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016江苏卷)7.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答案】D
【解析】
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全国卷II)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15分)
(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甲
线粒体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核生物与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016江苏卷)21.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
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
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
【答案】BD
【解析】在仿旧和去污中,纤维素均作用于衣物,二者作用相似,A正确,A错误;由于纤维素酶较小,不能用包埋法固定化酶,B错误;改变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会影响酶作用的结果,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正确;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水解分解纤维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江苏卷)25.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
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
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答案】BC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A错误。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低温下长期保存菌株,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全国卷III)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参考答案】(1)无菌水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
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
在平板上有溶钙圈
(3)甘油
【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分离;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溶钙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2016四川卷)10.(12分)
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
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
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
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
,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
×108
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
。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
,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
个氨基酸。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2016江苏卷)29.(9分)为了探索海藻酸钠固定化对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用筛选到的一株绿球藻进行试验,流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实验中的海藻酸钠作用是
,CaC
l2的作用是
。
(2)为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CaC
l2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性,宜采用
洗涤。图1
中1.
0%海藻酸钠组培养24
h
后,移去凝胶球,溶液呈绿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索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应选用浓度为
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
(4)图2中空白凝胶球组Zn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72~96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慢的原因有
。
【答案】(1)包埋绿球藻(包埋剂)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2)培养液(生理盐水)
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凝胶球孔径过大)
(3)2.0%
(4)凝胶球吸附Zn2+
绿球藻生长(增殖)速度快
绿球藻生长(增殖)速度减慢,溶液中Zn2+浓度较低
【解析】
(1)海藻酸钠溶液在CaCl2
溶液中形成凝胶球,包埋绿球藻。
(2)可采用蒸馏水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CaCl2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性。溶液呈绿色,说明固定化的绿球藻数量少,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凝胶球孔径过大)。
(3)根据图1可知,浓度为2.0%的海藻酸钠制备的凝胶球最有利于绿球藻的繁殖。
(4)空白凝胶球容易吸附Zn2+,导致溶液中Zn2+
浓度下降;根据合图1和图2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24~48h间绿球藻数量增加最快,导致Zn2+
浓度下降速度较快,72~96h间绿球藻数量基本不再增加。
考点:实验分析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制备固定化绿
球藻凝胶球
清洗
2~3次
培养液
中培养
柠檬酸钠溶液溶解
凝胶球,测定藻数量
取适量凝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