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学摸底检测
语文
分值:150 分 时间:150分钟
考查范围:初中语文+必修上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6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9分)
沉默的守望
梅世雄 郑茂琦
①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
②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弯,路面常年结冰,路边立着一块墓碑。墓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这里安葬着4名烈士。战士们常来扫墓,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③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所有物品都整齐有序,倒是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
④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走路虽然一瘸一瘸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没客人的时候,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
⑤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万一路上有情况老赵也能帮衬。
⑥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上午出发还阳光灿烂,越往山上走,风越大,不一会儿竟飘起了雪。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
⑦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动弹不得。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
⑧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我们闲聊起来。驾驶员忽然问:“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老赵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认识。随后,他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⑨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在山口找到被困车辆时,雪已经没过了小腿,只能一步一步走过去。
⑩战士们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5000多米的山口上,人活动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老乡的车上拉着煤,车子本身动力弱,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所有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爬出雪坑。连长带着4名战士轮流铲雪开路,2个多小时后,老乡的车终于脱困。
为了安全,下山时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行驶至一处连续下坡的急弯,山上积雪突然崩塌,军车驾驶员不由猛打方向,加上路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车子瞬时失控滑下了山崖。
老乡急忙联系乡里,附近的百姓都拿着工具赶来救援。大伙儿把受伤的战士抬下山的时候,一路上还有不少乡民往山上赶。可惜,4名年轻的战士还是牺牲了。
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连长是最后一个被抬下山的,他受了重伤,但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老赵所说的那条路,就是我们每次巡逻的必经之路。
铲雪车来了,我们的车跟在铲雪车后面,慢慢翻越山口。经过一个弯道,车辆突然失控,“啊,打滑了!”驾驶员一声大喊,车子朝着万丈悬崖滑去。我们紧紧抓住车辆扶手,冷汗湿透了全身,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驾驶员脸色苍白,不停地喘着粗气,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到山脚休整,惊魂落定后,我们想起老赵刚才讲的故事里的细节,问老赵,那个连长姓啥,后来咋样了?老赵淡淡地说,那连长姓赵,受伤后就退伍了。
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
(选自2024年3月《解放军报》,有删改)
1.请按照老赵两次救援遇险的先后顺序,简明扼要地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2.文中反复写到挂在山尖的白云,有何用意?(5分)
3.老赵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4.关联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简要陈述你的探究发现。(5分)
材料一: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老山界》
材料二:
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三: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驿路梨花》
(二)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6分)
材料一
____________
央视网消息 2024年的国庆假期,文博游成为热点。各地文博场所纷纷上新展,办活动,努力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在陕西,西安博物院推出新展“探长安”,30多个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精品文物集中亮相,唐代的胡人乐俑、唐三彩来通杯、隋代的骆驼俑等都承载着中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生动历史。在汉中博物馆,汉风 君子“六艺”打卡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闯关。
湖南省博物院的“数字展”综合半个世纪以来马王堆汉墓的研究成果,通过超高清文物扫描、裸眼3D等技术,生动地展示了纷繁器物绚丽的纹饰和色彩艺术,让公众对文物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在地上文物存量丰富的山西省,隰县千佛庵小西天和朔州应县木塔2024年度游客人数已经突破200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数据增长148%。游客在佩戴VR设备后,可在虚拟塔中游览。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十一”假期,全国文博场馆接待观众超748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材料二
被流量砸中的“小西天”
2024年8月,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海内外,游戏中的很多场景,如古刹、古塔、牌楼、石窟、石刻、雕塑等,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古建筑。其中,“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名场面,正是取景于山西临汾隰县小西天。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以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闻名遐迩。小西天景区的大雄宝殿内,1900多尊层层叠叠的彩塑作品,从最大的3米到最小的拇指大小,每一尊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小西天景区面积并不大,核心景点大雄宝殿仅有169.6平方米,但这一座小小的宝殿每天都能吸引数千人前来参观,高峰时甚至达到上万人。游客量激增也给这个突然爆火的小县城带来了考验。
材料三
古建景区遭“差评”后,口碑逆转靠什么?
“硬件条件确实不可能一下子就有大改观。”为了让排队的游客缓解等待的无聊和烦躁,隰县副县长吕学慧现场为游客唱歌,当导游。“我们也在尽力提升软实力。”吕学慧说。
10 月2日当天,面对游客的“差评”吐槽,隰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黄生辉真诚回应:“想骂的,可以排队到我这里骂两句,我照单全收。”“半个小时,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此举赢得不少网友点赞。
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及时拓宽延长排队通道、分段隔离客流、延时进入等方式,解决游客诉求。当地解决问题的态度让游客的怒气得以平息,最终景区也实现口碑逆转。
“十一”假期,隰县的待客诚意也被一些游客看在眼里:“刚下高速,就被志愿者端着盘子‘喂’玉露香梨”“小西天景区好远,但路边随时能找到志愿者问路”“景区里的水饮、烤梨等商品明码标价,与景区外同价”。不少游客留言,盛赞隰县是一个“宝藏小城”。
(选自2024年10月13日《工人日报》,有删节)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
B.根据材料二可知,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场景都是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古建筑。
C.小西天景区面积仅有169.6平方米,但以精美绝伦的悬塑艺术闻名遐迩。
D.材料三中,隰县工作人员积极解决游客诉求,最终让景区实现口碑逆转。
6.请根据材料一,为其拟一个新闻标题。(3分)
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小西天景区”获得游客好评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8.重庆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如长江三峡、武隆喀斯特地貌、大足石刻、洪崖洞等。重庆可以借鉴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哪些创新经验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请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谈。(4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4小题,22分)
[甲]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甲)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张释之,堵阳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与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释之治问③。曰:“县人来,闻跸④,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 张释之传》,有删改)
[注]①上:汉文帝。②廷尉:官名。③治问:询问,审问。④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9.[通词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粗词。(3分))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固不败伤我乎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 (1)固:___________
民安所措其手足 查阅词典法:①置,安放。②施行。③弃置,废弃。④同“错”。⑤读zé,挤压,夹 (2)措:___________(填序号)
廷尉当是也 成语推断法:点头称是 (3)是:___________
10.[析心理]小毅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处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
(A)称善者久之。
(B)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11.[提观点]文中画线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小毅认为这两处画线句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7分)
12.[评人物]小毅想在文中人物里选出一名“求是之星”,你认为谁最合适?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6分)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①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②沈③绿蚁④,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造化:天地,大自然。②尊:同“樽”。③沈:同“沉”。④绿蚁:一种美酒。
13.词中寒梅之所以惹人怜爱,除自身姿容外,也有外部因素。请根据词作内容联想、想象,描绘其所处情境。
14.这首词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征?“此花不与群花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小题,10分)
15.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名句。
古人常将景物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风声一何盛,①___________”,刘桢借赞美松柏,勉励堂弟身处恶劣环境也要正气凛然;“②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借早春之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③___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写晨昏变化之美,表达沉醉山水的愉悦;“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江上的美景,展现出喜悦开朗的心境;“庭下⑥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⑦___________”,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月光之美,传达自己复杂微妙的心情;“攀条折其荣,⑧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中的女主人公以花寄情,表达对远行之人的思念;“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黄鹤楼》中崔颢通过江上朦胧的晚景,传达游子的无限愁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弘毅同学的劳动实践总结的结尾部分,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次蔬菜种植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翻土、播种、施肥等蔬菜种植的全套技能。
【甲】也让我在生产实践中领略了书本知识;让我对劳动有了真切美好的体验,当我亲手播下的种子,破土成苗,在风中招摇的时候,它带给我的欣喜,带给我的成就感、幸福感,会融入我的血液,伴我一生:本次活动还让我对劳动和劳动者有了全新的认识,①当我再次看到在街上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时,②当我再次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打理庄稼时,③当我再次看到在工地上攀爬脚手架的建筑工人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世间最美的姿态,流出我心田的是纯粹的崇敬之情,我会情不自禁地献给他们一副对联:劳动改变现状,( )。
【乙】在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中,带给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期盼下一次活动的到来。
16.文中画框的【甲】【乙】两句有语病,请修改。(5分)
17.文中划横线部分有一处需调整语序,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句式更整齐。(5分)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对联的下联。(4分)
三、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解析
1.答案:老赵随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途中救下一辆被困的越野车,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带领4名战士解救老乡车辆时,4名战士意外遭遇雪崩牺牲的故事,这时,我们的车辆打滑,千钧一发之际,老赵死死把住方向盘,避免车子滑下悬崖。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情节,需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步步梳理。本题要求按照老赵两次救援遇险的先后顺序,通读全文可知:老赵第一次救援遇险是当年的那场雪,第二次则是发生于现在。因此确定本文的脉络为“随车救援——回忆遇险经过——再次遇险”,①~⑦段是“随车救援”,⑧~ 是“回忆遇险经过”, ~ 是“再次遇险”。
2.答案:“挂在山尖的白云”交代了边防驻地的环境险恶,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衬托出边防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的精神;“白云”象征了战士们纯洁美好、勇于牺牲的高贵品格;文章开头、结尾均提到“挂在山尖的白云”,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凸显小说诗性,雅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文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可结合作品的人物、结构、主旨、情感、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具体分析。“挂在山尖的白云”是环境描写,“山尖”说明边防驻地位于雪山之下,环境艰险,为下文写军队和百姓遇险做了铺垫,虽环境险恶,但“白云”这一景物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使人联想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由于边防军人牺牲了自己的安逸生活甚至生命换来的,表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白云”这一物象具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纯洁美好、勇于牺牲的战士们的人格;此外,从结构上分析,三处描写分别是第①段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第③段的“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和第 段的“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位于文章的开头的结尾,首尾呼应,又照应了标题“沉默的守望”,结构严谨;三处描写富有诗意,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意味深长。
3.答案:老赵虽然退伍了,但依然保持了作为军人的习惯,体现了他的简朴自律和对军人职业的热爱;老赵通过观察外部环境就能判断出危险情况,体现了他经验丰富;老赵两次因救人遇险的经过,体现了他不畏艰险、舍己救人、果决勇敢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④段“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走路虽然一瘸一瘸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可知,老赵虽然已经退伍,但仍戴军帽,穿军裤,脊背笔直,说明老赵热爱军人职业,生活俭朴自律;根据第⑥段“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可知,老赵对此地的环境十分熟悉,经验丰富;根据第⑦段“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可以看出,老赵助人为乐、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根据第 段“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可以看出,老赵性格坚忍,舍己救人;根据第 段“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可以看出老赵具有果决沉着的品质。
4.答案:军队和百姓的情感如家人一般亲密深厚;军队战士们具有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战士们具有助人为乐的美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探究。根据第⑦段“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可以看出,老赵助人为乐、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根据第 段“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可以看出,老赵性格坚忍,舍己救人,具有军民一家亲的品质;根据第 段“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可以看出老赵具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根据材料一可知,《老山界》中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情景,而本文战士们驻守边关,帮助百姓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得到了百姓的尊敬爱戴,因此可概括为:军队和百姓的情感如家人一般亲密深厚;根据材料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可知,解放军战士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有责任心,积极乐观,而本文战士们更是身处雪山之下而无所畏惧,乐于奉献,因此可概括为:军队战士们具有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根据材料三“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可以看出,解放军乐于助人,而本文退伍军人老赵数度救人,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可概括为:战士们具有助人为乐的美好精神。示例:军民一家亲;战士们有责任心,具有乐观主义精神;战士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将会传递给更多的人。
5.答案:D
解析:A项,“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复杂,篇幅较长”表述错误。材料一是一则消息,其内容并不复杂,篇幅也不长,以简洁的文字报道了国庆期间全国文博旅游的现状,突出展示了各地文博场所的新活动和取得的成果,如陕西的“探长安”新展、湖南省博物院的“数字展”等。并且,文中数据和事实都是简要呈现,以便让读者快速获取最新鲜、最重要的信息。B项,“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场景都是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古建筑”表述错误。材料二说的是“2024年8月,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海内外,游戏中的很多场景,如古刹、古塔、牌楼、石窟、石刻、雕塑等,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中国古建筑”。C项,“小西天景区面积仅有169.6平方米”表述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小西天景区面积并不大,核心景点大雄宝殿仅有169.6平方米”。故选D。
6.答案:国庆假期文博游成热点,全国文博场馆接待观众创历史新高
解析:拟写新闻标题,要知道新闻标题是对内容的概括,应根据对新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新闻导语来拟写。可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要标明地点)的格式来写。本新闻导语为:2024年的国庆假期,文博游成为热点。再结合最后一段概括性的句子“‘十一’假期,全国文博场馆接待观众超7 48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可拟标题:国庆假期文博游成热点,全国文博场馆接待观众创历史新高。
7.答案:①小西天景区以精美绝伦的悬塑艺术闻名遐迩,吸引了大量游客;②隰县副县长等工作人员积极解决游客诉求,提升服务软实力;③现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游客排队等问题,态度诚恳。
解析:结合材料二可知,小西天景区以精美绝伦的悬塑艺术闻名遐迩,吸引了大量游客;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可知,隰县副县长等工作人员积极解决游客诉求,提升服务软实力;结合材料三第三段可知,现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游客排队等问题,态度诚恳。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8.答案:①可以借鉴材料一中的经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超高清文物扫描、裸眼3D 技术等,为重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增添数字化展示,让游客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例如,在大足石刻景区,可以设置数字化展示区,通过裸眼3D 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石刻艺术的魅力。②可以借鉴材料二中的经验,加强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例如,可以与热门游戏或影视作品合作,将重庆的特色景点融入其中,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前来打卡;同时,也可以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或主题展览,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解析:重庆可以通过以下创新经验来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一是打造数字化展览,如材料一第三段中,湖南省博物院的“数字展”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现文物,重庆可应用于石刻等文化遗产,在长江三峡等景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数字化展示让游客更深刻地领略其历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体验和吸引力。二是结合热门文化产品或游戏进行实地取景拍摄,如材料二中,《黑神话:悟空》与小西天景区的合作,通过游戏中的虚拟场景吸引年轻游客,重庆可结合自身文化地标开展类似合作和宣传活动。如在洪崖洞景区,可以与影视、游戏合作以提升知名度。
9.答案:(1)必,一定;(2)①;(3)对,正确
10.答案:甲文中,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胃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文帝“称善者久之”,体现了他对周亚夫的敬重,以及因为这么严密的防守而心安。乙文中,文帝先是要求严惩惊马的人,后来听从了张释之按法律维持原判的意见,考虑“良久”反映出他虽有所犹豫,但终能虚心纳谏,他既为自己的狭隘而惭愧,又敬重张释之公正执法、不阿谀逢迎的可贵品质。
11.答案:(甲)句意思是“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乙)句意思是“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东西”。这两句虽表面意思不一样,但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刚正不阿。
解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挖掘其深层含义。(甲)句句意: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深层含义是军队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在军营中,任何人都应按照制度听从将军的命令。(乙)句句意: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东西。深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刚正不阿。据此作答,意近即可。
12.答案:[示例]我认为张释之最合适。因为张释之没有按照皇帝的要求去严惩惊马的路人,而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维持了自己原来只处罚金的判决,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的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是”精神。
解析:参考译文
《史记·张释之传(节选)》
[乙]张释之,是堵阳人。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了出来,驾皇帝乘坐的车的马受了惊。于是派骑士把那个人捕获,把他交付给廷尉。张释之审问(那人)。那人说:“我是县里的乡民,来到这里,听到清道戒严的号令,藏到桥下面。过了许久,以为皇上的车马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看见皇上乘坐的车马,就立刻跑起来了。”廷尉上奏依法量刑给予的处罚,一个人违反了清道戒严的号令,按照刑法处以罚金。文帝大怒道:“这个人亲身惊吓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性情温和,假若是别的马,不是一定会伤害了我吗?可是廷尉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东西。现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况且在当时,皇上派人杀掉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交付给廷尉,廷尉是全国判刑公平的象征,一旦偏斜,天下人使用法律时都会因此而减轻或加重,民众岂不是要手足无措了吗?希望陛下明察这件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量刑是对的。”
13.答案:白雪铺地,寒梅当庭而立,沐浴着皎洁的月光,犹如浴后的美人。
解析:根据“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可知,寒梅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一是“白雪铺地”。根据“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可知,寒梅所处的外部环境之二是“月光皎洁”。据此,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情境即可。
14.答案:第一问:超凡脱俗的美丽姿容;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第二问:与群花对比,赞美梅花的美丽高洁;以花自喻,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
解析:第一问:根据“寒梅点缀琼枝腻”可知,梅花有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根据“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可知,梅花有超凡脱俗的美丽姿容。第二问: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与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格,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15.答案:①松枝一何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晓雾将歇
④月下飞天镜
⑤云生结海楼
⑥如积水空明
⑦盖竹柏影也
⑧将以遗所思
⑨日暮乡关何处是
⑩烟波江上使人愁
16.答案:示例:【甲】修改:将“领略”改为“验证”或“领悟”。
【乙】修改:删去“在……中”或“带给”。
解析:“也让我在生产实践中领略了书本知识”中“领略”与“知识”搭配不当。“在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中,带给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17.答案:序号:②;修改示例:当我再次在田野里看到打理庄稼的农民伯伯时
18.答案:示例:奋斗成就未来
19.答案:
生死不殊,而人生自异
抵达大海,是河流的宿命;但流经更多的土地,润泽四方,才是河流的使命。倘若河流只是为了抵达大海,无异于裁弯取直的运河,虽然便捷,但总少了几分风景和意趣。君不见,黄河九曲萦绕,三峡冲波逆折,川泽纡其骇瞩,方能成就天下奇观。
河流蜿蜒曲折前行,才能流经更多的土地,大自然的物语之中,也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除了专注结果,也须关注生命的历程,行走的征程。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如是写道:“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我们的人生,绝不是一场径直奔赴死亡的约会。人生的终点,有的是躺在床上寿终正寝,但庸碌无为,老死于户牖之下;与千帆阅尽,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两种人生判若霄壤。功成名就的高光时刻,荣于华衮的墓志铭,固然是人人艳羡的终点,但人生的意义,不止在于抵达,而在于行走。生与死,是每个人的起点与终点,生死不殊,但抵达与行走,会使人生境界迥然各异。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的人生,没有青云直上的捷径,“黄州惠州儋州”“身如不系之舟”,他的人生,无疑宛如一条蜿蜒前行的江河,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曲折多舛的人生历程,使他观风历俗,博物致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也深得江山之助,酝酿发酵出陆海潘江一样的勃发才情。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叶嘉莹先生跌宕起伏却写满诗意、历尽劫波而冰心犹存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条蜿蜒曲折前行的清流?她的人生中不仅有纯粹的诗歌,也有契阔离合之情,家国兴亡之感,有热辣滚烫的人生百味。南渡北归,转蓬万里,饱经忧患,使她内心愈益清明,心性温润沉静,坚韧持守。
“科技小院”的学子们,没有固守大学生所谓的“标配人生”——从小教室走向职场,从读书求学到谋生求职,从卷子,到房子、车子、票子,他们“自找苦吃”,选择把捷径做成弯路,主动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将论文写在大地山河上,身体力行,增长才干,不断扩大其精神地理和人生格局。
我们无意美化苦难,谁不渴望坦途,追求捷径?然而,人生在曲折中前行,往往是常态。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以“终归大海作波涛”的定力,以“心在千岩万壑间”的智慧,不做急功近利者,过分专注于结果,匆匆抵达;而要做人生的智者,深谙曲线的智慧,于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中,领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白落梅说“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让我们吟哦这隽永的诗句,行吟在曲折的人生征途中,在行走中抵达,收获人生的一树繁花吧!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一句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的句子。包含以下信息,一是河流是曲折的,二是河流向前流动是为了到达远方的大海及其它目的,三是河流向前流动更是为了流经更广阔的土地。
本句话用比喻的形式,通过河流的形象,隐喻了人生或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以河流的曲折比喻人生或事物发展的曲折,可以理解为人生或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才能继续前进。“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以河流的目标不仅是大海,也有其他,比喻人生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功,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内容和追求,暗示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而不是仅仅盯着结果。“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以河流希望能够流经更多的地方,滋养更多的生命,得到更多的支流注入以丰富自身,比喻人生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付出情怀;要有包容性,要接触和吸收更多营养来丰富自身、提升自身。
综上,这句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道路的曲折坎坷,困难重重,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勇于挑战,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我们要懂得奉献,心怀他人,滋润更多生命;我们要包容多元,丰盈生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写作时,开头结合材料,这条曲折前行的河流,恰如我们的人生——多彩、坚韧与包容。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多彩人生,如河流之曲折前行;坚韧人生,如河流之勇往直前;包容人生,如河流之广纳百川。中间可以列举村支书杨宁,江梦南,身残志坚的创业之星陆鸿,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等人的事例进行论证,让文章更充实,更有时代感。最后总结全文,让我们像河流一样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曲折与变化,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学会包容与接纳周围的一切。
立意:
1.人生的过程之美。
2.在曲折中寻求多元与成长。
3.让生命在丰盈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