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1 20: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雷雨》中的戏剧语言,掌握戏剧作品的特点,理解舞台说明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中的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对话,理解个性化语言如何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提升对复杂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和讨论《雷雨》的悲剧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对人性复杂性的审美体验和悲悯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把握《雷雨》的思想主题,认识到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对话和冲突,理解戏剧语言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揭示阶级矛盾的作用。
(2)结合《雷雨》的悲剧意蕴,探讨作品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罪恶与黑暗的批判,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
(1)理解并分析戏剧语言中的个性化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戏剧语言来塑造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
(2)深入把握作品中的阶级矛盾和人物情感冲突,并将其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背景相结合,领悟作品的深刻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文本细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曹禺的名剧《雷雨》。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对这部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曹禺曾经说过:“写戏主要是写‘人’”。那么,《雷雨》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呢?(生:通过对话和行为展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二、新知讲解
(一)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老师:请大家朗读第二层次,并标画出相关信息。分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行为变化。(学生朗读第二层次并标记相关信息。)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有哪些变化?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小组讨论:
(1)如何理解周朴园的这些行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的吗?
老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
组 1:我们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因为他多次向人打听侍萍的下落,保留着她的物品和习惯。
组 2:我们认为他的怀念是虚伪的,因为当侍萍突然出现时,他的态度变得冷酷无情。
老师总结:周朴园确实有怀念侍萍的情感,但这种怀念是建立在他认为侍萍已经去世、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基础上。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并且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首要考虑是维护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地位。因此,他的怀念是复杂的,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伪的一面。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原文,感受周朴园的内心活动。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周朴园: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老师:这段话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态?(生:想要用金钱解决问题,掩盖自己的过错。)
老师:那么,侍萍是如何回应的呢?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老师:侍萍的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态度?(生:表现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彰显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二)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场戏,这场戏是围绕怎样的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
学生朗读第二场戏的相关段落,并标注出关键信息。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他对鲁大海的态度是什么?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学生:周朴园对待鲁大海仍然非常冷酷,他明知故问地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教训他只凭意气不行,甚至宣布开除他。
老师总结: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态度揭示了他的阶级本性,他将鲁大海视为一个普通工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体现了他作为资本家的冷漠和无情。
老师: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并讨论鲁大海的斗争方式和意义。
学生: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了周朴园的罪行,痛斥他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
老师总结:鲁大海虽然经验不足,但他的斗争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展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老师:最后一段对话,鲁侍萍见到周萍时说了什么?这段对话蕴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鲁侍萍说 “你是萍…… 凭 ——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 —— 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表达了她复杂的情感,既想看看大儿子周萍,又对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感到愤慨。
老师总结: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鲁侍萍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三、合作探究
老师: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组 1:周朴园代表了封建制度的可怕统治力量。
组 2:周朴园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深刻联系。
老师总结:周朴园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密切联系。
老师: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 “雷雨” 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
学生: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老师总结:“雷雨” 的标题不仅仅是对天气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下即将爆发的激烈斗争的象征,预示着一场社会变革的到来。
四、课堂练习
老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
《雷雨》的本质矛盾冲突是哪两项?(A、D)
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B、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C、周朴园同繁漪 —— 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D、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五、拓展提高
老师:请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 “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B)。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
周朴园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忽然严厉 地愤怒冷冷地悲愤
B.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
C.冷冷地悲愤忽然严厉地怨愤
D.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六、课堂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戏剧作品的特点,还体会到戏剧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记住托尔斯泰的名言:“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