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包括其真实性、客观性、形象性和议论色彩;同时深入探讨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代表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执政为民的精神。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通过对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向上,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通讯体裁的特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焦裕禄的主要事迹及其精神品质,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学生能够体会文本的艺术美,感受焦裕禄精神的崇高与伟大,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需通过文本深入理解焦裕禄的精神内涵,包括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迁移和应用。 (2)学生需掌握通讯文体的特点,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如通过矛盾冲突、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人物形象,并能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3)学生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焦裕禄同志的照片、兰考县的地理环境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2)《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原文及相关资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这篇文章的打印版,同时准备一些关于焦裕禄生平事迹和兰考县背景的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任务卡:设计一系列围绕焦裕禄精神及其现实价值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讨,促进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兰考县现今的图片以及焦裕禄的画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这篇通讯由著名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合写,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在预习中,你们一定已经对焦裕禄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你对焦裕禄的第一印象。 学生:我了解到焦裕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县委书记,他为兰考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我知道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一直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初读感悟与背景探寻 1. 作者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穆青、冯健和周原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教师:穆青、冯健和周原是三位著名的记者,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新闻工作经验和写作特点。穆青的作品有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等;冯健的主要作品包括《冯健通讯选》;周原则撰写了许多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是他们三人合作的经典之作。 2. 背景探寻 (教师简单介绍焦裕禄来到兰考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教师:1962 年冬天,焦裕禄来到了受灾严重的兰考县。当时的兰考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进行了许多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的试验,并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穆青等人在 1965 年 12 月再次深入兰考采访,经过七次修改,最终于 1966 年 2 月 7 日首次播出了这篇感人的通讯稿,感动了全中国。 三、细读文本,理解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归纳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1. 文题解读 教师:本文选自《通讯名作 100 篇》,题目 “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 中,“县委书记” 是焦裕禄的身份,“榜样” 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主旨,“焦裕禄” 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通过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宝贵精神。 2. 文章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引子: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和初到兰考的作为。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也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教师: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段落,分组讨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好,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引子部分介绍了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描述了当时兰考的困难情况,并提到焦裕禄第二天就下乡了。 学生:第一节讲的是焦裕禄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制订出详细的改造方案。 学生:第二节讲述了焦裕禄在洪灾中的表现,他关心群众,亲自到灾区慰问。 学生:第三节讲的是焦裕禄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关心全县的发展。 学生:第四节写焦裕禄在医院里仍然关心兰考的发展,提出了 “一个要求”。 学生:第五节写焦裕禄去世后,他的精神永远流传,激励着兰考人民。 四、深入分析,感悟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焦裕禄的事迹,感受其伟大人格。) 1. 人物品质 教师:文中有几个小标题,它们分别体现了焦裕禄的哪些品质? 学生:“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体现了焦裕禄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品质。 学生:“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体现了他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品质。 学生:“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体现了他热爱群众,无私奉献的品质。 学生:“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学生:“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体现了他肉体虽死,精神永存的品质。 2. 主旨点睛 教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主旨。 教师:本文通过讲述焦裕禄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以来,不顾身体健康,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与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以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五、文本特色 教师:这篇文章有哪些独特的文本特色? 教师:首先,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教师: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教师:最后,运用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表现出焦裕禄的可贵品质。 六、总结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 学生: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包括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以及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学生: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价值在于树立典型,发挥焦裕禄式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详细了解了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希望大家能够从焦裕禄身上学到这种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政为民” 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焦裕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思考和准备。
作业设计 (1)深入阅读课文,总结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体现的精神品质,用 300-500 字写出自己的感悟。 (2)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焦裕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