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4.14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课异构(课件共16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4.14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课异构(课件共16张ppt+一课一练)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09:40:01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官渡之战
1.背景:
(1)_____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2)著名军阀有袁绍、_____、孙权和_____等。
2.过程:____年,_____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3.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东汉曹操刘备200曹操二、赤壁之战
1.目的:_____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
2.过程:208年,___________组成联军,_________,大败曹军。
3.影响:曹操、孙权和刘备_________的局面实际形成。曹操孙权、刘备以少胜多三分天下三、三国建立
1.过程:
2.影响: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曹丕221建业【数字记忆】
☉一个局面:三国鼎立局面。
☉两个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个政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比较记忆】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曹丕建魏标志三国时期开始;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史料解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解读】两段材料都充分肯定了诸葛亮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才能以及争得三国鼎立局面和辅佐两朝(刘备、刘禅)的功劳。【知识构建】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 D:___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吴【历史线索】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在军阀中,著名的有袁绍、曹操、孙权和刘备。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220年到229年,魏、蜀、吴先后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临江仙》道出了“三国鼎立”的时代画卷。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群雄逐鹿】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曹操的《龟虽寿》一文,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此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哪一事件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提示: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和曹操的军队。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的原因。
提示:战术不得当;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许多官兵生病;曹操骄傲轻敌;南方军民的誓死抵抗等。【三国鼎立】
材料三(4)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并尝试着用简单示意图的形式表示三国的关系。
提示:(5)有人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延续和加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经济实力相对平衡的产物,实现了局部统一,这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混战局面相比,已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再加上各国统治者又重视发展生产,因而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提素能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一时期著名军阀的是
(  )
①袁绍   ②曹操   ③孙权   ④刘备   ⑤曹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互相兼并,连年混战,著名军阀有袁绍、曹操、孙权和刘备等。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建魏,开启三国时期,故曹丕并非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因此,本题选A。
2.(2014·莆田中考)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辨析能力。东汉末年,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3.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战役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辨析能力。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思维拓展】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客观方面: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2)主观方面:
①曹操顺应民心,采取了适应统一发展趋势的正确的政策措施。
②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③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从时间“207年”可知道是赤壁之战前夕,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要继续统一全国。
5.(2014·牡丹江中考)这是一次以“苦肉计”“草船借箭”而脍炙人口的战役,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等,可知D符合题意。
6.(2015·重庆质检)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曹操直接相关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三顾茅庐
③赤壁之战 ④称帝建魏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辨析能力。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多败于少,被孙刘联军打败。故选B。三顾茅庐与刘备、诸葛亮有关,称帝建魏的是曹丕。
7.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中国局势的是(  )
【解析】选B。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B正确。
8.2015年4月30日,中央赠送澳门的大熊猫“开开”“心心”由四川顺利抵达澳门,受到澳门市民的热烈欢迎。在三国时期,四川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故四川地区是三国时期的蜀管辖地区。
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经历秦汉大一统时期后,进入分裂割据的三国时期。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魏—吴—蜀
C.吴—魏—蜀 D.吴—蜀—魏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魏建立于220年,蜀建立于221年,孙权于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0.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
A.魏 B.蜀 C.吴 D.汉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故选C。
11.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A、B是对三国鼎立的片面评价,C是错误的评价。
二、非选择题
12.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哪个字母是表示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场?
(2)结合上图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3)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分析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A是官渡,B是赤壁;第(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注意填写每一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第(3)题难度稍大,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东汉虽是统一政权,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三国虽是分裂状态,但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答案:(1)B
(2)①魏 ②刘备 ③吴
(3)进步。三国时期,国家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相比,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