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3.10 秦末农民起义同课异构(课件共16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3.10 秦末农民起义同课异构(课件共16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2:14: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时期:
(1)思想:_________。
(2)经济:繁重的_____、兵役和_____。
(3)法制:_____极端严酷。
2.秦二世时期: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焚书坑儒赋税徭役刑罚二、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陈胜农民起义三、秦朝的灭亡
1.巨鹿之战:
(1)时间:公元前207年
(2)领导人:_____。
(3)特点:破釜沉舟。
(4)意义:歼灭秦军主力。
2.分崩离析:赵高杀死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王。
3.灭亡:__________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项羽公元前207【数字记忆】
一个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两次起义领导:大泽乡起义的领导是陈胜、吴广。后期起义军的领导是项羽、刘邦。
三种暴政表现: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上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法制上刑罚严酷。【知识拓展】
客观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也是秦朝暴政的突出表现之一。【史料解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解读】上述材料的意思是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体现了陈胜反对秦朝封建统治的革命首创精神。【知识构建】
A:_____ B:_______ C:_____ D:_____暴政大泽乡陈胜刘邦【历史线索】
  秦始皇统治时期徭役、赋税繁重,刑罚残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公元前209年,到渔阳戍边的贫苦农民遇雨误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起义最终被镇压,但由他们发动的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这几句话道出了秦末农民的心声,也阐述了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探究秦朝的灭亡。
【残暴统治 怨声载道】
材料一材料二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说说焚书坑儒的实质和危害。
提示:①原因:当时一些人非议新制度和新政策,抨击秦始皇。
②实质: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危害: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我国古代文化遭到一次严重的摧残。
(2)结合材料二,说说秦朝的暴政还有哪些表现。
提示: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极端严酷的刑罚,即位的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揭竿而起 首义精神】
材料三 陈县人对陈胜说的话:“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
材料四(3)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性质和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性质:反暴政的正义斗争。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4)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感悟历史 以史为鉴】
(5)秦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多长时间?你对秦朝短暂的历史作何评价?
提示:①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共15年。
②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是秦朝实施暴政,最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诛尽百家学者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这些就必须要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徭役的范畴。故选A。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法律规定既细密又严苛,当时的人民动不动就会触犯到法律。因此,才使得监狱里面人满为患。故选B。
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是(  )
A.严刑酷法 B.沉重赋税
C.繁重徭役兵役 D.秦的暴政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A、B、C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
5.(2015·龙东质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
A.公元前209年、今安徽省 B.公元前221年、今陕西省
C.公元209年、今河北省 D.公元前260年、今河南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境内,所以选A。
6.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斩木”“揭竿”这几个字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揭竿起义”的典故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而题干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大泽乡起义,其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故选C。
【拓展延伸】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命吴广统率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夺取进入关中的要地。吴广很快击败荥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夺取荥阳周围各地。但由于荥阳是秦朝控制中原的军事重镇,设防坚固,兵精粮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又命周文为将军,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沿途贫苦农民纷纷加入,队伍迅速壮大,抵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乘,步卒数十万。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已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戏下村),距离秦都咸阳仅百里之遥。陈胜、吴广起义至此达到高潮。
7.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大泽乡起义;在起义过程中,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虽然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大泽乡起义被秦军镇压。故选D。
8.电影《破釜沉舟》在海报宣传语上写着:“三万勇士,决胜敌军三十万,霸王项羽浴血敌营九进九出。”请问该影片演绎的是哪场战役(  )
A.牧野之战 B.垓下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与秦军在巨鹿决战,项羽命令部下破釜沉舟,结果大败秦军。
9.(2015·南京质检)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  )
A.垓下之战 B.河套之战 C.巨鹿之战 D.马陵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救援被秦军主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最终迫使秦军投降。经过这一场决战性战役,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10.“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因此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  )
①秦统一中国  ②楚汉战争
③焚书坑儒   ④秦末农民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竹帛烟销”“坑灰未冷”,可知是“焚书坑儒”事件。“山东乱”“刘项”指的是刘邦、项羽继陈胜吴广之后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暴秦。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而每年亦有200万人以上的民众被征发去服兵役和徭役。秦朝的刑罚很严苛,《汉书·刑法志》描述“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材料二
材料三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陈涉世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图中的文字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4)结合材料三,对材料二所示事件作一简要评价。谈一谈秦朝的灭亡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2)(3)题,考查秦朝的暴政和大泽乡起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4)题,材料三中的“由涉首事”意思是秦朝的灭亡,是由于陈胜首先发动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斗争。
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
(3)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劳动人民不断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启示:残暴的统治导致亡国。必须仁政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1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图一来自课本,得出是大泽乡起义,根本上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解决第(1)题。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图片已给出名称,从起义的影响来回答其作用,项羽主要是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进军关中,结束秦朝统治。解决第(2)题。第(3)题主要从秦短暂而亡的原因方面来入手,得出启示。
答案:(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3)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