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② 祖父的园子
你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近现代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民国时期的 “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② 祖父的园子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蚂蚱 樱桃树 蚌壳 毛嘟嘟 倭瓜
啃了 割掉 拴住 下雨啰 天上逛
zhà
yīnɡ
bànɡ
dū
wō
kěn
ɡē
shuān
ɡuànɡ
luo
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那些景 · 那些事 · 那个人
② 祖父的园子
学习任务一:欣赏园子里的那些景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蚯蚓、蝙蝠、虫子、鸟
大榆树、狗尾巴草、玉米、黄瓜、倭瓜、花
太阳、天空、白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萧红是如何把这种快乐、自由的感觉写出来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仿照这段话,写写校园里的景物,写出快乐、自由的心情。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蚯蚓、蝙蝠、虫子、鸟
大榆树、狗尾巴草、玉米、黄瓜、倭瓜、花
太阳、天空、白云
这些再寻常不过的景物,为什么能带给“我”快乐和自由呢?
景 · 事 · 人
② 祖父的园子
蝴蝶 蚂蚱 樱桃 榆树 水瓢
拔草 瞎闹 割掉 拴住 闲逛
【听写词语】
学习任务二 体会园子里的那些事
栽花
栽花
铲地
采倭瓜花
摘黄瓜
捉蚂蚱
睡觉
浇水
拔草
追蜻蜓
溜土
哪一件事情最有趣?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这样的祖父,你喜欢吗?
学习任务三 读懂园子里的那个人
祖父的玫瑰花帽子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拓展阅读
祖父给我烧鸭子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和我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象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说:“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秫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祖父教我念诗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 “处处闻啼鸟”那“处处” 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这样的祖父,你喜欢吗?
② 祖父的园子
题目为什么不是“快乐的园子”或“童年的园子”,而是“祖父的园子” ?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我”忘却不了的是什么?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幼年丧母。因为是个女孩,被父亲、继母、祖母、姑姑等家人嫌弃,唯一疼爱她的只有祖父。萧红18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了。20岁时,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四处颠沛流离。1940年,萧红辗转来到香港。贫病交加的她在寂寞、苦闷中写下了回忆童年往事的《呼兰河传》。1942年,萧红病逝,年仅31岁。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
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与我们从《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所感受体会到的很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呼兰河传》是最具萧红特色的小说作品,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整个呼兰城的鸟瞰
第二章写呼兰城的精神生活
第三章主要回忆了作者的的祖父及童年生活
第四章描写呼兰城的社会形貌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三个小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