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7课
战国争雄一、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__________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公元前221秦楚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特点:
①武器改进: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②兵种变化:_____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军队庞大,争夺激烈。
2.战役:“围魏救赵”和_________。
3.军事家:_____和白起等。步兵长平之战孙膑三、合纵与连横
1.背景:战国中后期,_____力量强大,对_________构成威胁。
2.合纵:六国出兵联合进攻_____,合众弱以攻一强。
3.连横:秦采用_________的办法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
一强以攻众弱”。
4.纵横家:张仪和苏秦。秦国东方六国秦国各个击破【图示记忆】
总结著名战役及性质【史料解读】
(秦王)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史记》
【解读】上述材料的意思是秦王暗地里派谋士携带金玉财宝去各诸侯国游说。对诸侯手下名士,可用金钱买动的,就厚赠礼品结好,否则就用利剑刺杀。它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争。【知识构建】
A:___ B:___ C:___ D:_____ E:_____楚赵秦长平合纵【历史线索】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逐渐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在争霸和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统一。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政权并立,群雄并起”概括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各国之间战争情况怎样?我们一起探究这一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王室衰微 群雄并起】
材料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中国历史朝代歌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提示:(2)参考材料二,说说你打算怎样记忆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方位。
提示:用顺口溜法: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或用图示法:【诸侯争霸 日渐惨烈】
材料三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3)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兵器、兵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材料三来看,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提示:变化: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特点: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争夺空前激烈。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人们更加重视对军事的研究。【合纵连横 趋势明朗】
材料四 “于是六国从(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
——《史记·苏秦列传》
“(张仪)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于今。”
——《谏逐客书》
(4)阅读材料四,合纵、连横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你能通过简单的图示,形象地说明合纵、连横的含义吗?提示:含义: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
图示:例如,(5)史书记载,西周中后期的诸侯国有数百个,到春秋初年还有140多个,再到战国初期,诸侯国就更少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
提示:反映了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战国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由题干中的“春秋时期首先称霸”可知是齐国。
3.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
4.(2015·重庆质检)在右图中,A点所示位置代表的诸侯国是( )
A.晋
B.赵
C.周
D.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位于最西方。
5.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争当霸主;而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使国家趋于统一,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向统一方向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
【概念链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历史特征:奴隶制度瓦解。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天子反而依赖强大的诸侯。
“春秋”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历史特征: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趋向统一。
“战国”名称来源于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
6.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
①城濮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围魏救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①发生在春秋时期,②发生于商朝末年,③④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故选C。
【拓展延伸】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也有步兵三十万。作战时常常动员兵力数十万。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春秋时作战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步兵、骑兵成为主要兵种,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也“旷日持久”,有时长达三年五年。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各国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称为长城。
7.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辅佐吴王阖闾称霸。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8.“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这句话说的是( )
A.城濮之战 B.邲之战
C.围魏救赵 D.长平之战
【解析】选D。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40余万人,自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9.战国后期,通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的诸侯国是( )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拓展延伸】对春秋战国争霸称雄战争的评价:战争的血腥性,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了社会的长期动荡。但是,在战争中,诸侯国为增强国力进行改革,使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得以发展。同时在客观上也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代表不同阶级和势力的文化也蓬勃发展起来。战争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战争的频繁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0.以下关于右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国时期连横战略示意图
B.战国时期合纵战略示意图
C.有“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含义
D.秦以外的六个国家实行过这种策略
【解析】选A。从图中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所以为“合纵”。故A符合题意。
11.(2015·遂宁质检)下列史实与成语“朝秦暮楚”相关的是( )
A.春秋诸侯争霸 B.天下为家
C.“合纵”、“连横” D.商汤灭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为合纵,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连横,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朝秦暮楚”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二、非选择题
1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的编号顺序填写战国七雄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2)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激烈,其作战的兵种和制作兵器的金属发生了什么变化?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3)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也错综复杂,其表现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答案:(1)①齐 ②楚 ③秦 ④燕 ⑤赵 ⑥魏 ⑦韩
(2)变化: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铁兵器出现。
不同:春秋时期是以“争霸”为目的,战国时期是以“兼并”、统一中国为目的。
(3)合纵与连横之争是其主要表现。
13.西周为维护统治,实行分封制,封国71。西周末年,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国势力逐渐崛起,西周灭亡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如果你是导游,请带我们跨越时空去感悟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1)首先,我们来到了春秋时期
说一说: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几十个,哪些国君做过霸主?
试一试:如果你是齐桓公,要想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话,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
(2)然后,我们步入了战国时期
讲一讲: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涌现出孙膑、白起等许多著名军事家。请你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孙膑与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3)反思历史,感悟历史真谛
想一想: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即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因为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呢?
【解析】本题形式活泼,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第(1)(2)题定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既要看到其消极作用,又要看到其积极影响。
答案:(1)说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
试一试:任用管仲为相。政治上:改革内政;经济上:发展生产;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2)讲一讲: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大败而归。
(3)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可以说战争是非正义的。但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