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3.11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课异构(课件共18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3.11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课异构(课件共18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21:41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称帝,建立汉朝。
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实现“大一统”:
(1)思想文化上——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①措施:采纳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重视儒学,
重用儒生。在长安办_____,招收“弟子员”。
②影响:确立了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刘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儒学(2)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①背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
②措施。
a:颁布_______,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建立
侯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b.汉武帝又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③影响:_____________的问题彻底解决。推恩令王国威胁中央(3)经济上——整理财政。
①措施:_____由国家统一铸造,_____由国家垄断经营。
②影响:加强了国家对_____的控制,为汉武帝的_________提供了雄
厚的财力支持。
(4)军事上——开发边疆。
①西北:打败_____,设置“_________”。
②西南:把“_______”地区纳入统治之下。
③南方:加强对_____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货币盐铁经济文治武功匈奴河西四郡西南夷五岭2.历史评价:
(1)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2)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比较记忆】
☉西汉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创造鼎盛时期的是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西周采取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采取郡县制;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统治。 【知识拓展】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4)“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史料解读】
  偃说上曰:“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解读】上述材料的意思是主父偃劝说皇上(汉武帝)说:希望陛下让诸侯得到推恩的权力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封他们为侯。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这项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知识构建】
A:_____ B:_____ C:_______ D:_____儒术太学推恩令边疆【历史线索】
  尊儒术兴太学和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的文治,开发边疆是他的武功,通过他的文治武功,使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帝国。  汉武帝,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汉武帝的文韬武略。
【推进一统格局】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 (1)“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2)从材料一来看,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这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是否相同,你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这一行为?为实施该建议,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不同。汉武帝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这适应了巩固统一,防止分裂,加强君权的政治需要。但也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在长安办太学。(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国问题的严重性在哪里。材料二图中人物是谁?他提出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提示:①一些王国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了皇权和国家的统一。
②主父偃。
③推行“推恩令”,以使更多的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为理由,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个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
④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4)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财政措施?汉武帝的货币政策和秦始皇的货币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整理财政:货币统一铸造,盐铁国家专营。
②汉武帝:国家统一经营。秦始皇:统一货币,通用“半两”钱。【加强边疆统治】
材料四 汉武帝以汉帝国雄厚的物质经济力量为基础,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拓,对中国历史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修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汉武帝开拓疆域的主要方向。总体上看,汉武帝后的西汉疆域与秦朝疆域相比,有什么变化?说说汉武帝实施文治武功的条件及其作用。提示:①西北、江南、西南。
②西北方向的疆域扩展。
③汉帝国雄厚的物质经济力量。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西周—东周 D.夏—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嬴秦氏”“楚汉争”“汉业建”,可判断是秦灭汉兴,故选A。
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朝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
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注意题干中“截然相反”这几个字的限制,这是进行比较的关键。秦始皇与汉武帝都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都极力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曾派兵北击匈奴;但在对待儒学的态度时却截然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
【误区警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异同点?
(1)相同: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2)不同: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4.(2015·乐山模拟)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学说之所以能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是因为它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5.(2015·桂城模拟)《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文化上”。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学说均受排斥。所以说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
6.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原因是(  )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汉武帝要“削藩”。
【拓展延伸】综观周朝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尽管分封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一旦中央政权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将面临巨大威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西汉初的“七国之乱”。
7.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8.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 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能力。本题题意强调的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而A、B、C内容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政治与思想文化措施,显然不符合题意。故选D。
9.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西南夷”地区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海南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为了巩固西北边防,设“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
10.公元前110年,海南设置了儋耳、珠崖郡。据此判断海南纳入中国版图是在
(  )
A.秦朝 B.西汉 C.商朝 D.春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汉武帝时,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包括海南岛)的管辖。
二、非选择题
1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识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采取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时为了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第(3)题考查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前三题;第(4)题只要围绕汉武帝的功绩进行评价即可。
答案:(1)儒家。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3)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意思相近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