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中国的民族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空间观念。
2.综合思维:理解民族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
3.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4.人地协调观:认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 1. 我国民族构成特点:56个民族,汉族为主,55个少数民族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1. 理解"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内涵
3. 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邮票图片
2. 提问引导:
-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 "你能认出邮票上是哪些民族吗?"
- "你了解哪些民族的特色节日或风俗习惯?"
3. 引导学生观察邮票上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1. 观察邮票图片,辨认不同民族
2. 回答教师提问,分享已知的民族知识
3. 表达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利用直观的邮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学生已有的民族认知出发,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 提出问题检测预习效果:
-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多少?
-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 列举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1.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问
3. 倾听教师点评,纠正错误认识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讲授新课 一、五十六个民族
1. 讲解我国民族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1.11%,少数民族占8.89%
2. 介绍主要少数民族:壮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满族等
3. 强调民族平等原则: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二、中国的民族分布
1. 讲解"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2. 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域
3. 解释这种分布格局的意义:促进民族交往与合作
三、"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
1. 介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讲解"大一统"理念的历史渊源
3. 阐述"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特点
四、民族政策
1. 介绍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2. 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强调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1.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理解分布特点
3. 回答教师提问,参与课堂互动
4.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寻求解答 系统传授新课知识,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和文化特征,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分组讨论(议课) 1. 提出讨论主题:如何理解"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 分组指导:每组4-5人,选组长负责记录和汇报
3. 巡视各组,给予适当提示和指导
4. 组织小组汇报,点评讨论结果 1. 分组讨论,积极发表意见
2. 记录讨论要点,准备汇报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倾听其他小组汇报,补充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深化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知识拓展 1. 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设置
2. 简要讲解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
3. 展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
4. 结合本地实际,介绍周边地区的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 1. 认真听讲,扩展知识面
2.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民族政策的意义
3. 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
4.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拓展学生视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兴趣,深化对民族政策的理解。
课堂练习 1. 布置练习题:
- 填空题:我国有____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____%
- 选择题: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连线题:将民族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线
- 简答题:举例说明民族分布特点
2. 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3. 讲解正确答案 1.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2. 提出练习中遇到的困难
3. 对照正确答案,纠正错误
4. 记录易错知识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现和弥补知识漏洞。
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 民族构成:56个民族,汉族为主
-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共同繁荣
2. 强调核心思想: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2. 补充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3. 提出仍存在的疑问
4. 整理笔记,形成知识体系 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强化记忆,形成知识体系,突出教学重点和核心思想。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五十六个民族
1. 56个民族(汉族91.11%,少数民族8.89%)
2. 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3. 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族分布特点
1.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 汉族:东部、中部
3. 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
三、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
1. 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2. "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
3. 民族文化的价值
四、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自治、共同繁荣
核心思想: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农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渴求。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但对"多元一体"概念的理解仍需加强。
2. 学生反应: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对少数民族分布缺乏直观认识,需要更多地图辅助教学。学生对民族服饰和节日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
3. 改进措施:
- 增加中国民族分布地图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 收集更多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民族风俗实例,增强教学的亲切感
- 设计更简单的分层问题,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
-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风土人情,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
4.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本地区民族分布资料,或开展"民族风情展示"小型活动,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