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致云雀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内涵,提升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讨诗歌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诗歌中的隐喻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重难点 (1)理解诗歌中云雀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自由、快乐等主题的深层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2)分析诗歌中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感悟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展示几幅云雀在天空中飞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是鸟儿在空中飞翔,好像是云雀。) (2)教师介绍云雀的特点,引出《致云雀》这首诗的主题和作者雪莱。 (师:对,这就是云雀。云雀是一种喜欢在高空中飞翔的小鸟,它们的歌声非常美妙动听。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一首诗《致云雀》,在这首诗中,雪莱通过赞美云雀来表达他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 二、讲授新课 1. 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 (1)教师简要介绍雪莱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师:雪莱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因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被牛津大学开除,并且离开了家庭。他一生都在争取自由,反对专制统治。) (2)结合课文范例中的内容,详细讲解雪莱的创作背景。 (师:《致云雀》写于 1820 年,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雪莱看到这些人民反抗压迫的行动,深受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诗篇。) 2. 诗歌内容分析 (1)阅读并分析诗歌的前六节。 (师:我们一起先来读一遍诗歌的前六节。) (全体学生齐读诗歌前六节。) (师:同学们,在这六节中,诗人是如何描绘云雀的呢?) 第一节: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一节的关键句:“如同从天堂 / 倾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 教师解释这一句的意义,并让学生体会云雀声音给人的视觉感受。 (师:这里,诗人把云雀的声音比喻成从天堂来的音乐,你们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生:云雀的声音很美,让人感觉很神圣。) 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二节的关键句:“云雀从大地一跃而起,向上高飞,像一团火云一样,在蓝天不停地边飞行边歌唱。” 教师解释这一句的意义,并让学生体会云雀动态的形象。 (师:这里,诗人用 “一团火云” 来描述云雀,为什么?) (生:这样可以突出云雀的颜色鲜艳,而且给人一种热烈的感觉。) 第三节至第六节: 教师分别解释每一节的关键句,并让学生理解云雀形象的变化。 (师:从第三节到第六节,云雀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 (生:一开始声音很大,后来逐渐消失在背景中,最后只剩下歌声。) (2)总结前六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总结一下,前面六节中,诗人主要描绘了云雀的哪些特点?) (生:云雀的声音、形象、动作以及它在天空中的飞行状态。) (师:对,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出云雀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形象。) 3. 深入解析诗歌的内涵 (1)阅读并分析诗歌的第七节至结尾。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的后半部分。) (全体学生齐读诗歌第七节至结尾。) (2)详细解析各节内容。 第七节至第十一节: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诗歌中的隐喻和拟人手法。 教师解释这些手法的作用,并让学生体会这些比喻所传达的情感。 (师:第七节中,诗人把云雀比作 “云间雨滴”,第八节比作 “诗人”,第九节比作 “名门少女”,第十节比作 “金色萤火虫”。这些比喻是为了突出云雀的什么特点?) (生:突出云雀的美好和纯洁。) 第十二节至第十四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云雀歌声的无与伦比。 (师:诗人把云雀的歌声与春天落下的雨声、对爱情与美酒的赞颂、凯旋的歌声、婚礼的音乐进行了对比,你们觉得这是为了突出什么?) (生:突出云雀歌声的神圣、甜美而充满希望。) 第十五节至第十七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诗人提出的三个问题,理解诗人对快乐、痛苦和死亡的思考。 (师: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自然山川、是什么爱构成了快乐的源泉;是否因为对痛苦无感,苦闷的阴影不曾靠近;无论清醒沉睡,云雀对死亡定然有更深沉而真实的参悟。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生:自然与爱是快乐的源泉,痛苦和悲伤不存在,云雀对生死有更深的理解。) 第十八节和第十九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痛苦。 (师:这两节中,诗人详细描述了现实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痛苦,如人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有贪婪的欲望;有憎恨、骄傲和恐惧;有泪水与哭泣。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 (生:反衬出云雀所在的虚拟空间的完美和美好。) 三、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雪莱的生平和他的创作背景,深入分析了《致云雀》这首诗,理解了诗人通过云雀这个意象所表达的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 (2)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师:同学们,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云雀的诗歌,更是诗人对自由、快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3)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深层含义,希望大家提前预习。)
课后作业 (1)结合《致云雀》的教学内容,选取诗中的意象,仿写一首五行的短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针对《致云雀》中诗人对云雀歌声的赞美,撰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对 “音乐” 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