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检测题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七十年代,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民用航运业的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
2.《时务报》于1896年创刊于上海,其创刊号刊载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指出:“其某学得一新义,即某报多一新闻。”由此可以看出,《时务报》本着各个学科无所不包的办刊宗旨来进行其传播的,并且多为传播“新义”。此种“新义”是指(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3.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4.献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杨锐
5.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关天培 B.邓世昌 C.丁汝昌 D.左宝贵
6.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的海军是:( )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 东海水师 ④福建水师
A.①②④ B.③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马尾海战 B.黄海海战 C.丰岛海战 D.威海卫战役
8.下图所示是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出水的一块“定远舰”的铜铭牌,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在与之相关的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____)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丁汝昌
9.有学者认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这场“自强运动”( )
A.彻底地实现富国强兵 B.改革清朝的政治制度
C.实现思想的全盘西化 D.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10.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二、填空题
11.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和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12.义和团运动
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
性质:义和团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
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带有迷信色彩)。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3.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是严复。
判断: 订正: 。
14.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 ”的自救运动。
15.梁启超1911年途经日本时作诗:“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视春帆楼为“伤心地”是因为1895年中日在此签订了《 条约》。
16.图说历史。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这幅浮雕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领导这一爱国斗争的是 。
(2)图二是 遗址图,是发生在 ,被 联军焚毁,此时,你的感受是 。
(3)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 ;他们都是 派别的代表人物,领导了 运动,他们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
17.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错误: ;订正:
18.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以“和谐海洋”为主题的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清朝晚期,洋务派也曾筹建了三支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 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但以致远舰管带 为代表的爱国将士,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军人不屈的斗志。
三、材料分析题
19.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试图开启工业革命的尝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小题:
材料一:看下面两幅图:
材料二: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行将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逃生了。
——【美】芮玛丽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材料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
(1)图1中的地点是哪儿?图2中的军舰的名字是什么?
(2)材料二中芮玛丽所说的“杰出人物”有哪些?(写2个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进步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怎么看待清政府这场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的。(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
20.“戊戌六君子”指的是哪六个人?
21.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三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娥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什么?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这一屈辱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综合题
22.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英]马戛尔尼《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材料三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胡绳武、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 1840-1901 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 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又发动了哪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面对“(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举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清政府的角度写出西方列强“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清政府的“海岸舰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是清政府在哪一场战争战败后签订的?
(4)综合上述材料,针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3.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册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最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洋务派创张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1)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3)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具有怎样的特点?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军舰“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
——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1)1840年—1901年,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有侵略就有反侵略,列举其中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涌现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各一人。
(3)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3.【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5.【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7.【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8.【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9.【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10.【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11.【答案】强学会;《中外纪闻》
【知识点】戊戌变法
12.【答案】扶清灭洋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13.【答案】错误;把严复改为魏源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14.【答案】师夷之长技以自强
【知识点】洋务运动
15.【答案】马关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6.【答案】虎门销烟;林则徐;圆明园;1860年(或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勿亡国耻,振兴中华;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戊戌变法 (或维新变法)
【知识点】戊戌变法;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17.【答案】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8.【答案】北洋;邓世昌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9.【答案】(1)图1: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图2:“定远号”。
(2)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
(3)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4)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进步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积极作用: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消极作用: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知识点】洋务运动
20.【答案】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知识点】戊戌变法
21.【答案】(1)使命:实现近(现)代化
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问题:缺少现代外交意识/外交观念落后;
表现: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签订《北京条约》等
【答案】
(3)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影响: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22.【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邓世昌英勇奋战。
(2)清政府腐败落后。
(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4)落后就要挨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振兴中华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23.【答案】(1)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内部腐败,封建式的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只学习技术,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
(3)戊戌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4)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24.【答案】(1)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性质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聂士成。(任选两次侵略战争,各列举一人)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必须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文化,增强综合国力,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