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的疆域》六字教学法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中国的疆域》六字教学法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08: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地图学习,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邻国,形成空间概念。
2.综合思维:理解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中国轮廓图,培养地理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认识我国辽阔疆域和丰富资源,增强爱国情怀和领土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中国的疆域四至点及面积;中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经纬度跨度与自然环境差异的关系;海陆兼备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南海诸岛的位置及重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北京"双奥之城"图片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北京夜幕降临时,新疆喀什阳光明媚?为什么张家口冰天雪地时,三亚满目葱茏?
3.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疆域特点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尝试从地域差异角度回答问题
3. 初步形成对我国疆域辽阔的认知 通过生活实例和对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初步建立我国疆域辽阔的空间概念
预习检测 1. 提出问题:
- 我国位于哪个大洲的东部?哪个大洋的西岸?
- 我国陆地面积约多少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位?
- 我国从北到南濒临哪些海洋?
- 我国有多少个陆上邻国?你能说出几个?
2. 巡视指导,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 独立思考问题
2. 尝试回答问题
3. 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祖国 教师讲授: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我国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 教师提问: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有哪些?读图1-3,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预期学生回答: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 教师提问:对照世界政区图,比较我国与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差异。 预期学生回答:日本是岛国,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俄罗斯横跨欧亚,巴西位于南美洲等 教师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海陆兼备,既有辽阔的陆地,又有广阔的海域。 二、辽阔的疆域 教师讲授: 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约4°N)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我国共有海岛11000多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台湾岛、海南岛等 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 教师提问:估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跨越多少经度?最南端到最北端跨越多少纬度? 预期学生回答:东西跨越约62°经度,南北跨越约49°纬度 教师归纳:我国疆域辽阔,经纬度跨度大,这是造成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 三、众多的邻国 教师讲授: 我国陆地国界线漫长,总长度约2.2万千米 有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朝鲜、越南两个国家既陆上相邻又海岸相邻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隔海相望 教师提问: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找出我国的其他陆上邻国。 预期学生回答:尝试按顺序说出邻国名称 教师归纳:我国邻国众多,这既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国际贸易,也需要我们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观察地图,形成空间概念
3.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4. 参与互动,提出疑问
5. 完成相关读图任务 通过系统讲解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邻国等基础知识,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分组讨论(议课)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第一组:讨论玲玲关于海洋大国思考的有道理之处
- 第二组:讨论贝贝关于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 第三组:讨论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
2.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3. 组织小组汇报,总结评价 1. 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2. 记录讨论要点,形成小组意见
3. 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倾听其他小组汇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我国海陆兼备地理条件优越性的理解
知识拓展 1. 引导学生阅读"美丽的南海诸岛"内容
2. 强调关键信息:
- 南海诸岛是南海中我国许多岛、礁、沙、滩的总称
- 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的主岛,三沙市政府驻地
-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
- 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点
-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3. 展示永兴岛卫星影像图,增强直观认识 1. 阅读教材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 观察地图和图片,形成空间概念
3. 听取教师讲解,加深理解
4. 提出疑问,参与讨论 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海洋意识和国土意识,认识南海诸岛的重要战略意义,培养爱国情怀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课堂练习 1. 布置课堂练习:
- 填空题:我国位于______东部,______西岸等5题
- 简答题: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海陆兼备条件的重要意义
- 读图题:在中国轮廓图上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位置
2. 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3. 讲解典型问题,反馈评价 1.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2. 同桌互查,讨论疑难问题
3. 听取教师讲解,订正错误
4. 总结易错点,巩固知识 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 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 辽阔的疆域和四至点
- 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
- 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 海陆兼备条件的重要意义
2. 强调重点难点
3.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增强国土意识和海洋意识 1. 参与回顾,总结知识点
2. 查漏补缺,完善笔记
3. 倾听教师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重点难点,形成完整认知结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特点:海陆兼备的文明古国
二、辽阔的疆域
面积:960万km (世界第三)
四至点:东(135°E)、西(73°E)、南(4°N)、北(53°N)
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等11000多个
三、众多的邻国
陆上邻国:14个
隔海相望:6个
四、重要意义
1.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 利于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
3.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中国疆域的空间概念。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教学中应注意:
1. 多用直观的地图和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2. 将知识点分解得更细致,讲解速度适当放慢,确保学生能够跟上
3. 多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4.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通过"双奥之城"北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5.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认识祖国辽阔疆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准备更多具体的实例和地方案例,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对于经纬度等较难理解的概念,需要设计更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