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探究与实践《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六字教学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探究与实践《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六字教学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1 08: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24)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探究与实践《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1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第三章探究与实践《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玉门案例,理解自然资源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综合思维: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3.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玉门为例)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及合理利用途径 理解自然资源概念的发展变化性
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建立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授
(15分钟) 1. 简洁明了地复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重要知识点
2. 讲解自然资源定义: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3. 介绍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 vs 非可再生资源
4.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5. 强调自然资源利用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 1. 认真听讲,回顾已学知识
2. 记录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自然资源
4.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探究做准备
2.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较弱的情况,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复习
3. 通过生活化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分组讨论做铺垫
讲授重点:自然资源定义、分类、我国资源特点、利用原则
教学方法:结合图示和生活中的例子(如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分组讨论(议课)
(20分钟) 任务一: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1. 引导学生观察图3-36中的物品,区分自然资源
2. 提出问题: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3.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过去不被利用、现在被纳入资源的物质 1. 小组观察图3-36,讨论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2. 总结自然资源的判断标准
3. 举例说明资源概念的发展变化
4.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2. 理解自然资源的两大特征:天然存在性、人类有用性
3. 认识自然资源概念的发展性
4. 学会区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
教师归纳:自然资源的两大特征、概念的发展性、与资源产品的区别
任务二:了解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1. 指导学生描述玉门的地理位置
2. 提出问题:石油给玉门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石油,玉门会如何发展? 1. 结合地图描述玉门的地理位置
2. 讨论石油对玉门发展的积极影响
3. 设想没有石油的情况下玉门的发展路径
4.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 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2. 理解资源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3. 认识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依资源而建,因资源而兴
4.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归纳:玉门地理位置、石油对玉门的积极影响、资源型城市特点
任务三:分析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影响 1. 引导学生分析石油枯竭对玉门居民的影响
2. 提出问题:玉门变迁对合理利用资源有哪些启示?
3. 联系实际:家乡有没有类似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1. 讨论资源枯竭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
2. 总结合理利用资源的启示
3. 结合家乡实际,讨论资源利用问题
4.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 理解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3. 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
4. 联系实际,增强学习 relevance
教师归纳:资源枯竭的影响、启示、结合农村实际案例(如地下水超采、土壤板结等)
任务四:探索资源合理利用的城市发展之路 1. 引导学生比较风能、太阳能与石油的优点
2. 分析玉门新、老城区发展的异同点
3. 探讨玉门转型对家乡发展的借鉴意义 1. 讨论可再生能源的优点
2. 比较玉门新老城区的发展模式
3. 探讨对家乡发展的借鉴意义
4.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1. 认识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2. 理解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
3. 培养迁移应用能力
4. 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师归纳:可再生能源优点、新老城区比较、对家乡发展的借鉴意义
分组实施建议: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负责一个任务,讨论后派代表分享。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和补充,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的理解程度。
知识拓展
(5分钟) 1. 介绍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阜新、大庆等)
2. 展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图片和视频
3. 结合农村实际,介绍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利用等方式
4. 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 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
2. 联系家乡实际,思考资源利用方式
3. 提出问题与思考 1. 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更多典型案例
2. 增强直观感受,加深理解
3. 联系农村实际,增强实用性
4. 渗透生态文明理念
课堂小结
(3分钟) 1. 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 强调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 重申可持续发展理念
4. 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 1.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2. 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提出仍存在的疑问 1. 强化知识结构,巩固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 检查教学目标达成度
4. 激励学生践行环保理念
板书设计 主题: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自然资源概念:天然存在、人类有用、不断发展
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 vs 非可再生资源
玉门案例:因油而兴 → 油竭而衰 → 转型发展
启示:合理利用、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优势:清洁、可再生、环保、前景广阔
教学反思 存在问题:
1. 对资源型城市缺乏直观认识,需要更多图片、视频辅助教学
2. 对"转型发展"概念理解困难,需要结合家乡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 小组讨论时可能参与度不均,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和引导
改进措施:
1. 增加可视化教学材料,展示玉门新旧对比图片、风电和光伏电站图片
2.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资源利用情况,如农田利用、水资源使用等
3. 设计更简单明了的讨论提纲,让基础较差学生也能参与
4. 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调查家乡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