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1 17: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热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B. 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 已知 ,吸热反应,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由、、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用高压氧舱治疗CO中毒
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3.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煅烧黄铁矿时将矿石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20mL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D.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已知: ,则C的燃烧热
C. 若,则
D. 1molSO2、0.5molO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98.3kJ,则
5.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和均为催化剂
B. 由图2可知:反应①的反应速率比反应②快
C. 由图2可知: ,,且
D. 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N2O的转化率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水蒸气,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加入合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7.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已知: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橙色)、(黄色)、Cr3+(绿色)。用0.1mol/LK2Cr2O7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10滴浓硫酸,溶液温度升高,橙色变深,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 加入10滴NaOH浓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C. 加水稀释K2Cr2O7溶液,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D. 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乙醇,溶液将由橙色变为绿色,说明K2Cr2O7有强氧化性
8.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有个

②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④4molH-O键断裂的同时,有4molH-F键断裂
⑤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⑦SiF4、H2O、HF的浓度之比为且不再改变
A. 3 B. 4 C. 5 D. 6
9. 下列物质:①盐酸;②氨水;③二氧化碳;④纯碱粉末;⑤酒精;⑥铜;⑦融化KNO3;⑧固体BaSO4;⑨冰醋酸;⑩固体NaHCO3; 胶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电解质的有5种 B. 属于强电解质的有3种
C.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2种 D. 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5种
10. 液氨与纯水类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该过程吸热。定义T℃时,液氨的离子积常数,若用定义pH的方式来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液氨达到电离平衡时,
B. 温度高于T℃时的纯液氨中,pN<15
C.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液氨的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 一定温度下,向液氨中加入氯化铵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
11.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A对应温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B. 曲线A对应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1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小于α2
C. 曲线B对应温度下,将0.02mol L-1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10
D. 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12.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各物质均为气体,升高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减小
B. 图2为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图3为合成氨反应中,其它条件不变时,起始时H2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图,则图中温度T1D. 图4中反应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则F点
13. 常温下,浓度均为、体积均为的MOH和ROH两种碱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不能确定其数值大小
B. 电离常数
C. 稀释103倍后对应两溶液中水电离程度:
D. 相同时,将两种溶液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增大
14.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在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CH3OH体积分数如图Ⅰ所示,测得反应时逆反应速率与容器中关系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压强:p1>p2,平衡常数:
B. 图Ⅰ中p2条件下,A和C两点反应速率:
C. 恒温恒压时,若反应从开始到A点达平衡,则C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6.7%
D. 图Ⅱ中当x点平衡体系降温至某一温度时,反应可重新达平衡状态,新平衡点可能是a
15. 飞机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某研究小组用新型催化剂对CO、NO催化转化进行研究,能有效消除NO,测得一段时间内NO的转化率、CO剩余的百分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NO可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叙述正确是
A. ,
B. 温度大于775K时,催化剂活性降低
C. 时,去除NO最适宜的温度是975K
D. 775K,时,不考虑其他反应,该时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298K,1mol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 H2 O2 H2O2 H2O
相对能量/kJ·mol-1 0 0 -136 -242
与足量反应生成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kJ。
(2)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化学键 N-H N-Cl H-Cl
键能(/kJ·mol-1) 391.3 x 431.8
则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 ,上表中的x=_______。
(3)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如下图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实验中用0.55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热的测定。
①若大烧杯上不盖杯盖,该中和反应求得的焓变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实验中碱稍过量的原因为_______。
③实验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c和分别取和1.0g·mL-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
④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向内筒加入稀碱液时,应当缓慢分批加入
B.实验中,应记录初始温度与反应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C.实验中,测量酸液的初始温度后,可使用同一支温度计直接测量碱液的初始温度
D.实验过程中,若使用铁质搅拌棒,会导致测得的中和热 H偏小
17. H2O2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合成、纸浆和纺织品的漂白,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资料1:研究表明,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所致;
资料2: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实验测得溶液pH约为6;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1)其他条件相同时,研究不同初始pH条件下H2O2溶液的漂白效果,结果如图。由图可知,当pH<11时,H2O2溶液的漂白效果随pH增大而增大。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简述理由: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H2O2分解外界因素时,意外发现“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向20mL0.40mol/L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反应历程是:
ⅰ.;
ⅱ.。
双氧水分解反应过程中不同时刻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图所示:
0 5 10 15 20
0.0 11.2 17.92 22.85 25.76
该过程中,I-的作用是_______;0~10min内,用H2O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
(3)为验证I-对H2O2分解的作用,该小组将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的现象为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该小组同学对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ⅰ:H2O2浓度降低,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猜想ⅱ:I-浓度降低,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猜想ⅲ: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证明假设ⅰ、ⅱ不是主要原因,实验操作如下: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为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气泡产生快慢,即可得出Fe3+、Cu2+的催化效果的差异。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18. Ⅰ.常温下,几种酸或碱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酸或碱 HCN (甲胺)
或 、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0.1mol/L的HCN溶液中,约为_______。
(2)甲胺是一元弱碱,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乙胺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3)在K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滴定法是重要的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规定,酿造的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得低于3.5g/mL,即每100mL食醋中,折算成的醋酸含量不得低于3.5g。某实验小组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食用白醋的总酸含量(g/100mL),回答下列问题:
(4)准备与滴定
a.待测液的准备:将20mL食用白醋稀释至100mL,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稀释后的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
b.标准溶液的准备:用碱式滴定管盛装25.00mL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
c.滴定:向盛有白醋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作为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方,瓶下垫一张白纸,小心地滴入碱。边滴边摇动锥形瓶(接近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碱),直到加入半滴碱后,溶液颜色从_______,表示已经到达滴定终点。
d.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四次测定数据如表:
序号 1 2 3 4
标准溶液体积/mL 23.40 23.45 20.30 23.35
(5)数据处理与计算:计算得出白醋的总酸量为_______g/100mL。(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6)数据分析: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白醋溶液润洗
B.滴定前用待测白醋溶液润洗锥形瓶
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E.滴定过程中若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19. 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工业上在Cu-ZnO催化下利用CO2发生如下反应①来生产甲醇,同时伴有反应②发生。


(1)已知:,则_______。
(2)恒温时,在体积均为1L的四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容器编号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CO
Ⅰ 1 2 0 0
Ⅱ 2 2 0 0
Ⅲ 2 3 0 0
Ⅳ 3 4 0 0
①容器Ⅱ中H2平衡转化率_______50%(填“>”、“=”或“<”)。
②达平衡时,容器Ⅲ中比容器Ⅰ中的_______(填“大”或“小”)。
③容器Ⅳ,当CO2转化率为50%时,_______(填数值)。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写出该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不同条件下,按照投料,发生反应①和②,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压强为p1时,温度高于570℃之后,随着温度升高CO2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
②图中点,此时压强p1为0.3MPa,CH3OH的选择性为2/3(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H3OH占整个转化的CO2的百分比)。则该温度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_______(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化学答案
1-5.DAABC 6-10.BACBB 11-15.DACBD
16. (1) ①. 释放 ②. 348
(2) ①. -1405.6 ②. 191.2
(3) ①. 偏大 ②. 使中和反应充分进行(或者使酸完全反应) ③. 418(T1-T0) ④. B
17. (1)当pH<11时,随着pH的增大,c(OH-)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漂白效果越好
(2) ①. 催化剂 ②. 0.008mol·L-1·min-1
(3) ①. 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色 ②. I2浓度降低,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③. 试管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控制阴离子的干扰
18. (1)7×10-6
(2)
(3)
(4) ①. 酸式滴定管 ②. 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s不褪色
(5)3.51 (6)BC
19. (1)-49.2kJ/mol
(2) ①. = ②. 小 ③. 5/3
(3)或H2O*=H*+OH*
(4) ①. ②. 反应①是放热反应,反应②是吸热反应,温度高于570℃之后,反应转化率主要是由反应②决定 ③. 50/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