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次北固山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3.品味语言,感悟诗歌隐含的哲理。
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诗歌隐含的哲理。
王湾, 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 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唐代
诗人简介
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诗歌体裁
固体
坚固
固执
广阔
壮阔
海阔天空
字词积累
固体
坚固
固执
广阔
壮阔
阔气
悬挂
悬崖
悬案
固体
坚固
固执
悬挂
悬崖
悬案
广阔
壮阔
海阔天空
固体
坚固
固执
悬挂
悬崖
悬案
残酷
残奥会
残阳
广阔
壮阔
海阔天空
固体
坚固
固执
悬挂
悬崖
悬案
残酷
残奥会
残阳
洛阳
洛神花
广阔
壮阔
海阔天空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旅途。
划船
首联:
我的旅途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
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翻译:
身在异乡
旅途奔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潮水
开阔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
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翻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潮水
开阔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
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翻译:
顺风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挂,高高地吊着
壮美的
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海上的旭日
诞生
夜将尽未尽之时
翻译: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拟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颔联:
翻译: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南的春天
到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拟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家信
什么地方
到达
翻译: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早春时节,潮水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因风而高高悬挂。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风正”是否可以换成“风顺”?
不可以。此句写得恢宏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仅“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风正”与“潮平”、“两岸阔”、“一帆悬”等词语相互映衬,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词语运用的精妙性的理解。
解答时,首先需明确“风正”与“风顺”在字面意义上的区别。“风正”意指风势平稳,无狂风骤起,而“风顺”则侧重于表达风向有利,航行顺畅。接下来,我们需结合诗句的整体意境和表达效果来分析。
4、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示例:“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江面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解析】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再分析在颔联中的文中义,可知“阔”字描绘出江面是否开阔,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开阔无限的感觉。
概括主题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作业:背诵古诗
寻找其他相同类型的古诗,比较异同。