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教学设计
——读懂重章叠句,领悟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无衣》选自于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古诗词诵读单元,本单元归属于学习任务群 5“文学阅读与写作”和学习任务群 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的要求,任务群 5 旨在引导学生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
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任务群 8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高二上的学生在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初步学会了诗歌创作;在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感受到了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豪情,提升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此时上《无衣》既有诗歌创作基础,又有民族自信铺垫。
【教法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情景引导、字词梳理、手法分析、对比阅读、即兴创作,领会《无衣》中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无衣》是诗歌鉴赏阅读篇章的一篇,出自《诗经·国风·秦风》,其不同于《诗经》所列战争题材篇—
—笔触虽未 直接描写战场的激烈、惨烈、壮烈, 却毫不逊色于“直接描写”;它充分利
用重章叠句的“变 与不变”,将秦国军民在“王于兴师”中万众一心保家卫国、同仇敌忾
奋勇上阵的壮志豪情 表达得惟妙惟肖。为让学生读懂文本“似简不简、似重不重” 的语
言特色, 体悟其中展现的家国情怀, 设计围绕“朗读读诗意、品读读诗情、联读读诗心”三个环节, 引导学生在读出诗意、诗情、诗心中思考“我应怎样‘表白祖国、崇尚勇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目标】
1、了解《无衣》的创作背景,掌握“重章叠句”的知识;
2、通过朗读、品读、联读等方式, 赏析诗句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变与不变” 中,将万众一心的爱国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地艺术手法;
3、从《无衣》引申至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新冠”战疫等, 激发刻 苦学习致敬英雄、报效祖国之情,树立为祖国流血流汗、献力献智之志。
重点难点:分析本诗重叠复沓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走近《诗经》
《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的诗歌,共 311 篇,其中 6 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 “六义”内容包括风、雅、颂手法包括赋、比、兴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
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
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
很大价值。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的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手法,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3. 产生背景
《无衣》产生于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 公元前 771 年),因周王室内讧,导致戎 族入侵, 攻进镐京, 周王朝大部分国土沦陷,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的秦国亦危在旦夕。秦国军 民在“王于兴师”的“战前集结号”中, 一呼百应,展现出崇高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4.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并填空。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_______跟你共享。周王出兵,修好我们的_______ ,我跟你_______。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_______跟你共享。周王出兵,修好我们的_______,我跟你_______。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_______跟你共享。周王出兵,修好我们的_______ ,我跟你_______。
【课堂学习案】
(一)导入:
播放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之《无衣》,带入情境,体会歌曲中的尚武精神和昂扬的气势,回忆学过的战争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慷慨气势和必胜的信心,那么《无衣》传达了什么不一样的情感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无衣》。通过师生互动,明确诗歌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引出重章叠句的手法。
(二)诵读诗作,感受特点。
这首诗感情基调是什么样?语言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手法叫什么?通过师生互动,明确诗歌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引出重章叠句的手法。
(三)品读诗作,体悟情感
提出问题:《无衣》虽然几乎没有变化、但每一章都变换几个字词,达到了表现动作进程及情感变化之效。这三节诗歌之间有什么联系?顺序可否颠倒?
请学生参考注释,任选一组变换字词解读所蕴情感。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比如:“同袍”“同泽”“同裳”,一唱三叹,表现出战士们在残酷的战争中生死相“衣”。 在情感上层层递进。
①“同袍”“同泽”“同裳” 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统一思想)
②“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统一准备)
③“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统一征战)
引导学生总结重章叠句的作用,从节奏感、情感强化、内容递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艺术手法的理解。
(四) 联读诗作,触摸诗心
(1)请从《马踏燕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 交流重章叠句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东汉军歌《马踏燕然》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胡儿: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 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补充资料】据说二千多年前, 东汉士兵高唱着这首雄壮的军歌出塞三千里, 重创北匈奴, 吓得单于连夜出逃。由此中国多了一个成语“勒石燕然”。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为后世无数 豪杰追求和向往的功绩。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衣》以反问句“岂曰无衣”开篇,强调战友间互助精神,奠定慷慨激昂基调。
B. 《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反复手法,强化了对归乡的急切期盼。
C. 《无衣》通过描写共同修整武器,直接展现战士们奔赴战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D. 《式微》中“中露”“泥中”不仅指劳作环境艰苦,也暗示劳役者内心的痛苦。
2. 从表现手法看,这两首诗各有特色。请分别指出其主要表现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展示东汉军歌《马踏燕然》,组织学生阅读并思考重章叠句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歌中重章叠句手法的共性与差异。
呈现《诗经﹒秦风﹒无衣》和《诗经﹒邶风﹒式微》,设置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五) 关联古今,体会精神
向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及“新冠”战疫等历史与现实事件中中华英烈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与《无衣》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宣誓表白创作活动,分别以“最可爱的战士啊,我想对你说”和“我亲爱的祖国啊,我想对您说”开头,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进行分享和交流,实现情感的表达和升华。
【小结】
尽管各个时期涌现的中华英烈生前的豪言壮语有所不同,但其内在与“与子同‘衣’、与子同仇”有着神似, 因为我们是同宗同根的龙传人——在保家卫国的大义中, 他们舍
身忘死惊天地, 忠骨留于他乡泣鬼神(有的无法马革裹尸还,有的尸骨难觅、尸骨不全,纵有马革也枉然)。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之爱之颂之学之!
请联系现实,你想到了哪些具有《无衣》精神的人或事?现在,请同学们来个宣誓表
白吧。请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创作。
如果以“最可爱的战士啊,我想对你说”开头, 你会如何表白。
抗美援朝志愿者: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你懂七连吗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有声音,它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跟自己说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电
影《长津湖》台词
戍边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 19 岁军人陈祥榕的遗作——他与另外三名战友在 2020 印度军人侵袭我国边境的冲突中英勇牺牲了。短短 8 个字,可谓最短的爱国诗了,但也是这位年轻军人最质朴豪迈的战斗口号。
抗疫路上的“00 后”—— 撑起青春脊梁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队伍中,有许多“00 后”的身影,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战疫的责任,稚嫩的脸庞遮掩不住他们坚定的眼神,他们用行动证明“00 后”的肩膀靠得住。如果以“我亲爱的祖国啊,我想对您说”开头, 你会如何表白。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组织《表白祖国与勇士》的朗诵会。每组朗诵上述原创诗作,自行配乐和制作背景
PPT。选出最佳诗作和最佳朗诵,并将所录视频上传群空间。
(七)板书: 无衣 秦风
节奏感音乐感 重章叠句 词语变化 肝胆相照、同生死共患难传承
【练习题】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6.《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7.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 与子偕作 ”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