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31 23:1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 1 课 鸦 片 战 争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
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知道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3.了解《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5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30年代,广东珠江口外长期停泊着许多大型走私船,里面藏着大量鸦片。英国不法商人无视中国禁令,以这些走私船为基地,利用特制快艇,源源不断地向澳门、广州等地走私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第1课《鸦片战争》。
新课导入
英商停泊在广东珠江口外的鸦片走私船
2025年八上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背景
【学习任务1】阅读课本P4,完成1840年之前中英双方国情对比的信息表格。
英国 中国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对外政策
资本主义制度(民主 )
封建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工业强国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思考:英国要如何开辟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工业原料?
工业强国
农业大国
1.中英国情对比:
英国要如何改变如此贸易困境?
中国
英国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
(严重滞销)
(销路旺盛)
1.中英国情对比:
【史料实证】阅读课本P5,谈谈鸦片走私带来严重危害。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材料三:课本第5页<材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
①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
②摧残国人身体和精神;
③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弱。
2.鸦片走私贸易:
林则徐
(1785-1850)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
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四洲志》林则徐
《海国图志》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情析
虎门销烟
仿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1)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2)地点:虎门海滩
(3)禁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迫使外商缴出鸦片;虎门销烟
(4)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国际禁烟日6月3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英国对华发动战争
【合作探究1】结合所学以及课本4-6页,分析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夺取工业原材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
1.爆发原因
【学习任务3】阅读课本P6-7,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英国对华发动战争
2.战争过程
战争阶段 重要战役 中国人民反抗
第一阶段 强占香港岛——虎门战役——占领广州四方炮台
第二阶段 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第三阶段 吴淞口战役
①关天培壮烈殉国
②广州三元里抗英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皆殉国
江南提督陈化成牺牲
意义: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甘昱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陈化成、海龄等
三元里抗英
在这场战争中有哪些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精神: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附近103乡民众,高举“三星旗”在牛栏岗围攻英军,并包围了英军司令部驻地的四方炮台,迫使侵略军撤出广州。 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爱国将领的反侵略斗争
(1)百姓的反侵略斗争
阅读教材P7和下列材料,思考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型制 点火装置 枪长 射程 射速
中国 鸟枪(前装滑膛火绳枪) 火绳 2.01米 100米 1-2发/分钟
英国 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 摩擦燧石 1.16米 200米 2-3发/分钟
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撞击火帽 1.42米 300米 3-4发/分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英国军队:约7000人(最多时2万余)
英国人口:约1700万人
中国军队:80万
中国人口:约4亿
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
材料二: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主观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刀、矛、弓箭和旧式的抬枪、火炮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②客观原因: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③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
《南京条约》 (1842) 开放:
割地:
赔款:
关税:
《虎门条约》 (1843)
【合作探究2】阅读课本P8,归纳《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
被迫开放,便利列强商品倾销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加重经济负担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和贸易主权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借口
不平等条约
广夏福宁上五处通商口岸
香港岛割给英国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中英协商关税
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读图练习】
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
1.写出《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并且从地图中圈出来。
2.写出地图中A处的地名。
A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香港岛
课后活动:结合《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
经济
社会性质
历史进程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战争的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
近代人民历史任务:
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条约 时间 获取特权
中英 《虎门条约》 1843年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法国享受英国在华取得各项特权,扩大侵略权益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英国人的事儿,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将来给于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人一体均沾”,而英国不以最惠国待遇对待中国。
国将不国:《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由于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近代意义的国际观念尚未产生,中国人民当时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民众利益,因而也不可能如同我们今天清醒认识到的那样,立即去反对领事裁判权等侵略权益。战争期间,反对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是容易看清的。战争结束之后,如何反对其经济侵略和政治压迫,对当时的人们说来,却是难以看清的。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危害:
主权沦丧:领土、关税、司法
社会性质: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封建社会
国将不国:《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影响
中国由一个传统的、独立的国家,开始了走向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英国、葡萄牙对香港、澳门的霸占,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也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霸占中国神圣领土的贪婪欲望。
在此后的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边疆危机迭起,大面积领土沦丧,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更大的损害。
——摘编自姜涛《中国近代通史》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英国
中国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落后就会挨打
(资本主义强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倡导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之时变,挣脱传统守旧文化束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魏源根据《四洲志》及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所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地图、部分科技资料等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具有极大突破性。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英国
中国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
市场
【知识结构】
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影响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所呈礼单: 乾隆皇帝回赠礼单: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封建农业文明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中英双方礼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