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练基础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 ,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人民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2.“129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指甲午战争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3.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海安才能国安,海不安则国必难安。19世纪90年代中期爆发了一场以海战为转折点的战争,此战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关于此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战时,日本海军完全依靠其强大的陆军力量进行支援
B.战时,清政府派出了新式海军的全部力量主动出海迎敌
C.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并划分“势力范围”
D.战后,清政府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大规模升级海军装备
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制度。材料叙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6.《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义和团运动
二、练能力
7.如果要拍摄关于邓世昌的历史剧,以下最适合选择的素材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镇南关大捷 D.黄海海战
8.时任甲午战争大本营陆军部野战卫生长官石黑忠悳主持了一项中日两国士兵体格的研究,结果显示,身高与胸围两项指标清军优于日军。但与饮食、训练相关的指标中,清军平均体重比日军轻了约6公斤,肺气容量差了500多立方仙米,握力差了10基瓦米。中日士兵的差距说明了( )
A.清朝官场政治的腐败 B.清朝军事力量的虚弱
C.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 D.清朝作战策略的失误
三、练素养
9.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是“ ”管带.( )
A.致远舰 B.定远舰 C.济远舰 D.吉野号
10.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1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2.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起伏跌宕。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更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沙俄举行远东特别会议,在低估日本实力和野心的情况下,决定全力支持日本,即旨在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的远东政策,正如恩格斯所言:“中日战争是把日本作为工具的俄国政府挑起来的。”……法国在中日战争开战前利用中日的紧张关系,一直催促日本对中国作战。当时的德国为了在亚洲取得相应的侵略地位,也曾主张利用日本对中国进行打击。
材料二 1894年7月16日,英日双方签订了新的条约,规定5年后生效,英国取消在日本租界和租界行政权,废除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从5%提高到10—15%)等等。7月23日,英国政府又照会日本政府,宣称若中日开战,不以上海为战场,则英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久,日本政府揭开了对华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经水下考古确认。关于“经远舰”沉没,中日双方均有记载。比如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描写道:“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此次考古证实了“经远舰”的确切位置,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船体上还发现了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等武器,还原了当时“经远舰”遭四艘日舰围攻的惨烈场景:管带林永升至死不降,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材料四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
材料五 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沙俄支持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列强对中日战争一致奉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在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哪些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材料五中两位历史学家各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5.【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6.【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7.【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8.【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9.【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0.【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11.【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12.【答案】(1)目的:削弱中国,牵制英国。
(2)政策:纵容(或者扶植)。
影响:加速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3)文献史料:《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庄河县志》
实物史料: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任写两个)
(4)变化: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
(5)评价:第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危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