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0: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探秘中国农业兴起——中国一万年文化史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袁隆平
视频中出现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该粮食作物最早种植发现于哪个国家?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最早种植发现在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有产生了怎样的农耕文化?
视频中的人物是谁?
水稻
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
大约2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生长。
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
2.原始农作地区分布: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①分布广,数量多。
②沿河流(水源)分布。
原始农业地区分布: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标志):
饲养家畜
农作物的出现
粟和稻
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
贾湖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磨棒
聚落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制作陶器
(意义):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阅读教材(11页),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完成表格。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原始农业 农作物
农 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长江下游
水稻
骨耜
猪、狗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①使用天然漆
③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④会雕刻技术,有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
骨耜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兴盛的区域。
为什么要建这种房子?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思考:1、干栏式房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防野兽功能。
小组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
2.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都是人类因地制宜,适应环境的结果。
今天的黄土高原窑洞
今天的江南水乡吊脚楼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西安(黄河中游)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居民的粮食作物——粟
种植业:主要种植粟、黍。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农业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彩陶、纺织
半坡居民的家畜饲养:猪、狗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埙(乐器) 装饰品 纺纶 骨锥
半坡遗址出土的狗下颌骨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发展——氏族社会与发展变化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物的场所。
距今约6000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距今5000年,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大汶口文化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发现
约6300-4500年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制陶技术、玉器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随葬品——成套玉器和成套陶器
墓葬发现中,有的随葬品众多,而有的却一无所有
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出现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