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6 11: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题共三大部分,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一、古诗词(12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
默写唐朝诗人刘禹锡《秋词》一诗。(4分)




2.
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
楼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
根据提示默写。(4分)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②《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4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0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1.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中划线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2分)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礴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架,就会显寡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笼,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荃拱香的书页,容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队都是通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释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都是响彻于青春岁月的踌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讲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则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饭世井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川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欺的崎呕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排徊,永沟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草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排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1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16.语段②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17.文中引用曹雪芹、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3分)
18.理解语段⑥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19.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2分)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第l期,有改动)
20.填空。(2分)
(1)选文第⑨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
___(限制在10字以内)
的道理。
(2)第⑩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________
______。
2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
放进车里,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2分)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
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2分)
22.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 为什么
(3分)
2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
(请提出两个建议)(3分)
三、写作(4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①佳木秀而繁阴
②,宠辱偕忘

曾益其所不能④、陟罚臧否
3.
根据提示默写。(4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弄”本意是“卖弄”,而在此却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一个“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5)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答案:
6.A(益:更加)
7.A都表转折,却(B项第一个“乎”: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词词尾,不译,第二个“乎”:在,于;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洼坑,第二个“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不译,第二个“以”:介词,把)
8.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9.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10.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
( http: / / www.21cnjy.com )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11.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
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12.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13.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14.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启示: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跨越苦难》答案
15.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16.比喻论证
17.证明了“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或证明了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例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形象的将人生比做爬山,在旅途中定会有艰难险阻,不可能一帆风顺,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极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
20.(1)环境影响(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公德(,答“
环境对公德形成有作用”“环境培养或败坏公德”等相同意思亦可,但答“美好的环境培养公德”“
环境培养人们的公德”“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等不给分)(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1.(1)“拾”“塞”
“放”这一连串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这一组动词),表现了德国青年捡拾香蕉皮的行为是自然的(主动的、娴熟的、习惯性的),(1分)说明他具有不妨害别人的公德。(1分)
(2)这里将风中废纸比喻成上下翻飞的蝴蝶,(1分)写出了“他”紧追不舍的情状,体现了“他”的公德心。(1分)
22.“我”是有公德的,因为“我”知道他正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抽烟,便赶紧把烟碟推过去,说明“我”是重视他人存在的(关心他人的)有公德的人。(3分)(答“没有公德”该题不给分)
23.公德是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视他人的存在。(1分)如: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公德教育;在公共场合应顾及他人的感受;改善人居环境,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习惯等等。(依据原文,答出任意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给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