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1 11: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
1. 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3.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炎、黄二帝雕像
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思考: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早期城市:
(1)时间:
大约在5000多年前
(2)背景:
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高耸的城墙、宽阔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理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相关史事:
影响:
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材料 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以……既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
——摘编自《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私有制的产生;社会成员出现阶级分化。
早期国家
戈:兵器
口:人口
一:土地
大口:疆域界限及范围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形成了早期国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意义:
观看视频,了解良渚古城的概况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良渚古城
阅读材料,提取有关良渚古城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它的出土玉器无论是文化含义还是制作技艺,特别是反山墓地“琮王”所展现的良渚玉器最为经典的纹饰“神人兽面纹”。
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展现出中国两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信仰特征
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以考古成果良渚文化为例来看社会发生了那些变化?
代表神权的玉琮
神权崇拜、发达的宗教信仰体系
艺术发展,手工业水平提高
精美的手工玉器:嵌玉漆杯
大型城市的出现
良渚古城遗址城墙分布图
神人兽面纹
代表王权和军权的玉钺
玉器:权力象征、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农业发展
良渚文化的碳化稻米
贫富分化、阶级差异
区分等级的良渚墓地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遗址
这些出土文物,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实物史料
看课本,思考陶寺都城有何特点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
特点:都城占地面积大;有宫城,有围墙。
意义:表明黄河中游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陶寺都城
①地点
②距今时间:
③特点:
⑤陶寺都城发现的历史意义:
④陶寺都城随葬品说明了什么?
山西襄汾
4300-4000年
都城占地面积大;有宫城,有围墙。
阶级分化严重;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表明黄河中游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思考: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提示:从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3个重要标志着手进行分析
1.私有制
2.阶级
3.国家的产生
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洽,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早期中华文明
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主要有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
蚩尤
部落联盟
黄帝最后取得胜利,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
材料: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涿鹿之战
材料: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华夏族形成: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黄帝
炎黄联盟
华夏族
汉族
炎帝
蚩尤
其他部落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炎帝黄帝——人文初祖
世界华人——炎黄子孙
炎黄联盟——融部族
禅让制指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尧(画像)
舜(画像)
禹(画像)
材料: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看材料,思考大禹因为什么而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治水有功
尧舜禹的禅让
黄河流域
1.地点
2.相关制度
禅让制(概念: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让的顺序:尧、舜、禹
3.尧舜禹三人对部落的贡献
①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②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③禹采用疏导的方法,解除黄河水患
4.禹建立的王朝:夏朝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2.《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