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1 20: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生能够理解开幕词的文体特点,掌握其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理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深刻含义,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体会文本中的时代特征语言和创作风格,学生能够感受文本的美学价值,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1)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背景,深入理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深刻内涵,并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论证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本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和圈画文本中的重要语句,体会开幕词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对民族自豪感的认同。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极具历史意义的文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了解作者 教师: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 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 - 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自 1949 年起至 1976 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同时,毛泽东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等,生动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引入主题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主席宣布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 二、文体知识 —— 开幕词 定义与特点 教师:在深入学习文本之前,我们需要了解 “开幕词” 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发表的讲话。其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无论何种重要会议或活动,通常都会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及议程安排,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它对确保会议或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圆满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与写作要求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下开幕词的具体结构和写作要点。 标题:有三种常见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使用提示内容或主旨的标题,并附上副标题。 称谓:通常在标题下行顶格书写,称呼一般用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 等。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通常是宣布开幕之类的话语。主体部分一般涵盖会议筹备情况、参会人员、召开背景、意义、目的、任务、议程安排等内容。写作时要把握会议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只需概括说明。结尾部分一般是 “祝大会圆满成功” 之类的祝愿语。 写作要求:简明性、口语化、宣告性、引导性、鼓动性。 三、历史背景 背景介绍 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 1949 年初,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党和人民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在负隅顽抗。经过三个半月的经营,国民政府拒绝签订北京和谈形成的《国内和平协定》,继续抵抗。 1949 年 4 月 21 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解放军于 21 日凌晨发动渡江战役,24 日解放南京。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进军全国,到 9 月份已经解放了全国大部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的共同呼声。 会议概况 教师: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 56 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四、精读文本 文章结构与内容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逐段阅读并分析这篇文章。请大家翻开课本,从第 1 自然段开始。 第 1 自然段:宣布本次大会开幕,并简要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显示出参会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指明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成果。(教师朗读第 1 自然段,学生跟读) 教师:这段文字中,有哪些关键词能够体现这次会议的性质和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代表全国人民、信任和拥护、大团结) 第 2 自然段:简要回顾了中国人民长期的斗争历程,强调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教师:这段文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历程?(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教师点评) (学生:长期奋斗、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此付出了生命) 重点段落分析 教师: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第 5 自然段。请大家一起朗读第 5 自然段。 第 5 自然段:“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基于这样的性质,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本次大会的任务:决定未来中国的各种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与发展前景,也就是制定基本国策。 教师:这段文字中,毛泽东主席主要阐述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会议的性质、信任和拥护、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师: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在 “完全新的基础之上” 召开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 (生:因为这次会议是在全国解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教师: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制定基本国策、决定未来中国的各种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与发展前景) 第 6 自然段:毛泽东满怀豪情畅谈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给代表们打气鼓劲、指明方向。 教师:请大家找到第 6 自然段中体现毛泽东主席豪情壮志的句子,并朗读出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学生: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敌人还在我们面前,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教师:这段文字中,毛泽东主席是如何描述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彻底清算) 情感体验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些段落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学生 1:我觉得毛泽东主席非常有远见,他的思想对我们影响深远) (学生 2: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也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第 6 自然段,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和深刻意义。(学生齐读) 五、课堂小结 总结要点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的重要意义,还学习了开幕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背景。我们还深入分析了文章的重点段落,体会了毛泽东主席的豪情壮志。 情感升华 教师:这篇开幕词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宣告,更是对中国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呢? (学生 1: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 2:我们要铭记历史,坚定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下节课预告 教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并深入探讨其论证结构和语言特点。请大家预习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是如何构建的? 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课后作业 (1)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毛泽东提出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的含义,并撰写一篇 400 字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2)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本,设计一份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知识问卷,包含至少 10 个问题,涵盖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