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七年级(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这是数百年来多少旷世枭雄所梦想的目标,……这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大分裂,人们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材料反映了隋朝的统一( )
A. 统一了黄河、长江流域 B. 开创了新的大一统局面
C.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 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2.阅读如图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下列唐太宗的治国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 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举 D. 勤于政事,提倡节俭
4.诗史互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诗句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 B.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C. 古代国防建设的发展 D. 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
5.宋初统治者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其目的是( )
A. 重点发展科学技术 B. 改革完善科举制度 C.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D.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6.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鼓励民间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法令推行六七年后,全国共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土地三千六百多万亩。王安石实施的这一措施为( )
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 C. 保甲法 D. 募役法
7.如图柱状图体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变化的情况。该变化情况产生的影响是( )
A. 出现光武中兴 B. 北方战乱不断 C. 畅通南北交通 D. 经济重心南移
8.如表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议和
A. 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 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 D. 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
9.《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 传承中国科技文化 C. 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 提供国家治理参考
10.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 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 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 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11.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楼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促成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C. 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 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12.如图是明朝“隆庆和议”后《明蒙互市分布图》,据此可知明长城( )
A. 阻挡了匈奴南下掠夺 B. 东起辽河西到嘉峪关
C. 成为民族交往的纽带 D. 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
13.如表反映出清朝前期( )
时期 人口 耕地面积 征收粮食
顺治末年 不到2000万 约549万顷 640多万石
乾隆末年 3亿左右 约741万顷 830多万石
A. 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B. 出现手工业工场 C.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D. 形成了农村集市
14.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 《三国演义》和秦腔 B. 《水浒传》和昆曲
C. 《红楼梦》和京剧 D. 《西游记》和汉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理之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图二在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设置上与图一的不同,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相处之道】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增进民族情感,推动民族交融。
——《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治边之策】
元朝 清朝
东南 设置① ______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北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置② ______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南 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设置③ ______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内容。并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
16.“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材料一:【文明交汇】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开放“大出大进”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经贸繁荣】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宋朝的再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并举一例史实对材料二中宋代发生的“货币革命”进行说明。
材料三:【封闭落后】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尤其自清中叶开始实行的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
朝代 成就
唐朝 发明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宋朝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元朝 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出现
明朝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
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观点,并从材料中选择两个历史事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选择的历史事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C
6.A
7.D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小题1】图二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小题2】开明平等,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以文德怀柔、抚恤为主,威服和战争为辅;主动和解,不惜实行“和亲”政策,通过联姻增进民族情感,推动民族交融。
【小题3】①澎湖巡检司、②伊犁将军、③驻藏大臣;中央政府重视边疆治理,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辖。治理方式多样,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政策。注重对边疆地区的长期管理和有效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16.“大进”: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文化。“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机构:市舶司。
说明: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方便了商业交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是宋代“货币革命”的重要体现。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导致中国人眼光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要重视经济发展,推动贸易繁荣;不能闭关自守,要以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17.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论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唐代,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存在刻板费工费时等不足。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突破雕版印刷术的局限。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提高了活字印刷的排字效率。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