,0),A(1,0,0),P(0,0,1),B(1,1,0),
设 Q(m,0,1),
则有 =(0,1,0), =(m,0,1), =(1,1,-1),
设平面 QCD 的法向量为 n=(x,y,z),


· = 0,即 = 0, · = 0, + = 0,
令 x=1,则 z=-m,
所以平面 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0,-m),

则 cos〈n, 〉= · = 1+0+ .
| || | 3· 2+1
设直线 PB 与平面 QCD 所成的角为θ,
则 sin θ=|cos〈n, 〉|= |1+
3· 2+1
2
= 3· 1+2 + = 3· 1 + 2
3 2+1 3 2+1
3
≤ · 1 + 2 32 ≤ × 1 + 1=
6,
3 +1 3 3
当且仅当 m=1 时取等号,
所以直线 PB 与平面 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6.
3
19.(1)证明 分别取 A1B1,C1D1 的中点 N,M,连接 MN,MC,NB,
则在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MN∥B1C1∥BC,且 E 是 MN 的中点,
所以平面 EBC 即为截面 BCMN,
又 F 是 AB 的中点,则 BF 与 A1N 平行且相等,
从而四边形 A1FBN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F∥BN,
数学答案 第 8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又 A1F 平面 BCMN,BN 平面 BCMN,
所以 A1F∥平面 BCMN,
即 A1F∥平面 EBC.
(2)解 不存在,理由如下:
连接 AC,BD,因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且∠DAB=60°,所以△ABD,△BCD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D,
易知 AC∩BD=O,由已知得 OE⊥平面 ABCD,
分别以 OB,OC,OE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 AA1=2,则 AB=2k,OB=k,OC= 3k,OE=AA1=2,
因此有 E(0,0,2),B(k,0,0),C(0, 3k,0),
=(-k, 3k,0), =(-k,0,2),
则 EBC 的重心为 O 3 2 3 2△ 1 , , , 1= , , ,3 3 3 3 3 3
若 OO1⊥平面 EBC,
2 · = 1 + 2 = 0,
则 3 无解.

2= + 4 = 0,
3 3
因此不存在实数 k,使得 O 在平面 EBC 内的射影恰好为△EBC 的重心 O1.
数学答案 第 9 页 共 9 页
{#{QQABYQwUggiIAAAAABgCAwkqCAOQkBEACQoGwFAcsAABiAFABAA=}#}■
2026年高考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评价测试(七)
17(15分)
数学答题卡
考号:
学校:
姓名:
班级: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
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16(15分)
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贴条形码区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口
第I卷选择题(共58分)
1因回@回6风回@回IIA回@回
2风回@回7囚回网回
3风a网D
8Aa@回
4因回@回9因回回回
5囚回a回I0因回@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2分)
13
15(13分)
第1页共2页


18(17分)
19(17分)
D
Es-By
F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