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升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墨子的 “兼爱” 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墨子 “摩顶放踵利天下” 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较儒家 “仁爱” 与墨家 “兼爱” 思想,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墨子 “兼爱” 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2)结合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讨 “兼爱” 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墨子的 “兼爱” 思想及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社会影响。
(2)把握《兼爱》一文的论证方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其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文白对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以 “墨子号”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切入点,介绍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重要意义。(展示 PPT)并提出问题:“墨子号” 的成功发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关于 “墨子号” 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对量子通信技术进行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代科技成就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墨子及其思想。
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
1. 墨子简介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展示 PPT)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他在历史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 等著名思想。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认真记录墨子的基本信息,对墨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墨子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对他的初步印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包括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等。(展示 PPT)解释 “兼爱” 意指爱人如己,不分血缘与等级;“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共处;“尚贤” 重视人才,选贤任能;“尚同” 强调社会和谐与统一。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听讲,记录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进一步理解墨子的思想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讲解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墨子的核心理念。
3. 《墨子》一书
教师活动:介绍《墨子》一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展示 PPT)《墨子》是一部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论和思想的经典著作,涵盖了哲学、逻辑学、军事学等多个领域。书中提倡 “兼爱”“非攻” 等思想,体现了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墨子》一书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墨子思想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墨子》一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墨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深化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二)朗读文本,理解本文
1. 朗读原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朗读《兼爱》的原文,注意语气和节奏。(师生共同朗读,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语调)
教师示范:逐句领读《兼爱》片段。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朗读。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兼爱》的原文,尝试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和阅读能力。
2. 文白对译
教师活动:分段讲解《兼爱》的内容,并逐一进行文白对译。(展示 PPT)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逐段朗读原文,并对照译文理解文意。
设计意图:通过文白对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点段落的意思。(展示 PPT)
原文: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文中重点段落的意思,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三)课堂练习
1. 基础知识检测
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 PPT)
选择题: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B.墨子的 “兼爱” 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C.“圣人” 有多种解释,在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中,“圣人” 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 “平民哲学家”。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答题能力。
2. 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拓展墨家学派的相关知识,介绍前后墨家学派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展示 PPT)解释前期墨家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应用价值?
学生 A:我觉得 “兼爱” 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 B:我认为 “非攻” 思想可以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推动和平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相关信息,探讨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墨家学派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提高文化素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墨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展示 PPT)墨子提出的 “兼爱”“非攻” 等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学习《兼爱》,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 C:我了解了墨子和墨家学派的基本思想。
学生 D:我觉得 “兼爱” 和 “非攻” 对当代社会依然有指导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强化对墨子思想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