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理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综合思维: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读图、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人地协调观: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 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3. 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难点
1. 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2. 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干涸的河床和洪水泛滥的对比图片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水困难?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年干旱,有的地方却经常发洪水?"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分布问题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或家人遇到的用水问题
3. 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觉冲击和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预习检测 1. 提问:"什么是水资源?(广义和狭义)"
2. 提问:"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什么特点?"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补充和纠正 1. 回顾预习内容,回答问题
2. 倾听同学回答,补充自己的理解
3. 记录重要知识点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巩固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做铺垫,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1. 水资源的概念
- 讲解广义水资源: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天然水
- 讲解狭义水资源: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
-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类型
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 展示中国径流带分布图,讲解"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 分析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 提问:"为什么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引导学生思考
- 归纳原因: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因素、河流分布等
3. 兴建水利工程
-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
- 展示引江济汉、引大入秦等调水工程图片
- 讲解水库的作用:调控水量、发电、防洪、抗旱、航运等
- 提问:"你们知道南水北调是哪三条线路吗?"
4. 节约用水
- 展示我国人均水资源数据(2100立方米/人)
-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布不均、污染、浪费等
- 介绍节水措施: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减少污染等
-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1.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观察地图和图表,理解水资源分布特点
3. 回答教师提问,参与课堂互动
4. 思考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提出自己在节水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系统讲解、图文结合、互动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分组讨论(议课) 1. 提出讨论主题:"如果你们家乡缺水,你们会提出哪些解决办法?"
2. 将学生分成4-5人小组,指导讨论
3. 巡视各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组织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 分组讨论,积极发表意见
2. 记录小组讨论要点
3. 推选代表准备分享
4. 倾听其他小组的分享,补充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知识拓展 1. 介绍"世界水日"(3月22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展示全球水资源危机的数据和图片
3. 介绍我国节水标志的寓意:绿色圆形代表地球,手托水滴表示节水
4. 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 了解"世界水日"的相关知识
2. 观察全球水资源危机数据,增强节水意识
3. 理解节水标志的寓意
4. 思考自己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责任 拓展学生视野,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增强节水意识和全球责任感,培养人地协调观
课堂练习 1. 出示练习题:
-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是______多、______少,年际变化______
-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______线、______线和______线
- 列举两个节约用水的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3. 讲解正确答案 1.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2. 与同学讨论答案
3. 核对答案,纠正错误
4. 记录重要知识点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意义
-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方法
2. 强调节水护水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任务:观察家庭用水情况,制定节水计划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2. 补充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3. 记录课后任务和要求 系统梳理本节课知识结构,强化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所有天然水
狭义:可利用淡水
二、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三、兴建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东、中、西线)
引江济汉、引大入秦
四、节约用水
重要性:人均少,污染严重
措施:一水多用、减少污染、使用节水器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提问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弱,部分抽象概念(如年际变化、调水工程)需通过更多实例和图示辅助理解。下一步可增加实地观察或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整体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节水的重要性,但在分析问题的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