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学生版)
1. 词人登高望远,想到孙权曾在此地建都,凭借长江天险巩固政权,不禁发出赞叹,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辛弃疾在词中追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壮举,展现其非凡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词中描写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最终落得兵败下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有报国之志,却无人赏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 词中感叹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 辛弃疾在词中回忆刘裕当年住过的地方,如今已变成普通百姓的居所,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 词中用“元嘉草草”点明刘义隆北伐的轻率,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其兵败后的惨状。
8. 面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词人联想到古代英雄的壮志豪情,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9. 词中写沦陷区的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竟把异族统治者当作英雄来供奉,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 辛弃疾在北固亭凭吊古战场,想到历史上的英雄成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对朝廷不作为的不满。
11. 词中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叹英雄业绩的消逝,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追忆另一位英雄的辉煌过往。
12. 作者在词中警示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刘义隆的覆辙,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刘义隆北伐的错误决策。
13. 面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辛弃疾在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仍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
14. 词中描绘京口这个地方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英雄事迹,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孙权的历史地位。
15.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对比古代英雄和当今朝廷的不作为,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抒发爱国情怀。
16. 词中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绘刘裕当年生活的地方如今的景象,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赞扬刘裕的英雄气概。
17. 作者在词中回忆刘义隆北伐时的盲目自信,最终导致失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8. 面对南宋的内忧外患,辛弃疾在北固亭怀古伤今,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19. 词中以廉颇“尚能饭否”的典故,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有能力为国征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辛弃疾在词中感叹历史变迁,英雄不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孙权的怀念之情。
21. 词中写刘裕当年率领军队北伐,势如破竹,收复大片失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2. 作者在词中批评刘义隆没有充分准备就贸然北伐,结果“_________,_________”,遭受重大失败。
23. 面对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辛弃疾在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24. 词中描绘北固亭周围的景象,引发词人对历史的追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孙权有关。
25.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自己渴望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6. 词中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沦陷区百姓的麻木,与“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突出词人的悲痛。
27. 作者在词中回忆刘义隆北伐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要吸取经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教训的核心。
28. 面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境遇,辛弃疾在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内心的不甘与愤懑。
29. 词中赞扬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在京口建立政权,与敌人抗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0. 辛弃疾在词中追忆刘裕的英雄业绩,用“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其北伐时的豪迈气势。
31. 词中写刘义隆北伐失败后,北魏军队趁势南下,造成严重后果,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2. 作者在词中以廉颇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种愿望。
33. 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辛弃疾在词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对英雄时代逝去的惋惜。
34. 词中描绘刘裕当年生活的地方如今已变得平凡普通,但仍能让人联想到他的英雄事迹,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5. 辛弃疾在词中批评南宋统治者忘记国仇家恨,苟且偷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有力的控诉。
36. 词中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写刘义隆北伐的目标,紧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其失败的结果。
37. 作者在词中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有报国热情,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8. 词中通过对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的赞美,表达词人对英雄的敬仰,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孙权的评价。
39. 面对沦陷的国土,辛弃疾在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40. 词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收尾,此前用“_________,_________”铺垫自己年老仍有能力的状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式默写专项训练(教师版)
1. 词人登高望远,想到孙权曾在此地建都,凭借长江天险巩固政权,不禁发出赞叹,这两句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 辛弃疾在词中追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壮举,展现其非凡气势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 词中描写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最终落得兵败下场的两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注:题目要求两句形式,此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为决策,“赢得仓皇北顾”为结果,结合情景取“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4.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有报国之志,却无人赏识的两句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取核心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 词中感叹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 辛弃疾在词中回忆刘裕当年住过的地方,如今已变成普通百姓的居所,这两句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7. 词中用“元嘉草草”点明刘义隆北伐的轻率,紧接着用“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描绘其兵败后的惨状。
8. 面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词人联想到古代英雄的壮志豪情,不禁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9. 词中写沦陷区的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竟把异族统治者当作英雄来供奉,这两句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0. 辛弃疾在北固亭凭吊古战场,想到历史上的英雄成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其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暗含对朝廷不作为的不满。
11. 词中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叹英雄业绩的消逝,紧接着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追忆另一位英雄(刘裕)的辉煌过往。
12. 作者在词中警示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刘义隆的覆辙,其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两句直接点明刘义隆北伐的错误决策。
13. 面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辛弃疾在词中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仍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
14. 词中描绘京口这个地方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英雄事迹,其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突出孙权的历史地位。
15.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对比古代英雄和当今朝廷的不作为,发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悲叹,抒发爱国情怀。
16. 词中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绘刘裕当年生活的地方如今的景象,紧接着用“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取核心两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刘裕的英雄气概。
17. 作者在词中回忆刘义隆北伐时的盲目自信,最终导致失败,这两句是“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18. 面对南宋的内忧外患,辛弃疾在北固亭怀古伤今,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19. 词中以廉颇“尚能饭否”的典故,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有能力为国征战的两句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 辛弃疾在词中感叹历史变迁,英雄不再,其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表达对孙权的怀念之情。
21. 词中写刘裕当年率领军队北伐,势如破竹,收复大片失地,这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2. 作者在词中批评刘义隆没有充分准备就贸然北伐,结果“赢得仓皇北顾”(结合上句取“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遭受重大失败。
23. 面对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辛弃疾在词中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取核心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24. 词中描绘北固亭周围的景象,引发词人对历史的追忆,其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与孙权有关。
25.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自己渴望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6. 词中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沦陷区百姓的麻木,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形成对比,突出词人的悲痛。
27. 作者在词中回忆刘义隆北伐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要吸取经验,其中“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两句点明教训的核心。
28. 面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境遇,辛弃疾在词中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内心的不甘与愤懑。
29. 词中赞扬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在京口建立政权,与敌人抗衡的两句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0. 辛弃疾在词中追忆刘裕的英雄业绩,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展现其北伐时的豪迈气势。
31. 词中写刘义隆北伐失败后,北魏军队趁势南下,造成严重后果,这两句是“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2. 作者在词中以廉颇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其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取核心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这种愿望。
33. 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辛弃疾在词中发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叹,表达对英雄时代逝去的惋惜。
34. 词中描绘刘裕当年生活的地方如今已变得平凡普通,但仍能让人联想到他的英雄事迹,这两句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5. 辛弃疾在词中批评南宋统治者忘记国仇家恨,苟且偷安,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是有力的控诉。
36. 词中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写刘义隆北伐的目标,紧接着用“赢得仓皇北顾”(结合上句取“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写其失败的结果。
37. 作者在词中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有报国热情,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这两句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8. 词中通过对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的赞美,表达词人对英雄的敬仰,其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对孙权的评价。
39. 面对沦陷的国土,辛弃疾在词中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抒发自己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40. 词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收尾,此前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铺垫自己年老仍有能力的状态(注:结合词境,此处侧重以英雄业绩消逝反衬自身壮志,取此两句贴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