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矿产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其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2.综合思维:理解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提高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中国矿产资源的种类、总量和人均特点
2.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及其成因
2. 分析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理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石油产品图片(汽油、塑料、化妆品等)和石油开采图片,提出问题:
1. "同学们知道这些日常用品是怎么来的吗?"
2.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与矿产资源有关?"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矿产资源主题,建立学习情境。
预习检测 提出简单问题检测预习情况:
1. "什么是矿产资源?"
2. "你能说出三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吗?" 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成果。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新课讲授做准备。
讲授新课 1. 矿产和矿产资源
详细讲解:
- 矿产:埋藏在地下或分布在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
- 矿产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 特点:大多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 分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
提问:"为什么说矿产资源大多是非可再生资源?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思考并回答问题:因为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用完就没了,所以要节约使用。 帮助学生建立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不可再生性,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 种类齐全,总量丰富
详细讲解:
- 中国已发现173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63种
- 能源矿产13种:煤、石油、天然气、铀、地热等
- 金属矿产59种:铁、锰、铜、铝、铅、锌等
- 非金属矿产95种:石墨、磷、硫、钾盐等
- 水气矿产6种:地下水、二氧化碳气等
展示图3-15,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哪些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与世界差异较大?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观察图表,回答问题: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差异大;因为我国人口众多。 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培养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
3. 地区分布不均
结合图3-17、3-18、3-19,详细讲解:
- 能源矿产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
- 金属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 非金属矿产分布:南方多北方少
提问:"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思考并回答:会导致资源运输成本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资源调配工程解决。 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
详细讲解:
-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 2016年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
-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问:"为什么说矿产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 思考并回答:因为工业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应该节约使用,开发新技术。 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树立资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分组讨论(议课) 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 如果我们家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时应该注意什么?
2.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节约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讨论,记录要点,选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增强地理实践力。
知识拓展 介绍永兴县"中国银都"的案例:
- 没有银矿,却从工业废品中提炼银
- 形成"废旧资源回收—冶炼—提纯—深加工—贸易"产业链
- 白银产量连续多年全国首位
强调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齐全、________丰富,但________不足。
2.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省区。
3. ________工程是为了解决天然气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4. 判断题:矿产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
5. 简答题: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课堂小结 用表格形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特点主要内容种类与总量种类齐全,总量丰富,已发现173种矿产人均占有量人均不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地区分布分布不均,北煤南磷,西气东输开发利用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
一、矿产与矿产资源
1. 概念:天然矿物或岩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2. 特点:非可再生,储量有限
3. 分类: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
二、种类齐全,总量丰富
1. 已发现173种,查明163种
2. 能源矿产(13):煤、石油、天然气...
3. 金属矿产(59):铁、铜、铝...
4. 非金属矿产(95):石墨、磷、硫...
5. 特点:总量大,人均少
三、地区分布不均
1. 能源矿产:西北、华北、东北
2. 金属矿产:相对集中
3. 非金属矿产:南方多北方少
4. 解决:西气东输等调配工程
四、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
1. 重要性:工业的粮食和血液
2. 问题:浪费、污染、对外依存度高
3. 对策:节约、高效、绿色、循环利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 学生对矿产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如何?
2. 学生能否读图分析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3. 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4. 对于农村学生,教学案例是否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
5.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哪些环节需要调整?
6. 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如增加更多直观的图片和案例,放慢讲解速度,提供更多练习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